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旅游模式对区域经济发展与品牌塑造的影响
金永光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金永光,. 航空+旅游模式对区域经济发展与品牌塑造的影响[J]. 航空航天学报,2024.3. DOI:10.12721/ccn.2024.157023.
摘要: 航空+旅游模式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具备显著的功效,对于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也具备较大的现实意义。在此期间,我国需要对现有的产业发展模式进行调整优化,同时革新现有的产业运作机制,完善当前的产业生态结构,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革新。本文对航空+旅游模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简要探讨,提出航空+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存在问题以及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旨在提高相关旅游产业的综合运作水平。
关键词: 航空+旅游;区域经济发展;品牌塑造
DOI:10.12721/ccn.2024.157023
基金资助:

引言:现阶段,我国在对航空+旅游模式进行开发打造的工作进程中应当完成对品牌形象的有效塑造,并且进一步优化完善现有的配套设施,围绕景点实现产品优化,并且实现多元化结合,实施精准营销管控,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建设水平。

一、航空+旅游模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航空+旅游模式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建设会起到较为显著的影响,首先航空与旅游模式会进一步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可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在整个航空+旅游产业链条中蕴含着多个产业功能,可满足不同层面的产业发展需求,能够为不同消费群体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可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全新的动力。其作为一类产业协同发展的模式,可最大限度地利用产业资源的优势,为区域经济精细化、高效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和帮助,航空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在推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多规合一的整合,比如可推动一产、二产、三产的融合发展,能够为当地的文化产业、交通产业、美食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航空+旅游发展模式需要依托,一套完整全面的交通网结构,在此背景下势必会为当地的基建产业的发展提出硬性的标准和要求,从而间接地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另外航空+旅游模式也能够构建闭环的产业生态链,在此过程中可完成对整个消费市场结构的重新调整、优化,突破原有经济发展的限制,从而进一步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

除此之外,航空+旅游模式对于推动经济的发展以及促进当地的旅游品牌、产业品牌形象的塑造也具备较大的现实意义,通过航空+旅游模式,在打造区域品牌的过程中可结合优势产业、优势文化,采取扬长避短的发展策略,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并且在打造区域优势品牌期间,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单位均应当开展联合协作,尽可能在该环节完善一系列的配套政策,以及发展管理方案,做到宏观调控、宏观管理,提高相关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

二、航空+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补贴体系不完善

航空+旅游发展模式对两个产业的发展会起到良好的循环促进作用,但是如果在缺失宏观政策的引导下会导致两个产业发展融合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冲突问题。现阶段,我国航空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由于缺少稳定可靠的产业融合补贴机制,导致两个产业的综合运作还面临较高的市场风险,以至于相关模式的发展给两者会造成相应的负面影响,比如在推动航空与旅游产业发展建设过程中如果未对当地的机场条件以及旅游环境进行有效的差异性分析,或未明确其中存在的优势和缺陷,则会导致两者的融合发展出现不完善、不到位的情况,从而带来相应的产业风险。

(二)产品单一

从宏观层面上讲航空+旅游模式,进一步带动了航空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层次融合,部分区域航空旅游业的发展存在不同的重心和方向,例如部分产业区以宣传航空知识为核心,适当推行部分旅游产业,如开发夏令营产品;除了之外,部分区域由于财力限制,未开放多样化的真实体验活动,导致航空+旅游产业的发展相对较为单一,还无法有效吸引游客;另外由于相关产业的发展模式过于简单,还无法保留忠诚的客户,比如大部分游客在完成一次完成体验之后便失去了兴趣另外由于相关区域,以及旅游景区的闻名程度相对较低,还未被规划到航空旅游线路中,导致航空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存在高低搭配衔接不到位或者两者互动融合不全面的状况。总之,由于旅游产品过于单一,以及航空玩耍项目过于单调,导致两个产业的融合发展还无法构建良好的区域品牌,从而使得两个产业的融合发展受到限制。

(三)融合模式机制不完善

航空+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能够为两个产业的协同运作提供良好的契机,但是两个产业仍然存在较大的属性差异,比如两个产业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控,各部门之间还存在信息交流沟通不到位的情况,当前由于缺少一个独立自主的部门来协调两个产业的融合发展,比如在利益分配,管理控制过程中由于存在权利责任归属问题以及职责划分问题、利益调配问题,导致两者的融合运作流于表面形式。另外部分地区的运行保障机制不健全、不完善还无法与旅游管理进行有效协调整合,再加上部分区域经济较为落后,未完善相关区域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配套设备较为落后还无法有效处理紧急状况。总之由于现行融合发展模式存在较大的欠缺,还无法进一步提高航空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

