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消耗情况日益严重,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农村资源的利用中,更是应该贯彻和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土地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以此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社会和谐稳定。农村土地整治对于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产生结构调整以及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我国土地整治的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过度注重经济效益,盲目增加耕地数量、缺乏系统思维等问题,所以必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对农村土地的整治研究,促进农村经济的高效发展。
一、土地整治对农村资源的整合利用
整合从根本上来讲,是通过对系统闲置的资源进行优化处理,使其可以和其他要素进行充分的融合,在此基础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获得整体效果大于部分之和的目的。资源整合指的是在特定的区域内,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对投资环境进一步加以升级和完善,通过对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以及信息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优化,使其在关联性上能够更加紧密,从而做到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农村资源整合,需要从农村的发展实际出发,把内部各个要素有机统筹在一起,使各种要素之间能够相互渗透、相互协调,从而变得更加具有生机和活力。土地整治包括优化土地自然条件、促进农业发展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它实施的主要目的和根本出发点是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使其能够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得以正确的保护。它对于改变和调整土地利用中的不合理因素,盘活土地资源,强化集约用地以及提升土地产能等具有重要作用,追根究底,土地整治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土地整治,农村资源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规模化生产,对发展农村农业产业化以及城乡统筹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二、土地整治对农村资源整合利用的影响
(一)土地整治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
土地整治对于保障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它是强化土地利用的重要手段,对于集约用地以及提升土地产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上,土地整治分别从耕地建设以及农村用地建设两方面发生了作用。在实际进行整治的过程中,通过土地平整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农田破碎化等问题,从而促进土地规模的合理和高效使用。而且在对未利用土地进一步加强开发的基础上,也能保障农村的土地资源在价值性和功能性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保证耕地占比平衡。通过不同形式的土地整理,不但可以有效增加耕地面积,而且在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也能使土地质量得以明显的提升,为日后实施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农田地整理在对土地资源进行整合的时候,主要是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等措施进行,对于未开发土地进行爆破等,使土层能够改变原有的形态,涵养水源能力增强。除此之外,通过对农村的建设用地进一步加强开发,也能有效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对于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以及农民的生产建设条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废弃的建设用地进行重新整治,从而对农村的内部结构进行优化,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为新农村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在土地整治完成之后,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都实现了明显的增加,土地废弃现象减少,在对土地生产方式的不断改造中推动农村经济的进步和发展[1]。
(二)土地整治对土地生态景观要素的影响
通过土地平整工程、灌溉工程的实施,土地整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短期内可以对土地的利用结构发生改变,使其在利用效率上稳步提升,对农村的生态景观建设产生重要影响,使景观的协调性和美学价值都能得到完善和改进。在对农村道路景观以及水利景观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使农田基础设施的布局得以优化和升级,为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和灌溉活动提供方便和便利。而农村道路作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往总是表现为崎岖不平,这不仅对农村居民外出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对于城乡交流也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是在土地整治政策的实施中,农村的道路环境得以改善,道路的质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农业生产运输和机械化生产效率,通过对道路进行科学整治,使其在结构形态上发生明显的变化,在其作用和影响下,农村道路系统的质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而且农业生产的效率也得以提高。除此之外,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农田水利和排水工程的出现,也对农田灌溉等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选择高质量的材料,用于灌溉系统的建设,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改善基础设施环境,有效解决生态问题。经过系统化和综合化的农田整治之后,农村土地的利用面积得到了明显的增加,在对土地进行灌溉等活动的时候,也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劳动资源,对于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积极影响[2]。
(三)土地整治对农业产业发展及劳动力配置的影响
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农村建设的长期和可持续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和限制,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民进行劳作的方式比较单一,只能依靠种植庄稼得到少量的经济收入。但是在土地整治政策的影响下,却可以有效改变和完善传统农业建设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改进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为农业生产发展创造更加积极的条件。在实际的农业生产活动中,改变传统的单一化和分散化的经营模式,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扩大专业户的土地经营规模,使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得以真正的提高。而且要加大农村道路建设和田间水利建设,为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环境,这样在进行土地经营的过程中,农民的积极性才能有所提高,才能看到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优势,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等加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建设,避免农村劳动力的大幅度流失,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耕地面积稳定不变,使我国的粮食安全可以得到高效的保障。
结束语:
土地整治在现代化的农村建设中,是需要长期贯彻和执行的一项重点任务,通过相关措施和手段,对农村的土地结构进行科学调整,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使农民在从事劳作的过程中,能够在基础设施等方面得到稳定的保障,创建良好的生产建设环境,从而激发农村居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农村生产模式的优化和转型,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在稳步发展中寻求新的出路,建设和谐家园。
参考文献:
[1]王成,刘天辉,马晏骏,孔令禹.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02).
[2]李熙东,王婷婷.农村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