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威胁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典型表现为胸痛或胸闷,常出现在剧烈活动、情绪激动、饱餐等情况下,在左前胸或者胸骨后方出现有压榨感、挤压感或闷痛等感觉,即心绞痛,常伴随心力衰竭、低血压、心律失常、休克等症状。具有发病急、反复发作、病情复杂等特点[1]。因此,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协同护理模式在后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便显得十分重要。跨理论模型的协同护理模式强调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三者的协同配合作用,提高护理质量,在责任制护理的基础上,以现有的人力资源充分调动患者及家属的参与积极性,发挥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2],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8年度5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现报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度来我院治疗的5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心血管病指南》中冠心病症状确诊标准[1],并排除以下患者:(1)存在其他严重疾病者;(2)存在严重心理疾病、脑血管病及精神疾病者;(3)不同意本实验要求或不能按时随诊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3]。将56例患者随机分配为为干预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且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
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 如对患者进行药物指导、病情观察、指导患者饮食及用药、 叮嘱患者注意事项、加强自我管理等。
干预组:在基于心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采用基于TTM的协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成 立由护士长及负责护理人员、家属组成的护理小组, 对相关人员进行TTM知识及 相关技能培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树立正确对待疾病态度:主动向患者讲 述冠心病的病发原因、后续进行的康 复运动的目的等以减轻患者焦虑、紧张及恐惧 等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摆正患者自身态度。(2)建立良好的 生活方式:对于经常性吸烟、喝酒的患者,限制其吸烟和饮酒次数;建立良好的饮 食习惯如少吃动物内脏等高油脂食物。适当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食物。(3) 配合患者完成康复运动:在病情稳定,且在患者家属陪同下进行有规律有计划的中 等强度的有氧锻炼(如快步走、慢走、日常家务劳动等)。(4)出院后定期监督与 提醒: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后定期监督提醒,并做好回访记录。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根据GQLI-74量表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干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指标包括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交际和物质情感,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2.结果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干预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交际和物质情感等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分)
3.讨论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防可控的。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吸烟、肥胖或不良饮食习惯等)是预防和控制心脏病的关键因素。应避免因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自身因素导致复发,并规律复诊,严密监测症状变化。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生理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干预组康复护理干预效果对生活质量有着积极影响,相比较对照组常规护理作用更为显著,增强了患者躯体功能,改善心理状态,通过兴趣爱好加强社会交际,为回归社会提供充足的条件,同时家庭社会支持有助于激发物质情感,促进老年患者对自身角色的认识,对于提高生活质量意义重大[4]。
综上所述,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有着积极影响,改善了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消除焦虑、抑郁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石春红,陈永华,李运香,陈月凤,谭仲沛.康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4):113-114.
[2]路明惠. 基于TTM的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大学,2017.
[3]彭雪辉,陈晓燕,林婷.延续性康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保存心肺功能的意义[J].河北医药,2018,40(20):<a href="tel:3192-3194">3192-3194</a>.
[4]彭雪辉,陈晓燕,林婷.延续性康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保存心肺功能的意义[J].河北医药,2018,40(20):<a href="tel:3192-3194">3192-319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