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人们的共同富裕目标,需要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切实保证农民们的权益,提高农民们的生活水平,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农民而言,土地是其生存的基础,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对此需要国家加强重视,把握当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具体制定科学的对策。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问题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土地利用制度主要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基础,以双层土地经营体制为核心,在该土地政策下有效提高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激发了农民们的劳动积极性,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该政策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改革开放后期生产力不断提升,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无法满足相关要求,存在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土地被严重荒废
在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不断发展,也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其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当前我也农村劳动人口多,劳动力充足,劳动成本低。对此一些国外企业在我国大力建设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廉价劳动力来获得高收益,但是在农村发展下,国家取消了农业税,从政策和制度和技术层面给与支持,促使粮食产量和质量不断提升。但是农产品的价格却越来越低,生产资料成本不断升高,导致农民收入少,企业劳动力需求大,农民们纷纷走出农村,进入城市发展,导致土地荒废严重。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国家给与了农业种植补贴,但是效果不佳,无法满足农民生活需求,导致一些种植户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不加强管理,导致土地形成了粗放式管理模式。这种现状的存在也导致农产品质量和数量不断降低,对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影响了农民们收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1]。
(二)土地产权边界不明确
在早期土地改革后,传统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废除,推行了农民所有制,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但是在后期三大改造政策下,对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革,土地成为集体所有,在此时代下,主要通过集体力量进行农业生产和种植。但是我国《土地管理法》中明确提出:对于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了法律特殊规范,都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对此土地是为农民服务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土地属于国家和集体所有,国家一般通过法律政策来行使土地利用权,对于集体而言需要根据国家财政收支结果来推行农村产权制度。在此制度下导致集体土地和农民土地产权界限不明确,法律没有明确说明主体权责,对此农村土地主要是村民自治模式,通过村委会自治组织进行管理。在此背景下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主要在村干部或者村委会手中,农民们处于从属地位,这种土地所有权形式的集中导致腐败问题严重,村干部们一般会滥用职权,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土地分配不科学,在土地征用的过程中都以村干部个人主观意志为主,没有代表村民们的集体意志,最终导致强制性征地现象的发生。
(三)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各种侵权行为
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各种侵权行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土地侵权行为严重。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为了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此就需要大量征用农村土地,在此过程中因为农民处于被动地位,容易发生各种侵权行为。国家虽然对土地征用进行了法律规定,确定了土地征用补偿方案,但是其只是一个体系,没有具体阐明在土地征用中的具体做法和标准,导致土地征用中存在侵权现象。在此情况下,国家和集体、农民们的利益集中在一起,会直接牺牲农民利益,通过调查发现,在土地征用流转下侵权行为较多。第二,征地政策带来的社会问题较多。我国土地管理法中将土地征用补偿款作为土地补偿费用,没有明确规定时间和方式,导致补偿款是一次性下发的,容易促使为一些被征用土地的农民成为了爆发户。这些农民因为文化素质低,思想意识落后,往往会滥用财富资金,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发生,也加大了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影响社会风气。土地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土地在征用后会导致村民失去经济来源,影响生存,导致他们进入城市务工,城市人口增加,交通问题出现。且因为农民们文化素质不高,在城市竞争环境下也会处于劣势,因此导致就业难现象的加剧[2]。
(四)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和承包机制不健全
当前农村土堆流转和成本机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土地流转和承包机制操作不规范。研究发现一些村干部没有遵循农民们的意见就直接进行土地流程和承包,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们的权益。第二,缺乏长期流转,主要以短期流转为主,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也导致农村土地政策不稳定,无法促进农业的现代化生产。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将保护农民们的利益作为制定和执行农村土地政策的依据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国家产业工业、企业的发展都和农业有着一定的关系,农业是也是农民生活和生存的物质基础,农民是农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对此农业的生存和发展也需要依靠农民进行。对此国家在制定和实施农村土地政策时需要以保护农民们的权益为目标,以此增强农民们的农业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确保农村土地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通过以往的实践经验发现,想要提高农村土地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就需要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根据时代发展特点和农业发展特点不断完整、调整农村土地政策。对于当前农村土地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形式化、滥用权力的问题需要加强重视,根据法律法规要求细化标准和流程,规范主体行为,确保其深入理解政策本质和内涵。确保在政策落实中不会出现各种腐败和形式化问题,切实保障农民的权益,对此需要国家单位将保护农民们的权益作为农村土地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
