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方向
王涛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涛,. 探索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方向[J]. 中国土壤,2021.10. DOI:10.12721/ccn.2021.157047.
摘要: 现当下,强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构成部分,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契合新形势的发展趋势。农村土地在综合整治进程中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严重威胁着区域生态环境的稳固发展。所以,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进程中,应从乡村治理角度擢升,改进乡村生态环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土地综合整治;新农村;环境
DOI:10.12721/ccn.2021.157047
基金资助:

1土地整治相关概述

所谓土地整治,主要指的是利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对水、植物、环境以及土地等资源进行综合治理,促进一定区域当中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土地资源规划朝着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发展。土地整治在发展过程中,最终目的是协调好不同主体之间关系,最型的就是自然资源和人类社会,以此来缓解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土地资源过分消耗这一矛盾,实现土地资源整治的高效化,不但能够将资源使用效率加以提升,而且还能实现环保、社会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发挥土地整治最大价值。通常情况下,土地整治包含三种形式,分别是土地的开发、整理以及二次开垦。土地整治过程中,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整治效果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会威胁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地表植被遭受破坏,进行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由于受各个方面影响因素,往往会对地表植被造成影响,既包含天然植被,又包含人工植被,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这两者产生干扰,一旦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就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威胁,随着时间移,植被开始朝着单一化发展,对生态多样化发展目标产生严重阻碍。第二,水资源污染严重。整治土地资源过程中,由于各个部分对水资源利用要求不同,给土地整治工作带来一定挑战,主要农田水利相关工程、发电厂以及环保部门,根据具体实践情况来讲,这些部门在使用水资源时,经常会出现不合理用水问题,给地表水层产生一定负担,使得水层基本结构发生大改变,增加水资源流失程度,造成严重水污染。第三,加剧水土流失。水资源在农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土地整治工作中,如果不合理,就会严重干扰土壤生态系统,使得农业灌溉中水土流失更为严重,情况严重就会导致土地朝着荒漠化发展.

2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实施难点

实践证明,农村土地综合治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前,全国地陆续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难点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2.1缺乏多部门联动机制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建设工程,包含田水路林村等综合整治。在开展整治项过程中,涉及规划、农业、道路、水利、环保等多部门。门的目标、工作模式、政策要求存在差异性,导致实施的项目缺乏统筹衔接。一旦涉及部门职能调整或新增环节等内容,极易造成部门联动性不足,导致牵头部门工作量增加,出现责任下压等现象,难以达到预期的综合整治效果。

2.2缺乏配套资金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度不够投融资渠道窄、资金不足等问题制约着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进展。一方面,农村土地综合治项目类型复杂、涉及面广、前期资金投入大、收益周期长、回报慢,仅靠财政支持不够。另一方面,企业具有趋利的本质特性,出于对盈利问题的担忧,导致其参与度不够。

2.3缺乏农民参与,农民参与机制有待健全

人口是乡村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农民在农村土地综合治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部分试点地区在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没有真正进镇入村、调研走访,农民对项目的了解渠道仅限于政府座谈会,导致其对治工作的认识不深刻,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

2.4缺乏明确的实施程序与技术标准

从各地试点的实践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地方匆忙申报,对政治内容、资金需求及实施难度等预估不足,对农民意愿与利益诉求处置机制不完善,对工作阶段形成的成果缺乏的规定,对落实要求并推进实施缺乏相关制度设计等。因此,难以实现土地整治的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无法实现有效监管和量化考核。

3对策和建议

3.1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

应以政府为主导,形成部门联动机制,调动多方参与,统一协调。首先,通过政府职能部门协同合作,成立相关工作专班,制定相关政策与制度,协调解决问题,促进工作有效开展。其次,鼓励多方参与,促进资源、资产、资金的合理配置。农村土地整治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只有以府为主导,政府职能部门明确分工、提升协作、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工作成效。

3.2加大投资支持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

首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针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性整治,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府应加大相关财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并在财政预算时适当向政治项目倾斜。其次,有序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统筹利用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形成多部门、多产业协康发展的新格局。再次,发挥市场作用,根据地方实际,适当调整新建设用地指标的相关费用和收益,地方政府可以将新增耕地指标交易、建设用地指标置换的收益作为担保发行专项债券,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创建多元化投资机制,充分利用政策性银行、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等加大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资金支持力度,促进城乡资源、资产、资本要素有序合理流动、融合发展。

3.3增强农民自主意识,发挥其主体作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广大农民作为乡村振兴主体地位所决定的,也是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顺利推进的内在要求。农民作为农村土地综合治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受,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首先,积极引导,让农民群众充分了解并参与到整治项目中,保障农民的“四权”。重视宣传工作,做通、做好、做深、做透农民的思想工作,让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土地整治带来的成果和,将其对家乡美好生活的期待转化为参与的动力,从而对整治工作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为农民参与农村土地整治提供有效渠道,加快形成共建共治的治新格局,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其次,高度重视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利达。定时发布公告,邀请村民代表参加相关会议,积极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充分考虑他们的利益诉求。重视典型示范镇的引领作用,调动整治项目区农民的积极性,使其既能看到差距和不足,又能到美好的发展前景。

3.4规范工作流程和技术标准

系统分类并有效整合现有的技术标准,结合国家、行业标准和地方特色,建设综合且结合实际的技术标准体系;完善申报成果和工作内容,将相关要求细化到具体工作中。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流、技术标准和成果要求规且可操作性强,便于对治工作有效监督和量化考核。

3.5建立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加大项目监护力度

地方政府应从根本上提升整治工作的有效性,加大对项目的监测和监护力度。首先,在项目实施环节加强政府监督,积极运用遥感监测、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一张图”以及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体系等信息手段,整合相关的土地,利用现状、国土空间规划、社会经济类等,建全综合监测监平台,实现整治项目涵盖立项、审批、实施、验收、工程护全流监控。其次,对项目实施的具体流程、资金流向、权责分工等事项做到公开透明,确保阳光操作,接受社会和媒体监督。再次,根据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需求,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制定相应的治定标准,综合分析评价土地质量、用地规模及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监督及考核内容。最后,因地制宜,分析总结试点整治项目的管护经验、存在问题、适应情况及困难点,建立涵盖资金筹措、人员配置、信息化监管等长效机制,提升土地整治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冯应斌,杨庆媛.转型期中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点领域与基本方向[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1):175-182.

[2]姜棪峰,龙花楼,唐郁婷.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土地利用多功能视角[J].地理科学进展,2020,40(3):487-497.

[3]龙花楼,张英男,屠爽爽.论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J].地理学报,2018,73(10):1837-1849.

[4]樊闽.中国土地整理事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0):246-251.

[5]陈鹏,田璐.历史演进视角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探讨[J].小城镇建设,2020,38(11):5-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