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能源开采的主要地区之一,由于该盆地富含油液、气体以及煤矿等多种金属资源,加上鄂尔多斯盆地还包含大量大型气田开采区域,因此该地区成为了资源运输的重要地区之一。城市化建设、经济发展增加了对能源的核心需求以及消耗程度,为油气能源开采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对地质灾害问题解决策略同样提出了更高水平需求。因此只有及时选择适合的地质结构灾害解决策略,才能从根本上防止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等问题。
一、油田地质灾害概论
油田地质灾害是自然活动与人类对油田勘探活动一种组合形式,如果操作不当会让人们的生命安全财产与生存基础环境产生严重损坏。比如:油水井套管在安装和实施过程中产生大面积有规律的损坏,地面上升、地表下陷,导致水流快速进入地表产生地震活动。
油田地质灾害的构成、位置分布以及发展演变历程不仅受到自然灾害地区的力学影响,保证油气能源地理环境合理控制,还与油气能源勘探工程的建设规模和开采模式具有紧密联系。为此技术人员对油田地质灾害问题应更深入探索和研究,并且通过揭示灾害所产生的动力条件、影响因素以及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以此有效保证油田生产安全、高效等,提供有利于科学理论根据,最大程度减少自然灾害做造成的经济损耗[1]。
二、油田地质灾害类型
(一)管道损坏
油田地质灾害产生过程中,不同等级的结构断裂主要由于不同强度应力环境所产生的基础产物,由于鄂尔多斯盆地油田断层区域岩石结构相对比较薄弱,同时由于油田区域附近属于应力比较集中地区,因此在强应力作用下,断层周边的岩石结构层经常会产生结构形变和位移现状,最终造成大面积油液、气体以及水井套管的损坏和自然灾害。
第一,当鄂尔多斯盆地油田地质断面进入水流时,会造成断层结构移动,断层面上管道损坏,并且在一次结构运动之后,地应力逐渐达到基础的平衡性,此时如果地应力产生明显转变,断层面则会再次产生。在重力水平力的作用下,如果断层上、下结构盘沿着层面产生位移问题后,会再次导致套管结构的质量损坏。
第二,在断层结构分布比较复杂的地区一旦技术处理不当,会产生许多异常高压区域,导致油层部分井套损问题,根据目前井下信息和资料进一步表明,鄂尔多斯盆地油田所产生断层地区经常伴随着一定结构厚度的破损区域,而在水资源不断侵蚀情况下,断层地区的地质结构层膨胀幅度相对较大,如果操作不当则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压力环境[2]。
(二)滑坡损坏
在鄂尔多斯盆地油田地质灾害研究过程中,由松散类型的岩石所组成斜坡破坏形式一般被称为滑坡结构,而当斜坡上层所覆盖的松散堆积结构层中,岩石结构相对比较坚硬时则极易产生滑坡问题。在鄂尔多斯盆地油田开采过程中,人为影响因素则是十分重要的影响条件之一,比如:油田开采区域开展项目施工时,由于开挖坡位置在实际建设环节上会破坏自然斜坡的基础稳定状态,所以针对滑坡位置应构建抗滑建筑工程,能够有效阻值滑坡自然灾害,比如:近几年抗滑立桩在油田管理过程中被广泛的使用,所以此种施工技术一般应用在地层挤压结构段的滑坡区域。
三、油田地质灾害防治
为了最大程度减少油田地质灾害问题产生机率,需要以预防为主作并将其为建设重点,防治结合作为基础引导思想,最终将灾害防止以及油气田自然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相互结合,制定相关应对措施。
第一,对于不同油气田建设进程以及资源开采模式,还需要构建出地质应力场的动态化信息演变结构模型,为此建设企业应以探索鄂尔多斯盆地油田地质演变特点以及地质灾害位置分布规律作为核心目标。同时为保证鄂尔多斯盆地油田地质灾害研究进程能够正常开展,还需要构建出油气田能源开采应力场、物理场等动态的信息结构模型,并且用知识理论推算出从宏观角度、微观角度所演变的自然规律以及机理,以此为管理和预防油气田地质灾害问题提供科学理论的理论根据。第二,全面强化油气井内部结构异常实施信息检测工作,以完成鄂尔多斯盆地油田地质灾害问题作为重点研究内容。
对于鄂尔多斯盆地油田开采来说,油水井异常问题主要指的是在没有转变开采技术手段的背景下,由于技术操作不当导致动态特点产生异常参数等现状。比如:油气能源产量、开采压力等[3]。以上油水井异常问题的主要原因则是由于盆地内部应力场产生变化,导致油水井建设地区的应力场以及所产生的作用转变幅度增加造成。针对此种现状,施工企业应完善群体和专项相互结合的信息检测和预报结构体系,在意识到危害问题十分严重的同时,制定一系列预防措施。比如:减少石油能源开采或者水资源灌入强度,最终实现减少自然灾害产生的可能性。除此之外,施工期间还应该制定出一系列油气田地质灾害的管理和应急预案,以此作为基础条件完善和优化鄂尔多斯盆地油田地质灾害管理团队,从根本上降低能源开采的损失。
结束语:
由此可见,在油田能源开采过程中,油田地质灾害主要指的是人类开采能源过程中所造成地质灾害问题,随着工业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油田地质灾害基础认知水平逐渐提升,能够在能源开采环节上,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油田施工区域中现有的地质灾害发展规律、分布位置以及形成原因进行详细探索和分析,有效对鄂尔多斯盆地油田地质灾害的基础预防工作提供一系列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党海龙,贾自力,石立华,白璞,朱争,王继超,王艳,郭欢迎.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实验研究——以延长组长6油层组为例[J].当代化工,2022,51(06):1282-1289.
[2]程珂璐,张凤奇,闫凤平,武富礼,刘阳,张博,谢红兵.鄂尔多斯盆地WL地区长4+5和长6油层组致密砂岩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特征及对油气的控制[J].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22,45(03):31-38.
[3]杜戈峰.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ZT井区为例[J].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22,45(03):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