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管理中新景象和新情况的出现,约制了农村土地整理工作的有效实施。目前,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应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土地管理问题中,进行深入研究,努力探索农村土地管理过程中问题的解决办法,实现农村土地管理规范化,进而提升农村土地开发管理质量及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健康长远发展。
1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农村土地管理意识不够
现阶段,我国的土地管理工作日渐完善,土地管理水平也得以显著提高。但是不同地区对土地管理的执行力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土地管理中出现了非法征用的问题,且有关部门无法对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因此城市建设征地明显增多,农村土地耕种的面积增量显著减少,管理水平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很多农民无法以其他的手段谋生,最后降低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1.2土地产权不够明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的条款规定得知,我国现行的土地所有制是社会主体公有制,主要包含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与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等形式,主要由社会主义国家或者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广大劳动人民占有土地,并行使占有、使用与收益等权利。但是,在实践操作当中,国家土地所有权无法完全实现,土地的集体所有权主体不断“虚置”,公民的土地公有制意识越来越薄弱,使得农村土地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1.3无地问题有待解决
土地的增值功能较为明显,农民的后代也拥有土地继承权,但是城市化发展中,如农民失去养老和就业所需要的土地后,其就无法享受城市人口的社会保障。现阶段,失去土地的农民极易发展为三无人员,影响其基本生活,甚至威胁了社会的稳定。尽管现阶段我国采取了一次性补偿的措施,但是农用土地升值的速度更快,空间更大,若补偿费全部用完,则农民的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对此,很多农民均无法接受。
窗体底端
1.4农村灾害防治工作较滞后
我国很多农村村民防灾意识普遍偏低,对地质灾害、环保以及治理层面的意识仍处于较浅显状态,工作方式相对滞后。对国家与政府来说,我国有关部门并未建立、完善地质灾害测防体系,导致新农村建设在制度和技术等层面得不到有力支撑。
1.5农村土地转用及征收管理层面的问题
农村征地程序过于简单,缺少对征地过程的告知、确认和听证程序,缺少规范性。没有严格遵循国家与政府批准而执行实施的征地年产值标准等规定,对村民执行征地补偿标准等层面的公开解释。征地中,未对农民征地参与权和知情权等进行良好的维护,监督体系有待完善。
2农村土地管理优化对策
2.1窗体顶端
2.1杜绝违法耕地现象
中国农村土地面积大,土地多用于农业种植,因此,相关农村耕地管理工作已成为农村土地管理的重点工作,做好农村耕地管理,才能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务农人民的经济收入。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土地管理工作中,各级政府应提升当地土地审核要求,不能轻易审批农村耕地的工业圈地申请,有些区域还将耕地改成池塘,此类土地使用形式并不被批准。
因目前农村工业化建设进程的增快,很多农村地区均申请工业用地,政府部门对这类土地审核工作也需提高,对土地的应用目的、申请审核布局等均需要执行细致的审查,提高政府对农村土地的管理能力,保障土地不会超脱政府的管理能力。对农村工业产业建设而言,需要企业严格依照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法律标准,严格依照政府土地管理政策执行土地使用及管理权,产生违规现象应立即收回。
2.2优化农村宅基地规划管理
以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为基础,按照保护耕地的基本原则优化控制体系。或者在工作中还需把握好农村建设的用地置换,以推动宅基地用地管理的顺利开展。对于满足建房要求的用地,需坚持禁止原地改建和扩建的原则,引导其向城镇集中居民点集合。针对无法满足建设要求的,则应合理利用空闲用地。此外,需对农村村民宅基地标准加以监管和控制,确保土地建房权利。并严格制定相关的法律规定。若出现一户多宅的现象,则不可再次申请和审批宅基地。不仅如此,还需全面禁止城镇居民购买农村基地土地,对户口簿上记载的人口进行科学的计算。
2.3强化法律意识
加强农民对土地发的认识与了解,我国土地局与党政机关需向农村人民群众普及相关法律知识,促使更多的人知法、懂法,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做事,在提升农民法律知识的同时,合理应用土地,熟知土地所有权等问题。充分调动农民主动性,提升自身在土地管理中的责任意识。另外,建立建设规划与土地使用规划,有效解决用地问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应结合农村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加强中心村、中心集镇的建设,把新办企业与破产倒闭企业的闲置用地有机整合看,合理利用既有土地资源,打造工业园区,选择合适在农村区域发展的产业与项目。
2.4完善土地管理体系
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促进土地管理有序发展的基础前提,只有在实践中,管理制度才能不断完善,才能更好地指导管理行为,确保土地管理规划在农村以循证为主区域。因此有关部门需要对工作中出现的系统问题进行科学分析。通过建立专业制度和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对农村土地的宏观管理,提高一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2.5优化防治水平,实行合理开发
首先,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水土流失问题。若要避免耕地退化现象,就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水土流失,始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合理应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优化防治工作;
其次,完善沙漠化防治工作。在工作中,应在农牧过渡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发展旱作农田,从而完善退耕还林还草的效果。从预防的角度上来看,工作中务必做好当地植被保护工作,以促进当地的生态建设;
最后,对耕地盐碱化问题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在工作中应以因地制宜为基础,充分利用水利措施和生物措施,强化综合防治的效果,达成既定的目标。
2.6政府应加大土地流转监督和管理的力度
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土地承包管理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其充分满足了我国现阶段的发展需要,推动了农村的平稳、可持续发展。按照农业部门土地承包管理制度的规定,禁止擅自征用以及改建农村土地。且不可从事与农业无关的生产事宜。且各级的乡政府也应将政策落实作为日常工作中的主要内容,进而保证农村土地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再者,要制定细致的土地流转原则和规范,细化土地流转的程序,规避非法使用土地的问题。在工作中务必重视土地流转合同管理,采用统一的合同文本,以此确保农村土地流转与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朝一夕的任务。对于农村土地管理问题,要尽快解决,不断优化农村土地管理,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土地资源已成为社会群众发展和生存的重要保证,因此,解决土地问题可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文献:
[1] 隆毅 . 浅谈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土地管理 [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 (23):46.
[2] 蒋彦 .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研究 [J]. 中国集体经济,201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