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土地管理以及土地管理事业的全面发展
王婉谕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婉谕,. 加强土地管理以及土地管理事业的全面发展[J]. 中国土壤,2021.11. DOI:10.12721/ccn.2021.157051.
摘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们对土地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多,使得土地资源紧缺问题变得越发严重,“三农”问题也越加突出。而加强土地管理工作力度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开展土地管理工作,能够使我国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化的开发和利用,实现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本篇文章将主要针对当前土地资源紧缺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讨论如何加强土地管理,实现土地管理全面发展,仅供参考。
关键词: 土地管理;策略;地管理事业
DOI:10.12721/ccn.2021.157051
基金资助: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它能给人类提供各种生存的必要资源,是重要的基本保障。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大量的耕地被随意占用,导致农民的可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这已经严重危害了我国人民的粮食安全,同时使得土地资源紧缺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因此,要想保障社会稳定发展,实现人类长久生存,就需要加强土地管理的力度。这样不仅能够保护土地资源,还能够保护弱势群体,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国家稳定的经济发展。

一、加强土地管理策略分析

1、加强保护意识

土地资源的保护工作并不是某一个单位或群体给予重视就能够取得相应效果的,而是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因此,要想切实落实土地资源保护政策,就需要通过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沟通交流,增强人民群众的土地资源保护意识。就目前情况来看,基层人民群众对于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并不强烈,没有意识到土地资源对人类长久生存所产生的重要意义。因此有关部门必须要加大宣传力度,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土地保护知识的宣传。其中可以充分利用当前最先进的网络媒体传播形式,这能够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扩大宣传范围。在宣传过程当中,还应当加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2、市场导向配置

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时,需要以市场的实际情况作为重要导向,从而对生产要素进行有效调节。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的背景之下,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都需要以农村土地为基础,所以农村土地资源也应当归纳到市场化的范畴当中。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对传统的行政干预方式进行改革,逐渐向市场引导方式转型。要想使得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优化配置,就应当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使得相关机制以及市场体系得以完善。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还需要加强自身的监督管理作用,从而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保证农村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让自身的职能地位在市场当中凸显,使得土地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合理利用,同时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和财富。

3、完善规划体系

对土地资源进行规划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并且按照城市规划和功能区划的相关制度,从总体的角度出发,将规划作用发挥出来,实现城市规划与农村的有效融合。不仅如此,还需要对城市用地规划进行加强并且编制相应的计划,切实按照计划要求完成任务,对土地资源进行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需要土地规划作为重要指导,土地规划同时也能在城市乡村建设过程中起到相应的指导作用,实现城乡经济稳定发展。

4、优化管理模式

近年来,我国在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当中一直在进行管理方法的优化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内容: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址,对其进行踏勘,并以此为基础形成详细的报告;其次,需要以论证会的形式进行项目入库。具体的项目入库原则由以下几点:第一,要进行规划设计。对入库项目明确之后,需要由政府的土地储备整理交易中心负责组织设计单位的土地招投标工作。第二,根据设计单位的实际设计经验和以往业绩,以及自身资质选定设计单位。第三,由政府土地储备整理交易中心对监理单位的招投标工作进行组织,经由市县的土地整理中心进行施工单位的部分招投标工作。

5、落实差别化土地政策

差别化土地政策应当得以落实,确保土地资源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这样能够从根源上和制度上有效减少违法用地问题。区域差异,首先,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东中西部的不同特点,在建设用地规模、指标分配、地类结构、供地目录等方面有针对性地细化和区别对待。其次,单独选址项目用地应实行差别化政策。地类差异,即对建设占用耕地、未利用地、坝区平地和低丘缓坡地等,实行差别化政策。占用未利用地应当在计划指标上予以倾斜、用地审批上简化,免收有偿使用费。

二、地管理事业的全面发展

1、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规划指导建设用地

建设要以村镇建设整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以现代乡村理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战略目标,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进一步扩大建设用地比例,扩大中心镇建设用地规模,实事求是地确定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等,使规划适应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处理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用地需要,认真做好规划,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留足用地空间,从而使新农村居住和产业发展用地得到保障。

2、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复垦,推动新农村建设

建设新农村,主体是农民,战场在农村,要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村宅基地复垦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契机,一是宅基地复垦新增的耕地指标首先用于新农村建设,用地指标得到有效保证;二是拆迁户的集中搬迁有利于新农村的集聚;三是“政府补一点、集体贴一点”的模式减轻了广大农民向新农村点集聚的经济压力,也更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3、建立和完善发展的土地收益分配体系

在我国现行土地税、费体系下,政府土地收益在用地转用和土地供应环节取得的多、在土地保有环节取得的少。在使用上,投向城市地区的多、投向农村地区的少,投向经济建设的多、投向社会事业的少。这种格局加剧了城乡发展差距和征地引起的矛盾冲突,同时也使地方政府盲目扩张建设用地。制定和完善全国性的耕地开垦费征收标准以及使用、转移和监督管理办法,保障对占用耕地的有效补偿;严格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征收管理,建立土地收益基金专项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土地出让收益用于社会保障、建设用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等具体标准,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4、开展建设用地整理,改善生活环境

建设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求实创新的态度,全面推进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经济建设。而其中涉及到的土地管理问题需要进一步深思和探索,要切实履行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职责。减少居民用地的无序发展,确保居民点用地,不侵占城镇用地规划指标,使农村用地向中心镇集中,用地指标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土地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为了加强对土地的管理,我们应该对非法征地,混乱的产权分配,土地管理的详细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找到解决方案。因此,加强土地管理以及土地管理发展对于合理利用我国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谭善凯.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J].基础理论研讨,2017

[2]王建业.新型社区建设与土地管理若干问题初探[J].山东国土资源,201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