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于乳腺增生,在育龄期女性疾病类型中比较常见,在临床症状方面,乳房结块、疼痛等得到了充分体现,基于现代医学角度,对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控的内分泌失调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借助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治疗,虽然可以有效改善其症状,但是用药时间较长,极容易产生不良反应风险。就目前而言,中医药越来越流行【1】,在中医理论上,此病作为“乳癖”,肝郁气滞、气滞血瘀等为主要病机,故在治疗方面,应高度注重疏肝理气、活血行气等。其中,针灸在中医特色疗法中较为盛行,通过特定穴位进行针刺,可以将疏通气血、消肿止痛等功效充分发挥出来。此外,在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的方剂中,消癖汤的应用价值也比较显著,尤其在理气活血、软坚散结等功效方面。为了进一步探究针灸联合消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了具体的病例并进行了分组对照,结果充分证实了针灸联合消癖汤治疗应用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结果报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组:(31.21±5.44)岁为年龄平均值,以23~38岁为该组病例年龄区间.对照组:(31.57±5.61)岁为年龄平均值,以23~39岁为该组病例年龄区间.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基本信息经统计学软件分析,P>0.05,比对差异并不明显,此研究中比对数据可比性增强。
在纳入标准中,所有患者均与《实用中医外科学》中“乳癖”诊断标准相符【2】。同时,医护人员告知其此次实验目的并收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总结实验数据分析针灸联合消癖汤治疗的临床使用效果。而对于:(1)合并其他基础性疾病、脏器功能障碍;(2)合并其他乳房疾病;(3)精神障碍;(4)近期激素药物应用史的患者均不可进行分析。
1.2方法
采取消癖汤治疗为对照组。其中,主要采取柴胡(15g)、王不留行(15g)、白芍(15g)、三棱(10g)、当归(10g)、茱萸(10g);如果患者存在乳房疼痛症状,可加乌药(10g)、元胡(10g);如果患者存在痰滞血瘀,可加川芎、胆南星,各为10g。加水煎至300ml,月经结束后2天每天口服,1天两次即可,1天1剂,1个疗程的时间直至下一次月经来潮。
在对照组基础上,再行针灸治疗为观察组。一方面,针灸主要对三阴交、大椎穴、太溪穴、肩井穴等进行选取【3】,另一方面,主要选取足三里、合谷穴、膻中穴、太冲穴等。针灸的实施时间为月经结束后半个月至下次月经来潮,隔天进行1次,1次的时间最低为20分钟,最长为半个小时。
1.3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以两组患者的乳房结块、疼痛评分情况、不良情绪评分、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为观察指标,之后统计比较观察结果。在治疗效果的评价方面,如果患者的乳房结块质地较柔软,连续性疼痛完全消失【4】,属于显效;如果患者乳房结块质地较韧,连续性疼痛有所改善,属于有效;如果与上述指标标准均不相符,属于无效。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将所有数据均按照 SPSS 22.0 软件包进行处理,并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定为α=0.05,P<0.05说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描述,两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x̄±s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2.1乳房结块、疼痛评分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疗程结束日的结块质地、结块大小、疼痛评分评分均比疗程前低,并且观察组患者的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更明显,证明有统计价值(P<0.05)。如表1所示:
表1 乳房结块、疼痛评分情况对比 (x̄±s)
2.2不良情绪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病患的检测数据相似,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病患检测数据均有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效果较好,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不良情绪评分对比 (x̄±s)
2.3治疗效果对比
进行治疗总有效率调查,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44/45,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37/45,82.22%),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3所示:
表3 治疗效果对比 【n(%)】
2.4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与观察组对比,对照组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如表4所示:
表4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x̄±s)
3. 讨论
