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育并举”框架下,小学体育教师应深植实践,开辟高效体育教学的崭新路径,我们需细心聆听每位学生的声音,尊重其个性化需求与身体条件差异,将新课改精神融入每一堂体育课中,力求创新课堂形态,核心在于核心素养的精心培育,通过设计既高效又富含教育意义的体育课程,我们旨在全面点燃学生的体育热情,挖掘其内在潜能,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与综合素质得以并驾齐驱,我们致力于为新时代培育出既有扎实学识,又具备强健体魄,同时德、智、美、劳全面发展的少年先锋,共同书写教育的辉煌篇章。
一、小学体育教育现状
我国小学体育教育虽在多方面取得显著进步,但若从“五育并举”的宏观视角审视,其发展现状仍显不足,小学课程体系中,学科知识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而体育实践体验却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未能充分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体育教师资源的短缺及专业素养的参差不齐,成为制约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瓶颈,体育设施的匮乏与陈旧,更是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活动需求,限制了他们身心潜能的充分释放,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家长与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知尚存误区,片面追求学业成绩,忽视了体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不可替代作用,这种观念上的偏差,无疑为体育教育的发展设置了无形的障碍。
二、五育并举背景下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实践策略
(一)设计趣味游戏活动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积极响应五育并举的号召,巧妙融合课堂教学与趣味性游戏活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通过设计如“你画我猜”这样的太极操互动游戏,不仅激活了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欢笑中投入情感,还深刻体现了体育与智育的有机结合,此游戏不仅考验了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更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促进了思维与体力的双重锻炼,游戏规则的设定有效维护了课堂秩序,培养了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这是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隐形渗透,太极操的学习还融入了美育元素,让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提升审美情操。这样的教学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全面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发展,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二)丰富体育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单向传授方式,往往限制了课堂的互动深度,阻碍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为积极响应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小学体育教师亟需在教学策略上进行革新。
以“立定跳远”为例,展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路径,课前,教师精心筹备,合理规划活动场地,确保教学环境的安全与适宜,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打下坚实基础;课中,通过趣味横生的热身活动,迅速点燃学生的运动热情,教师以清晰准确的示范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正确姿势与技巧;更为关键的是,教师鼓励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两两配对,相互观察、指正与鼓励,这一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在无形中提升了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实现了体育与德育的深度融合,小组合作学习还激发了学生对立定跳远动作要领的深入探索欲,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智育的发展。而面对立定跳远的挑战,学生不断自我超越,磨砺了意志品质,展现了自律与坚持之美,美育与劳育的精神内涵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种创新的教学策略为构建高效、全面的小学体育课堂开辟了新的篇章。
(三)情境模拟教学,活化体育课堂
在五育并举的框架下,小学体育教师可巧妙运用情境模拟教学策略,将体育课堂转变为生动的实践场景,使学习体验更加立体、丰富,例如,在教授“障碍跑”项目时,教师可以设计一场“丛林探险”主题活动,将跑道布置成模拟的丛林路径,设置各种“障碍”——如跨越“小溪”(小栏架)、爬过“山坡”(软垫)、绕过“大树”(标志杆)等,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不仅学会了障碍跑的技巧,还激发了探索未知、勇于挑战的勇气,体现了体育与德育的融合,学生在解决“如何安全快速通过障碍”的问题时,需要运用智慧与策略,促进了智育的发展,丛林的绿意盎然与精心设计的路线,也为学生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美的感知,实现了美育的渗透。
(四)项目式学习,深化体育素养
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体育课堂的效率与质量,教师可以引入项目式学习(PBL)模式,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体育知识、技能及其他学科知识,实现五育并举的目标,开展“校园马拉松策划与执行”项目,学生需从路线规划、安全保障、宣传推广、志愿服务等多个方面入手,全程参与筹备与执行,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体能与耐力,还学会了团队合作、项目管理等实用技能,促进了体育与劳育的结合,面对挑战与困难,学生需不断思考与创新解决方案,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造力,智育得以加强,通过制作宣传海报、撰写新闻稿等活动,学生的艺术修养与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美育得以体现。
(五)家校共育,营造体育文化氛围
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与参与,教师应积极搭建家校沟通平台,倡导家校共育理念,共同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比如,组织“亲子运动会”或“家庭健身挑战赛”,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通过趣味横生的体育竞赛,增进亲子关系,同时也让家长亲身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与价值,从而更加理解和支持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群、校园网等渠道,定期分享体育健康知识、家庭锻炼小贴士等,引导家长成为孩子体育成长的伙伴与引导者,形成家校联动的良好局面,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五育并举”的宏观导向下,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学校、教师、家长与学生四方紧密协作,形成合力,学校应作为主导,优化体育教学资源配置,确保场地设施完善,课程设置合理,教师应勇于担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融合趣味性与实效性,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家长则需转变观念,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孩子的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而学生则应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投入体育学习与实践,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与成长,四方携手并进,共同推动小学体育教育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汗水与欢笑中,实现身心素质与核心素养的双重飞跃,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
参考文献:
[1]范建伟,薄敏 . 体育核心素养下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构建的困境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23,13(9):49-52.
[2]汪文峰 . 构建小学体育核心素养高效课堂的研究策略[J].新课程,2021(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