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本文将以历史发展的眼光,从干部群众双向角度浅谈文化认同对新疆基层社会治理的意义和影响,希望能为从事相关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青年同志有所帮助。
数千年来不曾断绝的中华文明是由各个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正所谓“同根、同源、同宗”。2022年入伏前夕,人民领袖习近平来到新疆考察调研,时间紧凑,行程密集。在此期间他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民族文化理念,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重要成员,要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强调要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直白而深刻地说明,文化认同在新疆工作特别是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基础性、源头性、导向性的非凡意义。
一、艰苦斗争中一路走来的认同和治理
新疆地区自从汉朝开始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虽然中原王朝更替,有强有弱,对于新疆地区的管治也有紧有松,但是任何一个中央政权都把新疆地区视为故土行使管辖。历史上凡是中央王朝对新疆进行有效治理、社会稳定的时期,这片热土上的文化交流就水乳交融,经济文化就繁荣旺盛。如此道来,新疆地区各民族团结和谐奋进发展的历史延续不仅仅是一部壮丽华彩、可歌可泣的宏伟巨著,竟还诠释着文化认同和社会治理之间不容割裂的内在联系。
张骞的到来,开启文化交流认同,促进了这片热土百年的治理发展,郑吉的任命,首次正式统一治理,推动了这方文化的纵深融合;柔然、高车迁徙而至,安西、北庭荣极一时;开元盛世引人魂牵梦绕,铁血蒙元三设行省统辖;哈密卫行羁縻策,乾隆爷“故土新归”;阿古柏侵占攫取,左宗棠倾力光复;陈潭秋、毛泽民壮烈牺牲,阿合买提江力挽“三区革命”;陶峙岳就地起义,“王胡子”胜利解放;惨遭“三股势力”渗透迫害,幸得治疆方略推进落实。短短几行文字,转瞬千年长河,如今再以一名后来且将融入者的身份来近距离感触,不难发现,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有效治理和文化认同的主导地位不断进行着规律性地交替、互补,二者恰恰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正因为文化认同了,治理才更加有效,而治理有效了,才进一步加深了文化的认同。而此二者间好似传动轴般协同两侧车轮齐头并进的,即教育。
纵观新疆历史发展及对外斗争的轨迹,文化认同因治理失利的不良教育而龟裂、社会治理因认同分裂的歪曲引导而崩溃的情形是有迹可寻,且教训极其惨痛的。曾几何时,祖国的大美新疆被必然存在的黑雾笼罩,文化教育阵地震荡,局部基层社会治理近乎失效。且现今黑雾并未完全散去,斗争已转向潜在,然而我们相信只要做好文化认同,就有了应对斗争、驱散黑雾的根本基础,行之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便也能水到渠成。2022年7月13日这天,人民领袖习近平来到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固原巷社区,一个少数民族居民超过95%的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在党群服务中心,他观看了耄耋老人与垂髫少儿的文艺展示;在维吾尔居民家中,他同一家老少拉家常、问收入、谈教育、话变迁,其乐融融。新疆能有当下的团结繁荣,正如习近平同志发自肺腑,“经过各方面艰苦努力,现在新疆大局稳定,这个成绩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故而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感悟辉煌历史,开创光明未来的最佳时机正在今朝!谈到此,身为在这方热土上全力以赴的一分子,笔者早已是热泪盈眶。
二、取得胜利前干群齐心的治理与认同
基层是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至关重要的环节,基层社会治理成效如何,基层干部力量是关键因素。诚然,往往很大的一件事能够得到快速妥善地解决是因为一群基层干部,很小的一件事最终导致拖沓升级而爆发也是源于一群基层干部。故而在此我们要讨论的就是干部的自身的认同问题,一个尖锐且意义极其重大的问题。
不应回避的,眼下的现实便是作为社会治理决定性因素的干部,很大一部分出现了在潜移默化中文化认同松动或者说还没有完全坚定文化自信的现象。笔者将这种潜在影响巨大但却并不鲜见的现象理解为“改革开放负向后遗症”,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各项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突飞猛进的光芒背后的阴影部分,开放带来的不止是高速增长的经济体量,还有长久以来从未放弃阻止、瓦解中华民族进步发展唯资本论的西方文化。我们的干部也是从群众中来的,很多同志在进入干部队伍前本身就是群众,大部分同志的至爱亲朋都是群众,过去的45年里,诸多“老干部”都倒在“糖衣炮弹”之下,这股文化入侵的后劲儿到底有多大?所谓“改革开放负向后遗症”既是表象,更是内核。最为致命的是我们肩负教育引导祖国未来的关键岗位—人民教师自然也没能逃过此劫。前阵子倍受关注的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问题,一个不禁令人回想起维吾尔语“毒教材”、刹那间寝食难安的问题,而当笔者针对这个无形渗透中国少年十数载的纠心问题与身边熟识的教师同志们讨论教授小学数学课的人民教师是否有责任时,收到的只是麻木且讽刺的回馈,“这和老师有什么关系?”“你没看到网上说早都有老师反映过相关的情况,都没人管”“难道还要老师就因为材料不对劲罢工辞职么”……
根据笔者在天山北麓的某边境村队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三年多来的实际情况看,相比起良好的家风家训、优良的义务教育,我们的干部对已经成年或具有独立价值体系的自然人进行教育引导的效力委实微乎其微。不怕问题有多顽固,就怕我们不够坚定笃行,怕干部还不能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笃行新时代新使命,群众还不能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笃行新时代新义务。现如今,广大人民群众中愈发年幼化的“资本向往”蔚然成风,有的人民干部向往“躺平干部”、有的人民教师渐成“佛系教师”。干部力量认同动摇,基层社会治理效果下滑,人民群众认同松动,如此下一代干部群众又在耳濡目染中长大,文化认同之于社会治理的“恶性循环”亟待打破!文化润疆,道阻且长,道阻且跻,所以习近平同志这次的新疆之行第一站便是象征着新疆最高教育水准的新疆大学,“必须强调,各民族命运始终同中华民族整体命运紧密相连,中华文明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本所在。讲清楚这些,不是个简单的认识问题,而是事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政治问题。”教育作为文化认同和社会治理的“传动轴”、核心点,其阵地首先应当也必须固若金汤,人民领袖语重心长,字字珠玑,掷地有声。
结语:对于新时代关键时期的新疆青年干部来说,当策马先行,明确文化认同即政治认同,身先士卒解决“向东看还是向西看的问题”,努力学习,研究领悟中华民族的历史、新疆的历史,真正认识并坚定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方能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余下的就可以是简单而不懈的重复和努力,踔历奋发,创新思考,想方设法推进文化认同。广大人民群众能否一个不落地实现最深层次的认同,笔者无法断定,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当也必将成为这个时代的绝对主流。届时新疆这片热土也必将以高水平的社会治理之姿成为伟大祖国胜利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复兴拼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