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口服及穴位贴敷配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胃肠炎临床观察
周敏 王勤 王敏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周敏 王勤 王敏华,. 中药口服及穴位贴敷配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胃肠炎临床观察[J]. 中医研究杂志,2024.7. DOI:10.12721/ccn.2024.157065.
摘要:
目的 浅析小儿非感染性胃肠炎应用中药口服及穴位贴敷配合蒙脱石散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是82例非感染性胃肠炎小儿,全部在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所有患儿经过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参照组患者使用蒙脱石散治疗,实验组再配合中药口服和穴位贴敷,对比两组患儿康复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儿有97.56%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2.93%,呈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止泻时间、止吐时间、退烧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呈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症候评分方面,实验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的大便形状、大便次数、神疲体乏、食后腹胀、面色萎黄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儿,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实验组有4.88%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参照组有12.19%的发生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小儿非感染性胃肠炎在临床治疗中,中药口服及穴位贴敷配合蒙脱石散能够提升康复效果,患儿能更快减轻临床症状,且治疗安全性高,值得全方位推广。
关键词: 中药口服穴位贴敷蒙脱石散小儿非感染性胃肠炎
DOI:10.12721/ccn.2024.157065
基金资助:

胃肠炎在小儿中比较常见,以大便形状、大便次数改变为主要表现,同时还可能伴随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1]。根据诱发原因可以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其中非感染性腹泻与小儿肠吸收不良、饮食摄入减少、饮食不洁等因素相关,单独使用西药治疗并不能达到满意效果,还容易引发药物不良反应[2]。而中医不仅可以发挥更好的效果,还有较高的安全性,通过口服中药、穴位贴敷等方式可以调理脾胃运化,达到止泻效果。本院在临床中采用了“中药口服+穴位贴敷+蒙脱石散”的治疗方案,为确定其临床效果,以便为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进行了本次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筛选82例患儿入组,均是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非感染性胃肠炎患儿,并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共41例,年龄1-7(3.24±1.17)岁,男女比例22:19,病程1-6(2.69±1.03)天;参照组共41例,年龄1-6(3.06±1.01)岁,男女比例21:20,病程2-7(2.88±1.25)天。两组小儿的基础信息之间无差异(P>0.05)。

1.1.1 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为非感染性胃肠炎,且中医证型为伤食泄泻型;②病程<1周;③确诊后未使用相关药物治疗;④将研究内容告知患儿家属,获得同意后进入研究小组。

1.1.2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其他系统疾病者;②肠道器质性病变患儿;③存在智力障碍或是精神异常者;④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不耐受或过敏者。

1.2 方法

参照组患儿服用蒙脱石散,每次1-3g,用温水冲泡后服用,在空腹状态下每天服用三次。

实验组患儿相同方法服用蒙脱石散,并配合中药口服和穴位贴敷,①口服中药处方为连翘6g、黄芩3g、苍术6g、白术12g、陈皮3g、茯苓6g、半夏6g、神曲6g、山楂6g。煎煮后服用服用,1-3岁者一天半剂,分2次服用,4-7岁者一天一剂,分2次服用。②穴位贴敷:干姜2g、鸡内金2g、厚朴2g,研磨成粉末,使用藿香正气水调制为膏状,以寒热平调,涂抹在透气敷贴上,贴在脐部,每帖6-8小时。

两组患儿的治疗时间均为3-5天。

1.3 观察指标

1.3.1 评估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性,①痊愈:治疗3天患儿排便情况恢复正常,无发热、呕吐等全身症状;②有效:大便形状和全身症状有所改善,排便次数减少;③无效:所有症状均无改善或加重。

1.3.2 观察并记录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

1.3.3 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儿进行中医症候评分,①主症为:大便形状和大便次数,评分方法:重(6分)、中(4分)、轻(2分)、正常(0分);②次症为:神疲体乏、食后腹胀、面色萎黄,评分方法:重(3分)、中(2分)、轻(1分)、正常(0分)。症状越轻评分越低。

1.3.4 观察并记录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如:便秘、恶心呕吐、大便干结等。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工具为SPSS25.0,计量资料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检验方法为χ²,分别用(x̄±s)和(%)描述,P<0.05时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性

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参照组更高,呈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性(n,%)

61.png

2.2 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实验组患儿临床症状比参照组更快恢复,也有着更短的住院时间,呈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x̄±s,d)

62.png

2.3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情况

治疗前实验组患儿的大便形状、大便次数、神疲体乏、食后腹胀、面色萎黄中医评分与参照组患儿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儿的中医症候评分均有所降低,其中实验组患儿五项主要症状的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情况(x̄±s,分)

63.png

2.4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实验组患儿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患儿相比较,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64.png

