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开展美术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欣赏课作为美术学科的重要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何高效地开展美术欣赏课教学成为一线美术教师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初中阶段正是对学生各项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美术教学所肩负的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责任越来越明显,因此,优化美术教学,提升美术教育质量是尤为关键的。
一、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模式单一机械
教育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的影响非常直接及深远,很多初中美术教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还未意识到美术课程的重要性以及育人作用,仍然采取简单考试的形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养,忽略了对多方面教学指标的分析以及综合权衡。因此教师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投入的时间不足,未能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不断放松学生的身心,顺利实现美术教育教学目标。这种机械生硬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实践,即使有的学生对美术欣赏比较感兴趣,但是长此以往就会逐步丧失能动性,对美术课程提不起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二)理念认知出现偏差
思想认知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比较深远和直接,前者直接影响后者,正确的思想认知有助于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全面提升实践质量及水平。但是有的美术教师出现了理念认知上的偏差,对初中美术欣赏课的理解还不够全面及充分,因此后期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也偏离了主干道。学生家长以及教师认为美术欣赏对学生的中考没有太大的帮助,同时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耽误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因此在这一板块上投入的时间不足,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速度极慢,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
(三)教学方式传统落后
美术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所采取的教育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非常直接和深远。有的教师对美术欣赏课的认知不够全面,所采取的教学方法非常落后及传统,在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上所投入的时间不足,因此整体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在全面调整以及改进的过程之中逐步的开展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实现。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习能动性较差,缺乏由内而外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初中美术教师开展欣赏课教学的策略
(一)从课堂教学出发,引导学生感受美
要开展高效的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教师需要从课堂教学的环节出发,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艺术作品的美。在开展欣赏课教学时,教师应该将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紧密贴合,在课程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避免教学实践偏离欣赏课的教学方向。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欣赏艺术作品在结构、色彩等方面的美,还要让学生着重感受艺术作品的意蕴,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教师在欣赏课教学《清明上河图》中,可以将作品的相关信息以课件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清明上河图》在我国的古代绘画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与作者张择端的生平等,让学生在欣赏之前对作品有一定的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绘画相对细致,其中有很多值得让学生仔细观察的细节。这时,教师可以将其中诸如“久住王员外家”等一些细节展现给学生,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古代绘画作品在结构和情节设计上的美,又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提高。在《清明上河图》中展示的汴京城里,“久住”通常是旅店的常用语,“久住王员外家”就是一个姓王的富商开的旅店。在讲解这些艺术作品中的细节时,学生往往会对欣赏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开阔视野。这样,教师就能够在课堂教学的环节中将学生的艺术鉴赏与创作相结合,既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又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古代名作中汲取绘画技巧,并应用于艺术创作,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较好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在欣赏课的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课堂感受,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对于细节的观察能够拉近学生与艺术作品之间的距离,深化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
(二)从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体验美
在进行艺术鉴赏时,学生往往会先受到来自艺术作品的视觉冲击,这种视觉冲击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艺术作品之外,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在自己的生活中也存在着美。如,教师可以开设生活艺术鉴赏课,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前往学校的树林或者公园,观察树、湖水等,让学生在生活的风景中发现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美存在于学生身边的每一处地方,重要的是学生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当然,如果学校不具备开展课外实践课的条件,教师也应该在课堂上注意融入生活内容。现在大多数课堂中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直观地感受到生活之美。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如让学生探索生活中的美等,以促进学生对美的观察和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发现身边的美,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艺术,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师从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体验美,能够拉近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在生活中感悟美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三)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
审美就是对美术作品的审视,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去接触实际的景物,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品鉴他人的作品。思想是作品的灵魂,而感情是作品的血肉,学生通过品鉴他人的作品,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具体的表达内容,这对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学生通过领悟艺术作品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能够从自然、社会、艺术等多角度全方面地培养审美情趣。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三单元笔墨丹青第一课“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名家作品作出具体赏析,引导学生品鉴我国历史上优秀画家的作品,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内容。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在网上搜寻相关的名家作品以及山川景物画作,让学生进行品鉴。通过提出相关的问题并解答,让学生树立审美意识和增强品鉴能力,加强相关美术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通过展现晋代顾恺之的《庐山图》,让学生感受到顾恺之是如何用画笔展现庐山的自然美。这幅作品被称为中国第一山水画,对学生的品鉴能力的培养以及山水画审美能力的塑造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结语
初中美术教师在开展欣赏课教学时需要注意选择好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开展教学时,教师需要从不同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更好地发现、体验、创造艺术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综合提高欣赏课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惠.语文素养对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研究[J].考试周刊,2020(80):33-34.
[2]刘宝刚.浅谈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J].家长,2020(01):156-157.
[3]万伟.农村中学美术欣赏教学创新探析[J].天津教育,2019(32):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