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合并吞咽障碍是指脑瘫患儿在吞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或异常。小儿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特征为肌肉协调和运动障碍。脑瘫患儿的吞咽功能受损,可能导致食物或液体误吸进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吞咽障碍会对患儿的营养摄入和呼吸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显然好既然他是形容词和生长发育。因此,对小儿脑瘫合并吞咽障碍的治疗尤为重要。针灸联合按摩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小儿脑瘫合并吞咽障碍的治疗中。针灸可以通过调整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肌肉的协调运动,改善吞咽功能。按摩则可以刺激患儿的舌头和口腔肌肉,提高吞咽协调性。针灸联合按摩在小儿脑瘫合并吞咽障碍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1]。为进一步核实针灸联合按摩在小儿脑瘫合并吞咽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我院将其做了进一步分析,具体详情见下文叙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现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脑瘫合并吞咽障碍患儿中随机抽取出60例开展分组研究,分组方式采取随机数字表法,组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中患儿人数为30例。对照组患儿中包括男性16例和女性14例,患儿的年龄为3~8岁,年龄均值为(5.50±0.50)岁;对照组有男患儿17例和女患儿13例,年龄在4~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0±0.60)岁,两组患儿的临床一般资料通过分析对比显示(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内容已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人员的审核与批准。
1.2纳入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1)就医时年龄在婴幼儿期至儿童期,同时存在脑瘫及吞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2)经专业医生评估确认存在吞咽功能异常,包括进食困难、咀嚼和吞咽困难、呛咳或呕吐等症状。3)吞咽功能异常对生活质量造成明显影响,例如导致营养不良、体重下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4)本次研究内容已经过患儿和家属的了解,并且自愿签署执行书。
1.2.2排除标准:1)患儿吞咽功能正常,无明显的进食困难、咀嚼和吞咽障碍症状。2)吞咽障碍存在,但不明显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没有导致明显的并发症。3)患儿存在其他严重的系统性疾病或病变,无需优先处理吞咽障碍。4)依从性较差的患儿和家属。
1.3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首先,指导患儿进行口腔运动,例如张口、闭唇、鼓腮和咀嚼动作。这些动作有助于锻炼口腔肌肉,并促进口腔的协调运动。其次,可以使用冰冻湿棉签轻柔刺激口周、舌头和咽喉壁等部位,以促进患儿对口腔刺激的感知和反应。此外,可以借助呼吸功能训练器来训练患儿对气流的控制能力。这有助于改善发音和呼吸的协调。对于不配合治疗的患儿,可以采取被动开闭下颌关节训练的方法来改善下颌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连续进行3个月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针灸联合按摩,1)针灸治疗:穴位选择廉泉、下关、合谷、颊车、地仓、百会、上星。对于合谷穴和下关穴,使用1.0寸毫针直接刺激0.5寸。对于地仓穴,使用1.5寸毫针透刺颊车穴,刺激深度为0.5-0.8寸。廉泉穴可以使用1.0寸毫针向舌根方向刺入,刺激深度为0.5-0.8寸,使用轻柔的手法进行提插捻转2-3次。百会穴和上星穴可以与头皮呈15°角平刺,进入帽状腱膜下,刺激相应位置后,进行小范围捻转。每个穴位留针30分钟,每天进行一次。如果患儿出现晕针等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操作。2)按摩治疗:穴位选择颊车、承浆、哑门、地仓、风池、廉泉,配合额颞区以及颞顶区进行按摩。使用点按、推、揉等手法,并指导患儿进行口唇、下颌关节的开闭训练。每个穴位按摩1分钟,对额颞区、颞顶区等部位进行推揉10次。每天进行一次,每周进行5次。注意动作要轻柔,逐渐增加力度,以患儿能够耐受并配合为宜。共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效果。
1.4观察标准
①吞咽功能:使用吞咽障碍调查问卷 (DDS)量表进行评估,评分内容包含8个项目,评分范围在0~24分,得分越低表示吞咽功能改善越好。②口腔运动功能:运用 (SOMA)量表进行评估,评分范围0~70分,得分越高则表示口腔运动功能改善越好。③发育商:通过(GDS)3量表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表达和社会行为4个维度,每一项指标的评分范围在0~10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患儿的发育伤改善越好。④治疗有效率判定:完成治疗周期后,患儿的吞咽功能障碍症状彻底消退,经过评分显示吞咽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且患儿可以正常进食为显效;通过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和吞咽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为有效;完成治疗后患儿的以上指标未达到显著和有效标准,或者加重为无效。计算总有效率时,采用显效和有效例数除以总病例数,并乘以100%。