在临床乳腺良性疾病中,乳腺增生较为常见,现阶段,其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但是其癌变风险明显【5】,为此,开展积极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在西医临床上,维生素等药物治疗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其实施效果欠佳,且药物的相关不良反应难以避免。就目前而言,中医药在乳腺增生治疗中越来越盛行,通过辨证施治【6】,不仅可以满足切中病机的需求,而且有助于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同时无副作用明显。
基于中医理论角度,乳腺增生作为“乳癖”,冲任失调等为主要病机,加剧冲任气血亏虚的出现,不仅无法有效滋养乳房脉络,而且对于胞宫的濡养也是十分不利的。在肝主疏泄、肝气不畅的影响下【7】,对于气血的顺利运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本次研究中,对于乳腺增生这一疾病,通过针灸联合消癖汤治疗,有助于临床疗效的提升,有效改善和缓解患者的乳房结块、疼痛等症状。在针灸治疗中,大椎穴、太溪穴、天宗穴、足三里的作用分别为通一身阳气、益肾补虚、理气散结、补脾肾通乳络等。通过诸多穴位进行针灸,可以将调经止痛、活血行气等功效充分发挥出来【8】,进一步改善乳腺增生患者的相关症状。同时,在消癖汤中,柴胡、白芍、浙贝母、三棱、当归的功效分别为疏肝解郁、柔肝止痛、散结解毒、祛瘀消积、补血活血等,全方的共同使用,可以将疏肝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散结的功效发挥到极致,通过在乳腺增生治疗中的应用,可以迅速消退患者的乳房结块,并使疼痛及其他伴随症状有所减轻。在针灸与消癖汤联合应用过程中,可以将中医外治、内治疗法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确保临床疗效的稳步提升。
除此之外,在两者联合应用过程中,针灸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可以有效调节内分泌免疫系统,并发挥出对血液循环的促进作用,将局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提升上来,并合理化调整局部微循环,不断强化消炎、镇痛效果。而且结合相关研究可知【9】,针灸可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平衡性,更好地改善神经激素分泌。消癖汤凭借着疏肝理气、调畅气机的作用,可以将情绪变化对肝脏的影响程度降至最低,促进雌激素的代谢。与此同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了解到【10】,在消癖汤中,柴胡、白芍等抗炎与止痛效果显著,对于结缔组织吸收有着极大的帮助,并将疼痛程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乳腺增生相关症状影响到患者的内分泌。通过针灸联合消癖汤治疗,两种方法的协同作用凸显,有助于内分泌调节作用的提升,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而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针灸结合消癖汤治疗,在乳腺增生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突出,其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并使不良情绪得到合理调节。但是此次研究的样本量较少,观察时间也比较短,所以在后续,应加大研究力度,做到客观性分析,旨在更好地展现出针灸结合消癖汤治疗的应用效果,给予乳腺增生患者的生活质量强有力的扶持。
参考文献:
[1]张姗姗,杨艳萍. 柴香宁神汤联合针灸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J]. 内蒙古中医药,2023,42(07):51-52.
[2]周丹妮,张晓林,李慧丽,徐昌健,姚川,齐凤军. “开穴解锁”推拿法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23,34(03):639-641.
[3]管庆霞,杨寒,刘宇萌,李莹,罗煜婷,邹淑君. 中药复方联合外用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2023,48(11):2856-2867.
[4]唐一丹,吴玉钇,王友琴,张乾坤,胡慧玲,易欣. 中药膏方外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用药规律与作用机制的系统回顾与临床疗效Meta-分析[J]. 中药与临床,2023,14(01):63-69+74.
[5]张朴,王梦静,裴慧,刘小春,武珊,赵娴. 针刺调控下丘脑—垂体—性腺轴防治乳腺癌癌前病变的选穴思路探讨[J]. 山东中医杂志,2022,41(08):875-879.
[6]梁欢,孙宇建,付娜,黄巧,赵文洁,王纯,张董晓. 中医药补肾调冲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研究进展[J]. 北京中医药,2021,40(10):1161-1164.
[7]杜一平,范秦瑶,林艾和,刘海鹏,范源. 范源教授对于甲状腺结节和乳腺增生异病同治思想浅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1,30(17):73-78.
[8]董志斌,宋帅,邓婷婷,马东云,董艳敏,马玉侠. 基于“高氏三通”理论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23例[J]. 中国针灸,2021,41(09):1003-1004.
[9]付亚斐,郭智涛. 推拿联合温针灸鱼际穴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J]. 内蒙古中医药,2021,40(04):94-95.
[10]谭娟,惠彩霞,白雪峰,刘运磊,李彩霞,高瑞瑞. 温针灸、药线点灸联合乳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症气滞血瘀型的疗效及对患者性激素、血脂水平的影响[J]. 河北中医,2021,43(04):653-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