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俄罗斯高校合作办学模式探究——以喀山航空学院《德俄新技术学院》为例
李丹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丹,.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俄罗斯高校合作办学模式探究——以喀山航空学院《德俄新技术学院》为例[J].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2022.12. DOI:10.12721/ccn.2022.157211.
摘要:
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以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合作办学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喀山航空学院德俄合作办学《德俄新技术学院》硕士双学位项目的管理、教学与招生路径研究,对我国合作办学提供一定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国际化;俄罗斯高校;合作办学
DOI:10.12721/ccn.2022.157211
基金资助:

全球化影响着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态势,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主体,培养面向全球化、具有国际视野、多元开放、国际知识技能的国际化人才是当今高等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普京执政以来推行适合俄罗斯国情的改革策略,为提高高等教育在世界教育市场中的竞争力、创建俄罗斯教育市场销售系统、全面打造俄罗斯知识教育品牌,开始把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一项重要教育政策。2000 年《俄罗斯联邦教育发展纲要》中首次提出了发展俄联邦在教育领域内的国际合作和国际活动。俄罗斯相继推出“5-100计划”、 “3项使命”莫斯科国际大学排行榜等系列举措表明,俄罗斯开启了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努力将本国高等教育体系融入世界高等教育体系,并将国际化纳入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整个办学过程。[1] 

合作办学是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最为显著的特点及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办学主要对象国包括中国和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合作专业包括经济、管理、工程、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和教育学等领域。合作办学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俄罗斯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提高大学竞争力,也可以提升俄罗斯高校对外国学生的吸引力,通过合作办学,俄罗斯高校有机会进入其他国家的教育市场。

一、俄罗斯喀山国立研究型技术大学(喀山航空学院)《德俄新技术学院》

1 《德俄新技术学院》办学动因与筹划历程       

喀山国立研究型技术大学(喀山航空学院)成立于1932年,前身喀山航空学院是原苏联期间建立最早的航空学院之一。1992年经俄罗斯教育部批准改名为国立喀山技术大学,2009年学校被评定为喀山国立研究型技术大学。学校在飞行器制造、计算机技术、无线电和通讯领域具有相当优势。2018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教学、就业能力、创新、基础设施(设施)和包容性等重要类别中该校获得 5星的最高评价,2019年QS新兴欧洲和中亚地区大学世界排名(QS EECA)位列185,2021年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THE)位列1000+,其中物理科学世界排名位列401-500,俄罗斯高校排名11-13区间。俄罗斯大学3个使命2020年世界大学排行榜位列1101-1200,俄罗斯排名48-57区间。

该校位于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首府喀山市,所在地是俄罗斯联邦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与德国基于产学研用的各项合作频繁而深入。为了拓展德国和俄罗斯学术合作平台,整合两国教育、科技与工业领军项目,鼓励跨国创新研发项目并推广先进新型技术喀山航空学院与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及德国大学联盟历经5年项目筹划,于2014年9月成立喀山航空学院《德俄新技术学院》(GRINT),喀山航空学院提供办学地点、教学与管理基础设施及高水平教师队伍,DAAD负责提供资金支持及项目协调。《德俄新技术学院》占地19000平方米,配备符合欧洲高质量教学标准的激光技术实验室、量子中心、纳米技术中心、儿童工程中心等。如今招生专业包括工程领域9个方向(电子工程和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信号处理;信息工程与计算机技术;化学与能源工程;车辆工程;系统工程与控制;嵌入式系统;高等量子技术;智能数据处理),分别与德国伊尔梅瑙工业大学、奥托·冯·格里克马格德堡大学、凯撒斯劳滕工业大学和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合作。2020年《德俄新技术学院》新生入学91人,其中12名学生线上授课。未来五年《德俄新技术学院》拟将德国合作大学数量增至8-10所,学生人数增至1000,并进一步邀请德国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开展联合研究。2020年12月《德俄新技术学院》在2018-2020年德国-俄罗斯科学和教育合作年框架内举办的竞赛中获胜。在120个俄德项目中《德俄新技术学院》被授予两国外长签署的俄德发展科教合作杰出功勋荣誉证书,成为德俄两国教育领域合作的“里程碑式项目”。