3 讨论

小儿非感染性胃肠炎,主要是食物过敏刺激、喂养不当、气候变化,以及胃酸少、消化酶活力差、胃肠功能较弱、抵抗力差等原因所致[3]。需要及时纠正酸碱和水电解质平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对症治疗。蒙脱石散是最常使用的药物,属于消化道黏膜保护剂,止泻效率高,其作用机制是:进入体内可以与黏液蛋白相结合,加厚黏膜的厚度,提升黏膜的防御能力,促使消化道生理功能正常运行;同时,还有助于促进肠黏膜上皮再生,让受损的细胞得以修复,增强消化道免疫功能,防止大量流失电解质和水分;该药还能够抑制和固定消化道中的毒素,让其失去致病能力,达到止泻效果。经过研究发现,该药使用后有利于厌氧菌修复肠道内部微生态环境,让肠道细胞维持正常的传输功能和吸收分泌功能。但是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单独使用蒙脱石散治疗肺感染性胃肠炎,用药剂量、用药时长控制不好,容易出现轻微便秘症状,所以多建议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以缩短用药周期,减少不良反应。

在中医理念中,认为小儿非感染性胃肠炎是六淫外邪入侵、身体虚弱、饮食不当,损伤脾胃功能,脾失运化,从而出现腹泻症状[4]。因此,可以服用具有健脾利胃、祛湿止泻功效的中药,以缩短病程。本次研究选取的患儿主要属于伤食泻型,所以使用具有消食导滞、行气和胃功效的药物。如果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再配合穴位敷贴可以进一步提升疗效,主要是位于脐部的神阙穴,与脾胃贯通,且此处角质层薄,药物贴敷有利于药物渗透,发挥温脾肾、止腹痛腹泻的作用[5]。穴位贴敷中使用干姜可以温中散寒;鸡内金可以健运脾胃、消食化积;厚朴可以消积导滞、下气宽中,调和所用的藿香正气水可以理气和中、解表化湿、寒热平调,诸药配伍能达到除风寒、疏通气机、调和肠胃的效果[6]。实验组患儿经过中药口服、穴位贴敷配合蒙脱石散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56%,单一使用蒙脱石散的参照组仅有82.93%有效率,组间差异显著(P<0.05);同时,实验组患儿症状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比参照组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证实,口服中药和穴位贴敷的使用,加快了患儿腹泻、呕吐、发热等临床症状恢复速度,达到了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在次研究中分别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中医症候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治疗前的大便形状、大便次数、神疲体乏、食后腹胀、面色萎黄评分基本一致,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发生较大变化,其中实验组患儿的各项主症和次症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说明,中药口服和穴位贴敷的应用,可以与蒙脱石散发挥相辅相成的作用,进一步增强疗效。中药能够综合调理脏腑、健脾强胃,同时穴位贴敷过程中中药可以经皮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使中药发挥更高的药效,调节机体内环境平衡,达到调理脏腑功能、健脾止泻、散寒除湿的效果[7];同时,还能对穴位进行药物刺激,能够激发经络系统,调和阴阳,有效提升患儿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从而更快减轻患儿各种体征和临床症状[8]。本研究还发现,在不良反应方面,实验组患儿的总发生与参照组患儿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蒙脱石散基础上配合中药口服和穴位贴敷,并不会因为治疗方法的增加而增加不良反应,相反中药还能抑制其它药物毒性;另外,联合治疗可以加快患儿康复速度,所以可以减少蒙脱石散的使用量、缩短使用周期,降低便秘的发生风险;只是在中药口服过程中,因为患儿年龄小、依从性差,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一般症状轻微,停药后可恢复。

综上所述,小儿非感染性胃肠炎在临床治疗中,中药口服及穴位贴敷配合蒙脱石散能够提升康复效果,患儿能更快减轻临床症状,且治疗安全性高,值得全方位推广。

【参考文献】

[1]聂上清.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 2022, 34(21):106-108.

[2]刘军.葡萄糖酸锌片治疗小儿生理性腹泻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 2012, 33(36):7915-7915.

[3]陈婕,吴飒.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 19(3):129-130.

[4]喻宇洁,喻思涵.中药口服及穴位贴敷配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胃肠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 21(17):110-112. 

[5]宋俊玲,黄丽,阎婷婷.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 2022, 44(8):1295-1298.

[6]武小惠.温中散穴位贴敷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蒙脱石散口服治疗小儿风寒泻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 2021, 29(5):81-83.

[7]郑菲菲,罗健林.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蒙脱石散与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 2022, 15(20):135-137.

[8]邓文华,甘小利,吴婷,等.清热利湿中药穴位贴敷神阙穴联合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 2022,(009):658-66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