三、航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品牌塑造的对策

(一)完善航空+旅游融合保障机制

现阶段,航空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两个产业所应对的部门均具备不同的管理职责,并且在监管控制方面也存在不同的程序,要想进一步推动航空与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需要根据两个产业的实际运作需求,设立协同管理的基本制度,同时确定不同的管理控制重心以及产业发展目标,并且在相关目标之中寻找两者的共性和关联,以此才能够促进两个产业的深层次融合发展。因此地方政府单位、职能部门应当制定出一系列的保障制度,对两个产业的发展进行顶层规划、顶层谋划设计,参照精益化、差异化的发展措施,完成宏观调控、宏观管理,为相关产业的综合运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力求系统性地解决两大产业融合发展期间存在的各种欠缺和不足。

(二)围绕景点实现产品优化

通常情况下,航空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以航线作为根本,并且结合相关城市的知名旅游景点为基础,确定后续的干线、支线以及相应的交通运输网络。在此过程中,地方产业部门需要根据航线这一特征做到全方位覆盖管理、覆盖控制,力求囊括上游市场以及中下游市场,缩短运输距离,带动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我国需要建立起干+支+通融合发展的融合模式,力求最大限度地改变,在传统航空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交通便利性问题,从而带动全域经济可持续稳步高效地发展。在此期间,相关单位需要参照航空+旅游融合发展品牌的实际建设需求,结合不同游客的消费习惯、消费特征以及出行需求来确定对应的旅游消费航线,从而为游客提供更加精准可靠的服务,比如在服务老年游客的过程中,需要参照相关游客群体的心理条件、心理特征,为其提供安全、便捷且廉价的旅游产品以及旅游服务,同时也需要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征,为其提供比较贴心的关爱服务。而针对部分商业旅客,在为其搭配旅游产品的过程中,应当对服务设施以及配套建设进行有效升级、提升,如果有必要可以推出部分私人定制产品和服务。因此,在对航空旅游产品进行设计规划管理的过程中,相关区域应当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多元化观赏需求,同时也应当参照不同消费群体的实际诉求,秉持人本管理思想,完成对旅游经济的多元化开发和打造,从而完成综合全面的产品调控,秉承人本管理思想进一步提高旅游产业的综合运作水平。因此,在航空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区域旅游品牌的过程中需要围绕着景点的特征,尽可能融入优势产业,立足于消费者的实际消费诉求,完成资源开发、资源打造、资源建设,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支撑。

(三)实现多元化合作、精准化营销

打造优良的品牌形象需借助精细化的营销管控,在航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我国需要完善产品定位,同时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差异化消费需求,另外还需要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营销管理模式,在不同节假日策划出不同的消费服务,并且根据消费者需求完成对营销方案的合理设置、优化。比如在当前数字媒体时代,在进行营销策划管理的过程中,可利用自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为此航空公司与旅游企业之间应当保持密切高效的合作,实时对游客的实际消费需求进行统计、分析,以此为根据来完成的游客消费需求的调整,提供更加精准的旅游产品营销方案,使得游客对旅游产品的满意度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在当前数字化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在宣传推广区域旅游品牌以及产业品牌形象的过程中,地方产业协会应当做到科学合理地规划管控,尽可能将本地的优势品牌通过自媒体以及融媒体渠道进行有效推广、宣传,并且也可以借助当前的VR、AR、5G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出丰富多样的营销推广服务模式,借助线上体验馆,使得游客能够在线上查看有关攻略的过程中能够获取到一定的游玩体验,从而在线下实践探索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到其中。因此,在推行相关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需要实施精准化的营销管控,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营销管理方案,带动区域经济持续稳步地发展。

四、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培养具备航空服务能力以及旅游服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期间,职业院校需尝试调整并优化当前的产教融合服务模式,优化现有的教学机制,完善教学体系,实现对人才更加科学有效地教育 培养,从而提高职业院校的综合办学水平。在此背景下,相关职业院校需要结合人才培养现状,对现行实践教育方式进行优化、革新,同时打造全新的双师型人才队伍,构建完整全面的教学循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健, 刘颖, 延艳芳.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研究[J]. 品位·经典, 2022(15):3.

[2]秦哲, 张艳峰, 王付胜,等. 全球化民航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究与实践——以中国民航大学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 教育现代化, 2018, v.5(11):7-8.

[3]刘钰佳. 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高职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11):2.

[4]楚喆. 基于产业需求的航空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  2021.

[5]陈颖.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 企业导报, 2016(6):117-117,共1页.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