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类资源,但在长期发展中,人们过于关注经济建设忽视了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致使水污染问题大量产生,水环境被大范围破坏,从而引发了多种生态环境问题。在近些年,水污染问题逐渐加剧的基础上,人们才开始关注水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工作,希望采取有效的手段改善水污染现象,降低各类生产活动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影响。水土保持措施的应用可以使水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在保护水资源方面也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一、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主要影响
1、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积极影响
水土流失问题是影响水资源和水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水土流失发生率,控制地表径流损失,是保护水土资源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水土保持措施有拦蓄型和滞蓄型两种,拦蓄型是指,对水流进行有效拦截,以免地表径流流失,且携带走部分土壤。主要方法为,通过建立地表径流拦截结构,实现对地表径流的有效拦截,从而达到保护水土资源的目的;滞蓄型指的是,通过在地表种植植物和树木的方式,通过植物根系的抓地作用,固定地表土层结构,确保在发生地表径流问题时,不会产生大量的土壤和水分流失,可起到固结土壤的作用。总之,水土保持措施对于水资源和水环境的保护作用较为突出,可以被作为控制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2、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消极影响
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改变该区域的下垫面情况,是水土保持措施的目的所在,这种措施对水资源、水环境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体现在整个流域的产流机制、水循环、地表径流等方面。导致这种负面影响的原因是水土流失地区会增加林草面积,给拦蓄径流带来优势,在扩大人工植被林之后,将会增加其蒸腾量,使得土层更加干燥,使地下水的补给阻断,从而使地下水径流量减少。因此,水土保持措施会减少整个流域的径流总量,同时会影响下游断流,势必给整个流域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也就是说,以人为的方式改变自然系统将会扰乱其正常运转。因此,水土保持措施虽然具有众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缺点,相关人员在水土保持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应当全面考虑到不利影响因素,以此使整个自然系统得到良好运转。
二、水土保持对水资源的影响措施
1、利用农业措施保护水资源
考虑到水土保持措施可对水资源保护工作带来积极影响,在开展水资源保护工作时,也可从水土保持的技术层面入手,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对区域内的地形条件作出调整,使区域内的土壤含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这不仅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也可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条件。进行地形调整时,应遵循一定的整地原则,即对地面的受水面积进行有效控制,并且通过调整地形,将水流冲击影响控制在小范围内,这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水土流失。在耕种活动中,应尽量采取新型的耕种手段,降低耕种面积,以免对土层结构质量造成影响,使土壤中的各类有机质含量降低,影响耕种质量。而新型耕种技术的应用则可使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且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也可得到提升,起到改良土壤的积极作用。
2、利用生物措施保护水资源
生物措施在水土保持中也比较常见,其在生态环境的改善过程中,主要是将植物种植于水土流失地区,使该地区的地力得以提升,使土壤结构得以增强,在遇到雨水天气时,能够免遭雨水冲刷,从而有效避免水土流失。对于生物林草水土保持措施来说,其在实现水土保持过程中,是通过对林冠的有效利用,从而达到截流的目的;且土壤表面存在着植物的枯枝落叶,能够使土壤固结能力得到增强,使土壤在面对雨水天气时,不会受到雨水冲刷的影响而出现水土流失。另外,植物的枯枝落叶在土壤表面,能够发挥抗侵蚀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使地表的产抗冲能力得以提升,这些地表覆盖物能够使土壤免受雨水冲刷。由于植物本身的根系比较强大,尤其是对于斜坡上的植物来说,其根系与土壤紧密联系在一起,在遇到雨水天气时,其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土体滑动。除此之外,植物根系通过与土壤加固,有助于增强土体的稳固性,其在土体分散和流失的预防方面发挥显著效果。
三、水土保持对水环境的影响措施
1、利用农业措施保护水环境
为了降低农业生产对水环境的污染影响,可以在特定的位置修建水塘,在为农业生产提供充足水源的同时,还可起到改善下游水域污染现象的重要作用,通过水塘的净化处理,提升区域内的水环境质量。在耕种方面对于耕种技术的合理选用,可以有效降低耕种操作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影响,使其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现象得到有效改善,从根本上降低水污染现象。在一些特殊的地理位置中,耕地会产生截断水流的现象,此时为了降低农业生产中各类肥料以及农药对水环境的污染影响,可以采取横坡耕种的方式,控制肥料和农药进入水流的几率。
2、利用生物林草措施保护水环境
生物林草措施指的是通过大面积种植植物的方式增强土壤的吸收能力,且固结土壤结构,起到水土保持的重要作用。在面源污染方面,生物林草措施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大量种植植物的情况下,植物根系会与土壤紧密联系,使土壤的结构稳定性得到有效提升,在发生雨水侵蚀影响时,可降低水土流失率。此外,植物和树木的大量分布还会使地表形成一定厚度的落叶,使地表被大面积覆盖,当发生地表径流问题时,会受到落叶的影响,降低水流侵蚀影响。同时,地表所覆盖的落叶还可起到过滤和吸收污染物的作用,使流入地下的水质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与上述农业措施相比,生物林草的水环境保护作用更为突出。
结语:当前我国存在着水土流失、水资源污染等现象,这不仅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增长。现今,国家已认识到并且大力倡导保护环境,相关职能部门更应深刻的认识到水资源与水环境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水土保持措施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其在缓解水资源紧张问题和改善水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能够使水资源储蓄量得以增加,使水环境中各种问题得以解决。因此,我国应当积极推广水土保持措施,并不断进行创新与改进,使水土保持措施的价值充分发挥,增加其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保护功能。
参考文献:
[1]齐铁丽.浅谈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
[2]吴东彪.浅析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影响[J].建材与装饰,20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