1.5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计量指标使用(x̄±s)描述,并进行t检验。计数指标使用百分比描述,并使用卡方检验。当两组数据达到统计学意义时,使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患儿吞咽功能和口腔运动功能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吞咽功能以及口腔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治疗后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儿的以上指标改善效果均已占据明显优势,(P<0.05),见下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详情(x̄±s)
2.2两组患儿的发育商评分结果对比
两组患儿治疗前的发育商各项指标结果对比无差异(P>0.05);同对照组患儿治疗后发育商评分结果相比,观察组患儿的发育伤各指标改善效果更加明显,(P<0.05),见下表2。
表2两组患儿发育商评分对比详情(x̄±s)
2.3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儿采取联合方案治疗后获得的总有效率达到96.67%,而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仅有80.0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下表3。
表3组间治疗效果对比详情(n、%)
3讨论
脑瘫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发育和功能的疾病,其合并吞咽障碍会增加患儿的生活负担和并发症的风险。吞咽障碍可以导致患儿进食困难、喂养问题和营养不良。首先,吞咽障碍会影响正常的饮食功能,使儿童难以吞咽、咀嚼和咽下食物,导致进食困难。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体重增长,还可能引发吸入性肺炎等呼吸道感染。其次,吞咽障碍还会导致喂养问题,包括进食时间延长、进食量减少和进食速度变慢。这给患儿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不便。此外,营养不良也是吞咽障碍的常见并发症,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都可能受到影响[2]。因此,小儿脑瘫合并吞咽障碍的危害性不容忽视,及时进行相关治疗对于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常规吞咽障碍训练在小儿脑瘫合并吞咽障碍患儿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首先,常规吞咽障碍训练主要包括口腔肌肉训练和吞咽动作训练,其效果有限。许多患儿无法主动参与训练,导致训练效果受限。其次,常规训练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无法满足不同患儿的特殊需要。另外,长期的常规训练过程繁琐,需要耐心和持久的治疗,对患儿和家庭的负担较大。此外,常规训练只针对吞咽动作本身,忽视了患儿的整体发展和康复需求。因此,为了改善常规训练的不足,针灸联合按摩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旨在增加患儿的参与度、提高治疗效果,并在吞咽功能训练中发挥更全面和有效的作用[3]。中医认为,脑瘫和吞咽障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脑瘫导致脑部功能障碍,进而影响到吞咽功能,因此治疗应综合考虑两者的关系。其次,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将脑瘫合并吞咽障碍视为整体病理过程的一部分,而非单独的症状。在治疗过程中,中医强调调整气血、阴阳平衡,使脑部功能恢复正常,并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此外,中医还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4]。为此,我院对脑瘫合并吞咽障碍患儿治疗中添加针灸联合推拿的音效果做了进一步分析,最终结果显示,添加针灸联合推拿方案治疗后的观察组患儿获得的总体效果均优于采用单独吞咽障碍训练患儿的对照组。中医针灸联合按摩能够通过调理气血、活络经络的方式,促进患儿的整体身体功能的恢复和提高。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脑海绵质、腦幹等中枢神经结构的功能,从而改善患儿的吞咽问题[5]。按摩则可以通过按摩脑神经、颈部肌肉等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肌肉的放松,有效缓解吞咽肌肉的僵硬和痉挛现象。其次,中医针灸联合按摩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治疗方法,不会给患儿带来额外的痛苦和负担。此外,中医针灸联合按摩还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可以与传统疗法相结合,增强治疗效果。最终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吞咽障碍,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6]。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联合按摩在小儿脑瘫合并吞咽障碍患儿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助于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减轻患儿的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袁胜亭,王露露. 针灸联合按摩在小儿脑瘫合并吞咽障碍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3,38(4):96-99.
[2]杨柳,杨旭,徐东成.针灸联合按摩在小儿脑瘫合并吞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2):40.
[3]探讨针灸联合按摩在小儿脑瘫合并吞咽障碍患儿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6):109-111.
[4]徐慧博,陈强伦,孙向东.针灸联合推拿对脑瘫合并吞咽障碍患儿临床疗效、吞咽功能及肢体功能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3,31(5):109-112.
[5]余恒希,李尹,徐娜,等.小儿脑性瘫痪吞咽障碍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0,12(6):484-487.
[6]王愿望,刘蕊露,王茜煜,等.以推拿为主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J].湖南中医杂志,2022,38(7):11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