2 《德俄新技术学院》办学特色

1)管理:《德俄新技术学院》从建立之日起,管理机构采用国际化运作方式,由董事会、经理、院长及协调员构成。董事会主要任务是为学院在科教研用等活动提供指导与协助,其中俄方共6位(1位董事会主席和5位董事),德方:7位董事;2位经理:来自俄方和德方院校;3位院长(1位是喀山航空学院现任校长,2位副院长来自德方合作院校);2名项目协调员(1位熟悉D AAD 业务及操作规则的德国伊尔梅瑙工业大学德语博士教师,1位是马格德堡大学欧盟爱拉斯谟援助计划的专业人士)。国际化的管理队伍为项目构建、开拓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未来该项目的发展战略重点是科研、教学系统化,优化拓展教育计划,同时引入合同制定制教学。

2)教学:《德俄新技术学院》是德俄之间最大的研究生工程领域硕士联合培养项目,成功完成课程,通过考试及论文答辩的毕业生可以获得俄罗斯喀山航空学院和德国高校硕士双学位。(课程国际化是更深层次的国际化。它的优点在于可使本土学生不用出国就可接触到本专业的国际学术动态、前沿知识,了解国际问题,形成多元文化意识和全球化视野;另一方面是通过课程国际化吸引外国学生和学者来学校学习、教学和开展研究。[2]

课程设置兼顾德国与欧洲标准的可比性与同步性前沿与全球性技术知识,双方共同确定课程目标、编制课程计划、达成课程管理、实现教材建设。学制2年,英文授课。第1学期在《德俄新技术学院》学习,由德国和俄罗斯教师完成理论和实践授课,强化英语和德语课程;第2学期在 《德俄新技术学院》学习,在先进的西门子、机器人、激光、纳米、量子等实训中心和企业联合实验室实习,强化英语和德语课程;第3学期在德国合作院校学习,赴德前要求英语水平达到B2级,雅思考试(最低6.0分)并且工科平均成绩不低于4.0分;第4学期德国、俄罗斯双导师指导学生撰写硕士论文并准备论文答辩。  

《德俄新技术学院》注重与企业的教学科研合作,吸引工业投资,与德国科学与创新之家(DWIH)、德国科学基金会(DFG)、西门子公司等机构建立长期伙伴关系,拓宽学生就业与实习渠道。沉浸式外语教学满足学生多语种需求,提供免费的英语与德育培训课程。教育计划符合德国的高教育标准,由德国学术交流服务(DAAD)定期评估。地方政府根据其科研成果工业转化度等实质性应用评估项目。

3)招生:《德俄新技术学院》招生面向俄罗斯、独独联体与外国公民,学费有所不同。官网语言涵盖英、俄、德和汉语,吸引准备在俄罗斯接受教育的学生和考虑在欧洲接受高等教育的尽可能多的学生报名。《德俄新技术学院》奖学金种类丰富,包括DAAD奖学金、俄罗斯国家奖学金、鞑靼共和国总统奖学金、“Algarys”奖学金、欧洲教育计划“爱拉斯谟+”奖学金和慈善基金会的奖学金等,涵盖学费及生活费资助。

通过官网、喀山航空学院各国友好学校、不定期“校园开放日”等活动多方宣传项目。比如“校园开放日”邀请喀山雅思认证中心举办免费雅思预测试或德俄学院项目推介等活动开展宣传。通过“德俄新技术学院成立5周年”纪念日活动《我眼中的》喀山航空学院校长、德俄新技术学院负责人、学生的感言,肯定德俄学院对教育与地方合作作用与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及保证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德俄新技术学院》2018年起面向俄罗斯国内外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夏令营活动,如2018《生命之翼》、2019《俄罗斯智能城市的未来》、2021《IT创业–IT理念转化》,拓宽学生实践视野,展示俄罗斯文化,推介喀山航空学院。

结语

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实现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全球化时代,境外办学意味着对教育主权观念的一种突破,例如在与俄罗斯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项目上,俄罗斯高校来华办学项目多达133个,而我国高校到俄罗斯合作办学的项目却微乎其微。[3]我国《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中国倡导与沿线各国建立教育共同体”,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借鉴俄罗斯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本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管理模式、课程国际化设置与招生渠道多样的办学路径,为提高我国教育共同体理念指引下的高校海外办学提供了一定借鉴, 全方位地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神圣使命和理性选择。

参考文献:

[1] 肖甦,王玥,21世纪俄罗斯高校海外办学:动因、现状与特征,比较教育研究,2020(4):90)

[2] 李盛兵,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科学出版社,北京,2019.8: 48

[3] 李盛兵,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科学出版社,北京,2019.8:129

作者简介:李丹,(1972—),女,辽宁沈阳人,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职称:副教授,学历:硕士,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与比较教育研究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