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铝合金表面处理技术进展及探讨
张强 聂玉广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强 聂玉广,. 铸造铝合金表面处理技术进展及探讨[J]. 冶金学报,2021.3. DOI:10.12721/ccn.2021.157015.
摘要: 随着现代工业发展需求趋于精密、优良,对材料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且需要兼备其它多种性能,如刚度、强度等机械性能,以及耐磨、耐腐蚀等特殊性能。因此,对铝及其合金表面进行处理以得到满足相应生产需求的产品是一项具有实际研究意义的课题。
关键词: 铝合金,表面处理技术
DOI:10.12721/ccn.2021.157015
基金资助:

前言

地壳中铝元素含量约7.7%,是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由于铝及其合金材料密度小、导热导电性好,具有较好的韧性,易于加工成型,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根据合金成分、工艺特点等的不同,铝合金分为形变铝合金及铸造铝合金两类。铸造铝合金中由于加入了其他合金元素,如硅、铜、镁,使其具备浇筑温度低、流动性强等特点,能够满足工业生产中对工件尺寸精度、表面光滑度、壁厚的特定需求。

1研究目的

铝及其合金由于其本身化学性质活泼,在潮湿的环境下会形成一层4.0nm至5.0nm厚的氧化铝膜,具有一定的抗腐蚀能力。但由于这层氧化膜是非晶态的,使工件表面失去原有的光泽;此外,这层氧化铝膜疏松多孔,不均匀,不能改善工件硬度低的缺点;且在恶劣工况下,耐腐蚀性、耐磨性较差。因此,生产中通常根据不同性能需求,采用不同的表处理技术用以满足其在苛刻环境下的应用。

2铸造铝合金表面处理技术

2.1激光表面处理

激光表面处理,是通过激光束与基材相互作用,对工件表面进行设计和激光改进基材表面物理化学性能的方法。激光表面改性包括激光表面合金化、激光表面重熔、激光熔覆。

激光表面合金化是利用高能激光对加热基材金属,添加适当的合金元素,使材料表面增强耐磨损、耐腐蚀、耐高温及抗老化性能。激光表面重熔是利用激光束的高温作用,将材料表层快速融化同时快速凝固的方法。激光熔覆是利用激光照射的高温作用,将基底合金表面熔覆材料熔化,再经急冷后凝固,该技术可显著提高基材的耐磨损、耐腐蚀、耐高温的性能。激光表面处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材料表面形成的氧化铝膜难以清除彻底,界面易产生裂纹;结合力下降,易造成涂层脱落。

2.2磁控溅射

磁控溅射是利用物理气相沉积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将被镀工件作为阳极,溅射靶材作为阴极,在一定的压强下通入氩气,加高压电离成氩离子。在电场中,氩离子通过轰击靶材,以达到将溅射出的粒子沉积在工件表面的技术。

磁控溅射对材料膜层损伤小,作业环境所需温度低,并且能够满足制备耐磨损薄膜、耐腐蚀薄膜、超导薄膜、磁性薄膜等特殊功能性膜层的需求。

2.3电镀

电镀,即利用电解原理,在材料表面镀上一层薄膜、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从而起到防止金属氧化,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抗腐蚀性及增进美观等作用。电镀法的优点是可使基材得到美观性保护,并且可以修复机械加工产生的误差,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材料表面已出现针孔,引起材料表面生成黑斑。

2.4化学镀

化学镀选用适合的还原剂,在不通电状态下,使镀液中的金属离子经过氧化还原反应镀覆于材料表面。对铸造铝合金化学镀的研究多为表面镀Ni-P合金,并且有研究表明在ZL104表面化学镀Ni-Cu-P三元合金镀,可获得更优的耐磨性、耐腐蚀性。

化学镀技术以其工艺简便、节能、环保日益受到关注。化学镀使用范围很广,镀层均匀、装饰性好。在防护性能方面,能提高产品的耐蚀性和使用寿命;在功能性方面,能提高加工件的耐磨导电性、润滑性能等特殊功能。

2.5阳极氧化

在阳极氧化电解液中,工件作为阳极,在外加电流作用下发生电化学氧化反应,从而在工件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层。铝合金采用阳极氧化能提高材料表面硬度、耐磨损性,扩大其应用范围。阳极氧化法整个工艺流程需要槽较多,且采用强酸强碱溶液,操作时易产生酸雾、碱雾,并且对环境产生较大的污染。

2.6微弧氧化

微弧氧化技术是在电解液中通电产生高压,工件作为阳极,在其表面产生微弧放电。在电化学反应、热化学反应、等离子化学反应等共同作用下,在工件表面原位生长出氧化物涂层的技术。通过工艺条件的改变,可以实现涂层的功能设计。

该方法工作环境简单,不需真空或低温等特殊限定条件,处理设备简单,且电解液大多为弱碱性溶液,可操作性强。该方法能够处理复杂形状工件,涂层均匀,结合强度较高,不易脱落,具有较好的表面硬度、耐磨损性、耐腐蚀性,且隔热性较好。

3结语

总体看来,各类涂层制备技术的优异性能均在各个行业领域拥有巨大的潜力。实际应用中一种材料的性能往往需要多种工艺性能指标,如何进一步利用现有工艺技术,探索多种表面处理技术结合的方法,开发复合涂层,提高涂层性能或开发新的涂层功能,以求解复杂的多目标工程,是今后该技术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铝及其合金电镀研究进展[J]. 蔡婷婷,王兆文.有色矿冶.2013,29(6):35-41

[2]铸造铝合金表面改性研究进展[J]. 黄有国,李庆余,王红强.电镀与精饰.2011,33(9):13-17

[3]等离子体微弧氧化技术概述[J]. 杨延华,杨专钊,丁毅.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6(03):34-35

[4]铝合金阳极氧化与表面处理技术[M]. 朱祖芳.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浅论铝及铝合金的表面处理技术[J] 王丽.广西轻工业. 2009 (08): 29-30,32

[6]铸造铝合金表面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J]. 张宇,王军,赵永新,邵忠财.电镀与精饰.2014(02):13-16,2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