(二)发挥农民们的主体地位,激发农民们的创造精神
我国土地法明确指出国家在满足公共基本权益的基础上,通过法律法规相关程序和审批权限给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们的补偿外将农民集体土地变成国家所有。从该法律中可以发现我国当地的征地制度具有以下特点:征用地方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被征用地方的土地所有制是农民集体。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下,也需要不断补充、调整、完善农村土地政策,根据时代发展要求进行调整,也推动农村土地政策的发展,有效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激发农民的创造精神。对此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加强农民土地利用情况的调查和研究,坚守农业生产一线,在实践调查中了解政策存在的各方面问题,以此明确改进方法和措施。在具体改进农村土地政策的过程中也需要确保为劳动人民服务,确保土地资源分配科学合理,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管理,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科学分析各种自然灾害特点,做好调查工作。此外,还需要把握各个时期的发展特点,完善相关优惠政策,形成一种新的生产管理,以此调动农民们的生产积极性,最终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总之,国家在制定农村土地政策时,需要根据地方情况,科学制定,确保农村土地政策可以更好的为农民服务[4]。
(三)完善土地流转和承包机制
在党的会议中明确指明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指出土地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需要依赖市场力量才可以和其他生产要素进行融合,流通,以此发挥最大效益,对此需要人们从市场入手完善农村土地政策。从市场竞争机制出发科学配置土地资源,以此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保护土地资源,对此可以通过制定土地流转和承包机制来实现以上目标,以此确保土地顺利进入市场。在土地流转和承包机制下可以有效处理早期家庭承包责任制中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下的规模化经营之间的矛盾问题。但是在土地流转和承包机制落后中还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人们不断改进和创新,更好的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加强宣传和推广,让广大农民们可以深入了解农村土地政策,法律法规,机制,尊重法律,根据相关规范要求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第二,科学落实保护耕地的政策,在土地流转和承包机制落实中,也需要加强耕地的保护,坚守耕地红线,加强管理,规范机制和政策执行活动,确保土地科学进入市场中进行交易。通过该举措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也可以有效推动家庭经营方式的转变,实现农村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以此保证耕地质量。第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调查发现,在土地流转下,对农村土地的征用会导致农民失去生活来源,对此需要在土地流转前需要处理好农民的生活保障工作,可以通过技术培训和职业培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四)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农业的科学发展
在党的会议中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目标,在城镇化推进下也带来了一系列农村发展问题,对此需要国家加强重视,科学处理农村发展问题,需要完善农村土地政策。在城镇化发展下,也需要处理好农民进程中的教育资源分配、社会保障制度问题,以此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落实科学发展观理念。需要从城乡一体政策出发制定农村土地政策,注重向农村倾斜,给与农村人口和农业生产的保障和服务,制定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和产业扶持政策。以此实现教育资源分配公平、社会保障公平,确定农民和城市居民享受相同的待遇和服务,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差距,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此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总之,需要从农民实际出发,将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都融入到农村土地政策中,在满足农民基本需求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土地资源,以解决三农问题为核心,制定科学的配套政策,以此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5]。
三、结束语
总之,土地是农民生产的根本,是影响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也关系着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对此需要国家将其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把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特点、现状和问题、趋势等。积极借鉴国家领导人关于农村土地政策的经验和理念、方法等,根据时代发展特点和需求不断完善农村土地政策,以此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付辰玉.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问题研究[D].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2015.
[2] 王梁. 浅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政策[J]. 城乡社会观察, 2016, 00(No.215):76-83.
[3] 陈怀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理论探究与实践要求[J]. 2021(2019-3):34-40.
[4] 毛娅萍. 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思考[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24(F12):5.
[5] 岳武, 宫猛.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的演进和启示[J]. 环球人文地理, 2014, 000(002):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