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立定跳远是初中体育课堂的重要项目,考验学生的跳跃能力,通过创新立定跳远教学,能够强化学生的体育运动素质,使其在初中体育考核中获得优异成绩,并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从当前初中体育立定跳远教学来看,仍具有未创新多元训练方法、缺少信息技术的使用、教学评价体系较匮乏等问题,影响初中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转变立定跳远教学理念及模式,增强初中体育立定跳远教学有效性,快速提升学生跳远能力,让学生在立定跳远训练中获得自我成长,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体能基础。
二、初中体育立定跳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未创新多元训练方法
初中体育立定跳远教学未创新多元训练方法,现有的训练方式单一,学生无法积极投入到训练当中,难以呈现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部分教师未创新精细化训练模式,只注重立定跳远的完整动作训练,缺少详细的动作分解,导致学生在蹲起、摆臂、起跳、落地等动作中存在错误,易造成学生受伤。其次,教师未创新游戏化教学模式,忽视趣味游戏的育人价值,未将游戏融入到立定跳远项目中,难以培养学生的训练积极性[1]。然后,教师也未创新生活情境训练法,没有创设真实的跳跃式教师训练场景,不利于显著增强学生的跳跃能力,降低立定跳远训练的多样性。最后,教师未引入小组合作训练,不利于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也难以培养学生的竞技精神,降低立定跳远教学有效性。
(二)缺少信息技术的使用
初中体育立定跳远教学缺少信息技术的使用,未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与资源,降低立定跳远教学效率,阻碍初中体育教学的现代化发展。首先,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缺失,未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强大作用,技术应用能力较弱,导致立定跳远教学信息化程度降低。其次,教师未实现先进技术与课堂的融合,没有使用VR技术进行实景演绎,导致学生无法了解立定跳远动作发力点,以造成学生扭伤或关节受损,降低立定跳远教学实效性。然后,教师没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使得学生无法开展自主训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降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最后,学校未完善校内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导致立定跳远教学缺少智能化设备,不便于教师自动分析学生跳远能力,降低立定跳远教学方案针对性。
(三)教学评价体系较匮乏
初中体育立定跳远教学评价体系匮乏,未全面评估学生的立定跳远能力,无法为教学方案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撑,不利于促进立定跳远教学优化发展。首先,教师未创新教学评价指标,过多注重学生的跳远距离,忽视对学生力量运用、肢体协调、合作意识等要素的评估,降低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其次,教师未增加教学评价主体,单一的教师评价无法确保结果客观性,缺少家长评价与生生互评等方式,阻碍初中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然后,教师未创新个性化评价模式,忽视学生在体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可能打击到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对立定跳远训练的参与兴趣下降[2]。最后,教师未收集学生对体育课的评价,没有结合学生建议来优化训练方案,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运动需求。
三、提高初中体育立定跳远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制定多样化的体育训练方式
教师应当制定多样化的体育训练方式,创建丰富的训练场景,呈现更好的教学效果,以此提升立定跳远教学有效性。首先,教师应开展分解式训练,如腿部爆发力、平衡控制力、落地稳定等专项训练,针对性讲解从准备起跳到落地的各动作,保证体育训练的丰富度。其次,教师应开展“跳远接力”趣味体育游戏,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立定跳远接力,距离最远的小组获胜,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热情,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然后,教师应模拟障碍物跨越、水坑跳远等实战场景,让学生在各类竞技情境中进行训练,强化立定跳远训练的实用性,显著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最后,在立定跳远教学中,教师应创新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对抗赛、团队合作活动等训练,让学生实际感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
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引入先进的教学工具与资源,提高学生的立定跳远学习体验,有利于强化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及有效性。首先,学校应完善校内信息化建设,为教师提供专业技术培训,增强体育教师队伍的技术应用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各类先进技术。其次,教师应使用VR技术创建立定跳远虚拟场景,逐字逐帧讲解立定跳远每个动作发力点,增强立定跳远训练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满意度。教师应使用专业的运动分析软件,如ADAMS、Riablo软件产品,采集学生起跳角度、腾空高度、水平距离等参数,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立定跳远训练的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3]。然后,教师需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如B站教学视频资源,促使学生在课后自主开展立定跳远学习活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提升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三)建立健全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教师应当建立健全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完善立定跳远教学评价指标与主体,加强评价结果的利用率,促进初中体育教学的持续优化。首先,教师应创新教学评价指标,评估学生的立定跳远能力、体育思维、综合素质等要素,更全面地分析学生训练情况,强化评价结果实效性。其次,教师应增加家长评价、生生互评等方式,通过家长评价了解学生的自主练习情况,通过生生互评反映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提升立定跳远评价的客观性。然后,对于身体素质差异化大的学生,教师应制定个性化评价,对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应给予鼓励式教学评价,指出学生每一次训练的进步;对于身体素质强悍的学生,教师应实施竞技式教学评价,评估学生的腾空高度、跳跃距离。最后,教师应了解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参与感受,结合学生建议来调整立定跳远教学方案,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训练需求。
四、总结
综上所述,立定跳远是初中体育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锻炼学生的腾空能力、肢体协调性,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及综合素养。但在初中体育立定跳远教学中,还存在未创新多元训练方法、缺少信息技术的使用、教学评价体系较匮乏等不足之处,难以确保立定跳远教学质量,阻碍初中体育教学的与时俱进。本文通过分析提高初中体育立定跳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提出制定多样化的体育训练方式、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建立健全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等创新方案,从教学方法、技术、评价等方面优化,为学生带来高质量体育训练,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文静.初中体育立定跳远关键动作的训练与矫正[J].体育风尚,2024,(03):89-91.
[2]尚荣荣.探讨初中立定跳远的教学与训练策略[J].田径,2023,(12):46-48.
[3]赖巍.初中立定跳远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J].田径,2023,(04):3-4.
作者简介:韦方正 1981年11月 男 山东省临沂市 汉 本科 教师 临沂沂河实验学校 研究方向: 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