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气动力学的MUV汽车扰流板优化研究
张逸勋1 王永宏1 周神领1 邹丽萍2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逸勋1 王永宏1 周神领1 邹丽萍2,. 基于空气动力学的MUV汽车扰流板优化研究[J]. 动力技术研究,2024.12. DOI:10.12721/ccn.2024.159472.
摘要:
这篇论文聚焦于MUV汽车扰流板的优化设计,深入探讨了其在空气动力学背景下的应用。研究首先基于扎实的空气动力学理论基础,分析了汽车行驶中气流与车身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明确了扰流板在提升车辆稳定性和燃油效率中的关键作用。接着,论文提出了一个创新的MUV汽车扰流板优化设计方法,结合车辆外形和行驶工况,通过CFD(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技术,精细调整扰流板的几何形状和尺寸,以实现气流控制的最优化。
关键词: 空气动力学;MUV汽车;扰流板;优化设计;CFD模拟
DOI:10.12721/ccn.2024.159472
基金资助:

1 引言

汽车工业的发展与进步,始终离不开对车辆性能和燃油效率的持续追求。随着人们对环保与节能意识的增强,空气动力学在汽车设计中的作用愈发凸显。特别是在多用途厢式车(MUV)领域,由于其车身结构特点,空气动力学优化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聚焦于MUV汽车扰流板的优化设计,以期通过科学的理论分析与创新设计方法,提升车辆的行驶性能,降低能耗,同时兼顾外观美学。

2 空气动力学基础

2.1 空气动力学原理

空气动力学是研究气体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对汽车设计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汽车高速行驶时,良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对于提升汽车的操控稳定性、燃油经济性和噪音控制有着直接的影响。在MUV车型中,由于其相对较高的车身和较宽的车身面积,风阻成为影响性能和能耗的关键因素。为了优化MUV的行驶表现,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阻力分析:

阻力是车辆行驶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阻力,包括空气阻力(风阻)和滚动阻力。空气阻力是车辆与空气相对运动产生的阻力,一般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通过优化车身设计,如流线型外形、降低车身高度、封闭车身下方等,可以有效降低风阻。

升力与稳定性:

扰流板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调节车辆尾部的气流,以减少升力。在高速行驶时,过多的车辆尾部升力可能导致车辆操控不稳定,甚至产生翻滚。优化扰流板的设计,可以将上行气流引导至车辆下方,形成下压力,从而提高行驶稳定性。

湍流控制与噪声降低:

扰流板设计还可以帮助控制车辆周围的湍流,减少气流分离,进而降低风噪。这不仅改善了乘客的乘坐舒适性,还有助于降低城市的交通噪声污染。

2.2 空气动力学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汽车设计是一个集成工程,其中空气动力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空气动力学的应用不仅限于赛车或高性能车辆,而是涵盖了从家用轿车到大型货车的所有车型。在MUV车型的开发过程中,空气动力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整体车身设计:空气动力学指导了车身外形的设计,包括车辆的线条、表面平滑度、车身高度和宽度,甚至是车窗和车门的形状。流线型的设计有助于减小风阻,降低能耗,提升燃油经济性。

空气动力学套件:除了扰流板,其他空气动力学套件,如前保险杠、侧裙、车顶扰流器等,都是为了优化气流,降低风阻,增加下压力,从而提高行驶稳定性。这些套件的设计需要兼顾美观与功能,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内部气流管理:空气动力学也影响着汽车内部的气流,如空调系统的设计。优化的气流布局能够更有效地分配车内温度,提高乘客的舒适度,同时减少空调系统的能耗。

3  MUV汽车扰流板优化设计

3.1 扰流板形状对空气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扰流板的形状是影响其空气动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决定了气流在车辆尾部的流动方式,从而影响风阻、稳定性以及噪声。在MUV车型中,扰流板设计的优化尤其重要,因为其较高的车身和较宽的尾部面积对风阻和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扰流板的形状决定了它如何引导和分散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尾流。一般来说,扰流板的形状越尖锐,其对气流的控制能力越强,可以更好地引导气流从车辆上方流过,从而降低车辆的升力,提高行驶稳定性。然而,过于尖锐的形状可能会增加风阻,因此需要在升力控制与风阻降低之间找到平衡。

扰流板的形状和倾斜角度也影响着气流的分离点。气流分离点是气流从车辆表面分离,形成涡旋的区域。涡旋会增加风阻并产生噪音。优化的扰流板设计可以将分离点后移,减少涡旋的产生,从而降低风阻和噪声,提升行驶的舒适性。

扰流板的形状还与车辆的美学设计密切相关。现代汽车设计强调流线型和整体感,因此,扰流板的形状需要与车身其他部分协调,既要满足空气动力学需求,又要符合消费者的审美。例如,一些MUV车型采用的集成扰流板设计,将扰流板融入车顶线条,既降低了风阻,又保持了车身的简洁外观。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技术,研究各种形状的扰流板对MUV车型空气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我们将通过改变扰流板的形状参数,如长度、宽度、曲率等,观察气流分布的变化,以找到最佳的形状配置。同时,我们还将考虑扰流板的倾斜角度,以在降低风阻与提高稳定性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通过这一过程,我们期望找到一种既能降低风阻,提升高速行驶稳定性,又能在美学和功能性之间取得理想平衡的MUV汽车扰流板设计。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显著改善车辆的燃油经济性,还能提高乘客的舒适度,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为MUV汽车的空气动力学优化设计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3.2 材料与制造工艺的选择

在MUV汽车扰流板的优化设计中,材料和制造工艺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影响着扰流板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还决定了其耐用性、重量以及与车身的集成度。理想的扰流板材料应当具备轻质、高强度、耐腐蚀以及良好的加工性能,以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环境的挑战。

材料的轻量化是优化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轻质材料可以降低扰流板自身的重量,进而减轻整个车辆的负担,有助于提升燃油经济性。同时,轻质材料还可以减少车辆重心,提升操控稳定性。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CFRP)和铝合金等材料因其高比强度和比刚度,常被用于高性能车辆的扰流板制造。这些材料的选用,需结合成本和生产工艺的可行性进行权衡。

材料的强度和耐腐蚀性同样重要。扰流板在高速行驶中承受着强烈的气流冲击,这就要求材料具备足够的强度以防止形变或损坏。此外,特别是在沿海或多雨地区,需要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以延长扰流板的使用寿命。因此,选择具有高耐腐蚀能力的不锈钢或经过特殊涂层处理的材料也是必要的。

4 结论

本研究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创新的设计方法和实证验证,为MUV汽车扰流板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策略。未来,我们期待这些研究发现能够引领汽车工业朝着更高效、更环保、更舒适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Bifeng Song,Xinyu Lang,Dong-yang Xue等.鸟翼空气动力学机理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综述.Scientia Sinica Technologica,2021

[2] 李尧,彭宇明.PC上基于LBM的汽车空气动力学应用和置信度检验 The Application and Confidence Level Test of Automotive Aerodynamics Based on LBM on PC.2017,06

[3] 王晓璐,代君,刘战合等.引导式教学方法在“空气动力学”课程上的应用.2016,170-171

[4] 华欣,任广旭,姜振国.基于“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空气动力学》有效教学改革研究.2016,77-78

[5] 胡奇,段锦,翟翟等.基于空气动力学的战术红外干扰弹多元气动特性研究 Research on the Multi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ctical Infrared Decoy Based on Aerodynamics.2016,0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