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长江经济带覆盖面广,人口和生产总值在全国占比近乎过半,作为经济引擎,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该地区在新时期根据国内外局势做出的一项重要规划,作为国内外经济双循环发展下中国经济区域发展战略中的重点区域,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区域间经济协同发展。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乡村振兴综合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分析各地乡村振兴的水平,为下一步全面推进、分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并基于此提出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结合长江经济带的实际发展情况,考虑乡村振兴主要指标和统计数据的可得性和可操作性、科学性与代表性等,本文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生活三大维度面选取了16项指标,具体指标见表 1。
表1 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综合能力评价研究
三、评价方法选取
本文采用相对偏差模糊矩阵法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乡村振兴水平进行了测算与评价:
设有 U = { u1,u2,u3,…,un} 是待评价的 n 个对象集合,V ={ v1,v2,v3,…,vm}是评价指标集合,将 U 中的每个对象用 V 中的每个指标进行衡量,就可以得到一个观测值矩阵 A:
A=, 其中anm为第n个省市第m项评级因素的指标值。
四、评价结果分析
(一) 数据来源
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评价指标时间跨度选定为2012-2020年,数据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市的统计年鉴。
(二)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乡村振兴综合能力评价结果分析
从综合评价结果表2中,可分析出江苏省在2017年之前乡村振兴综合能力在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中领先,2017年开始落后浙江省,浙江省在2017年之后处于领先水平,上海稳居第三,其余八个省市均低于平均水平。可见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水平两极分化明显,发展不均衡现象较为突出。
表2 长江经济带2012-2020乡村振兴综合得分
五、建议
6.1 升级农村产业,推动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离不开产业的融合发展,而产业融合发展必须提供新思路、新见解、新模式给产业定位,明确发展方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找到并利用好自身资源禀赋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利用资源,推进特色产业的产业融合升级。实现乡村地区多产业融合,发展多功能农业产业,需提升农业产业链。
6.2 构建生态宜居: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生产中注重采纳绿色技术,进一步加工生产投入中采用更加节能减排的生产方式更符合当下消费市场大环境,给农民普及新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例如污水处理、环境整洁、良好秩序等,加大农村基础建设投入,保证农村居民安居乐业。另外,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完善水利相关设施,协调发展。确保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同时进行。
6.3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提升竞争力: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发展乡村产业,推动产业融合,构建农业现代化体系,提升农产品价值都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与科研院所合作,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政府加大相关资金投入,提升科研人员待遇,吸引技术人才;通过互联网平台推广宣传科技成果,构建农业科技创新机构与相关农业生产者、涉农产业的经营者的交流反馈机制,缩短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向经济收益转化的步骤与时间。
参考文献
[1]陈俊梁,史欢欢,林影.乡村振兴水平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以华东6省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21,35(04):91-99.
[2]陈俊梁,林影,史欢欢.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20,34(03):16-22.
[3]贾晋,李雪峰,申云.乡村振兴战略的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8(11):7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