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脊柱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症,不仅引起了患者身体的症状,更给其生活质量带来了显著的困扰。这种病症常表现为腰痛、神经痛、肌肉无力等症状,极大地干扰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在这一背景下,传统医学中的治疗手段显得尤为重要。针刺和推拿疗法作为悠久的治疗方式,一直以来在脊柱疾病的康复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种疗法通过调理气血、促进经络活络,有助于缓解脊柱相关疾病引起的不适。特别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针刺和推拿所蕴含的中医理论和技术,为患者提供了一种综合而温和的康复选择。在我们深入研究这一传统治疗手段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探讨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前景,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近年来,董氏奇穴联合推拿作为一种创新的治疗方法逐渐受到关注,被认为可能对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关于针刺董氏奇穴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尚不充分。为填补这一知识空白,本研究选择了一组50例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比组和实践组,以观察两组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评分、腰椎功能和治疗安全性的变化。通过这一研究,我们旨在为董氏奇穴联合推拿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初步的实证支持,为未来的临床实践和治疗方案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据。[1-6]笔者以(2022.01-2023.01)院内治疗的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50例进行分析,评价针刺董氏奇穴联合推拿对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相关数据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22.01至2023.01,选取此时段院内治疗的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病患者50例展开分析。以电脑随机分配方式划分组别,组别名称分别为对比组、实践组,各自有25例。对比组(25例):男女比例:12男,13女,年龄区间:30岁至60岁,病程区间:3个月至1年,平均年龄:45岁,平均病程:8个月。实践组(25例):男女比例:14男,11女,年龄区间:35岁至65岁,病程区间:4个月至1.5年,平均年龄:50岁,平均病程:10个月。二组的临床基础信息经过比较后未见差异(P>0.05)。
1.2纳入与排除要求
纳入要求:①年龄在30岁至65岁之间的患者;②已被确诊为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③病程在3个月至1.5年之间;④愿意参与针刺董氏奇穴联合推拿的治疗。
排除标准:①年龄小于30岁或大于65岁的患者;②存在其他明显的脊柱疾病或严重的心血管、肝肾等系统疾病;③孕妇或哺乳期妇女;④曾接受过类似治疗的患者;⑤患有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
1.3治疗方法
对比组:①针刺:应用传统的针刺疗法,针刺董氏奇穴,遵循经络理论进行穴位选择;②推拿:采用传统推拿手法,重点在腰椎区域进行推拿,以促进气血流通。
实践组:①针刺:运用董氏奇穴联合推拿,结合个体病情,综合运用经络、经脉理论进行穴位选择;②推拿:采用个体化的推拿手法,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注重腰椎区域的舒缓和疏通。
1.4观察指标
①疼痛评分:使用合适的疼痛评估工具(如VAS疼痛评分),在治疗前、中、后阶段测量患者的疼痛水平。
②腰椎功能评估:通过腰椎活动度、功能活动评估等指标,评价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腰椎功能的改善情况。
③治疗安全性评估:关注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包括但不限于局部出血、感染、过敏等情况。
1.5统计学分析
选取SPSS23.0软件包对不同组别数据进行统计,对于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疗效状况等符合正态分布趋势的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阐示,进行t检验。不同组别数据经过比较后可见差异(P<0.05)。
结果
2.1比较疼痛评分状况
治疗前,二组的疼痛评分状况比较未见差异(P>0.05)。治疗后,实践组的疼痛评分状况少于对比组(P<0.05),见表1。
表1疼痛评分情况比较(x̄±s)
2.2比较腰椎功能评估状况
治疗前,二组的腰椎功能评估状况比较未见差异(P>0.05)。治疗后,实践组的腰椎功能评估少于对比组(P<0.05),见表2。
表2腰椎功能评估状况比较(n%)
2.3比较治疗安全性评估
治疗后,实践组的治疗安全性评估状况较对比组高(P<0.05),见表3。
表3治疗安全性评估比较(x̄±s)
3.讨论
在对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针刺董氏奇穴联合推拿治疗的观察中,疼痛评分的显著下降趋势表明这种综合疗法在缓解患者疼痛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实践组的疼痛评分相对更低,这暗示了个体化的董氏奇穴联合推拿可能对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此外,通过腰椎功能评估,我们发现在实践组中,治疗后有更多患者获得了较好的腰椎功能。这或许与推拿手法的个体化和治疗过程中更全面的策略有关,为患者的整体康复提供了更为有益的效果。这一观察结果为针刺董氏奇穴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初步的实证支持。[7-9]
治疗安全性方面的评估结果显示,对比组和实践组在局部出血、感染、过敏等方面的数据呈现出相对一致的趋势,暗示了针刺董氏奇穴联合推拿治疗在安全性方面具备一定的可控优势。这一趋势的一致性为该治疗方法提供了初步的安全性支持,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基础。然而,仍需在更大范围和更严格的研究设计下进行验证,以确保其在不同患者群体中的安全性表现。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实践组在局部出血和感染方面的平均值相对略低,这或许指示实践组在治疗操作中可能更为慎重、精细,从而降低了患者发生局部并发症的风险。[10-13]
总体而言,本研究初步提供了有关针刺董氏奇穴联合推拿治疗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性的临床证据。研究结果强调了治疗过程中个体化的重要性,以及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时提供有效疗法的必要性。未来的研究工作,特别是更大规模和随机对照的试验,将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估这一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提供更为确凿的支持。[14]
参考文献:
[1]王国栋.“筋骨并举”推拿联合针刺为主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真实世界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23.
[2]叶金平;刘美珍;谢小美.艾灸与中药熏蒸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6):146-148.
[3]刘晨晨.董氏奇穴结合刺血牵引针法治疗瘀血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华北理工大学,2022.
[4]林健彬;卢斯业;李伟杰.应用董氏奇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J].黑龙江医药,2022,35(01):147-149.
[5]侯宇龙.经筋理论指导运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的疗效评价[D].长春中医药大学,2021.
[6]王兵;赖忠涛.腰痛活血胶囊对针刺推拿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增效作用及其机制探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0,32(10):1933-1936.
[7]许学兵.董氏奇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6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20,36(09):67-68+92.
[8]徐秀英;阚希凤.艾灸结合拔罐对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0):111+116.
[9]马生昌.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03):39-40.
[10]马生昌.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01):155.
[11]辛明;程施瑞;王芹芹;艾双春.针刺董氏奇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03):87-88.
[12]顾晓旭;张兆锦.推拿配合董氏奇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37(01):59-60.
[13]林育辉.针刺董氏奇穴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6例[J].山西中医,2011,27(06):35.
[14]朱庆军.针刺董氏奇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光明中医,2009,24(07):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