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地质领域勘察期间,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查是不可缺少的一方面,两者重点是探究水文地质在工程建设方面造成的影响性。当进行水文地质勘察的过程中,必须应用新型的勘察技术以及设备来探究有关影响因素,结合具体的因素对整体情况进行分析。
1 工程地质勘察主要内容
根据勘测资料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明确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安全性、耐久性产生的直接或潜在影响,针对地震、泥石流、洪水等地质灾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只有科学、准确地评价及了解工程地质情况,才能为后期工程项目的高效优质建设奠定基础。为获得准确工程地质信息,就必须落实好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勘察清楚拟建区域的各项工程地质条件及数据。具体来说,工程地质勘察主要内容有:(1)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工程地质条件。即通过勘察查明工程建设地区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不良地质形态、岩层结构及水文地质情况等;(2)观察周边自然生态环境,调查整理地震、洪水、水土流失以及其他自然灾害发生情况,了解当地自然环境及灾害的基本信息;(3)通过土工试验、岩体力学试验和现场探测等手段,了解天然建筑材料储备情况;4)进行工程地质测绘,编制工程地质测绘资料;(5)调查、搜集工程建设区域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及农、林、牧等用地划分情况,明确土地资源使用情况。
2 水工环地质的地质构造分析
一般来说,相关区域的地质特性、结构、该区域的气候条件和相关地形地貌是影响地下水分布情况的重要参考依据。如国家在进行矿区开采建设的过程中,遇到海拔较低的山区,其海拔高度在1200~1650米左右,而且当地的山势比较险峻。以规划矿区区域为轴其靠北方位有一条比较大的冲沟,靠南地区还有有较多的发展期的小的冲沟,且冲沟的形态都不同。同时该地区的气候条件比较干燥,通常会有大风天气,降雨的过程中量比较大而且降雨区域比较集中。这个时候考虑到地下水的获取渠道并不是靠大自然的降水。通常相较于平原地区或地势较为低的区域,大自然的降雨才能够有效的渗入到地下汇聚成地下水资源。这就说明该规划矿区内的水资源系统相对比较匮乏,周边的河床都已经出现干涸,只有遇到特大降雨造成洪水的情况,地表的水源才能够融合到冲沟当中。
3 水文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的地质构造对策
3.1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通过各项地质勘查表明,该区域内的地下水供给不能靠区域内的地表水资源,所以该区域的地下水供给主要是取自地下水中的径流部分和大自然的降水。因为此区域内存在隔水层,通过对岩石性能及周边地形地貌的研究等表明地下水的供给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径流供给地下水的条件要进行区别设置。在该地区,对于地下水的供给来讲,比较重要的来源是该区域的山地地区,因此此区域的岩石都是长期暴露在外面的,腐蚀风化的现象比较严重,部分岩石已经产生破裂等情况的发生,水分能够通过岩石的缝隙进行行渗透。由于岩脉的阻断,这个地区的地形进行了比较严重的切割,导至地表的植被覆盖比较少,同时降雨的类型为少次多量,大多数的降水在地表进行停留之外,只有少量的雨水渗入到地下,长年的干旱也会导致降水很快挥发,所以这个地区的排泄方式是挥发排泄。
3.2 探地雷达技术的应用
地球探测雷达探测技术特点稳定,无损。该技术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探测速度快、探测精度高、探测作业成本低,能够有效解决极地勘探作业的技术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利用地面探测系统雷达向地面系统发射高频电磁波,在地面探测系统中实时收集脉冲电磁波传播过程的数据,并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处理通常,探测器和雷达中心单元都发射脉冲频率在10亿赫兹至10亿赫兹之间的电磁波,根据探测的地质现实,可以随时正确选择。当前,智能检测技术与现代检测雷达自动控制技术的完美结合,实现了检测数据采集、传输和分析的全面自动化,并自动生成实时检测数据分析报告。电子探测仪和雷达探测技术的独特优势,特别是在地质复盖面较广的大型地表水层和断裂带,如河流坝和熔岩区,使人们能够充分利用高技术应用价值。
3.3 水文地质勘察的质量监督
建设单位作为勘察工作质量监管的核心,要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收费标准,不得迫使勘察单位低价承揽,不得明示或者暗示中标单位违反行业道德与国家标准;勘察单位作为勘察工作质量自检的源头,要加强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设置项目主管等岗位,在勘察工作中综合研判,制定适宜于自有团队的工作计划,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条件进行勘察,在工作中不断优化和完善工作计划,严格把控取样质量和试验结果,不做事后修改、追补等工作,保留原始记录的完整性,对勘查结果负直接责任;在对施工图进行审查时,依据工程建设的强制性标准对勘察文件进行审核,不合格的勘察文件要提供书面缘由并退还,勘察文件中有涉及到违反法律、法规等重大问题,上报建设主管部门;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各单位亦是如此,层层监管,各流程把守,确保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权威性。
3.4 提升勘察工作的标准化程度
想要提升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并且获取到最准确的数据信息,我们就必须要提升勘察工作的标准化程度,规定规范的操作流程。具体来说,第一要对现行的监察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组织专门的工作人员到勘察现场进行实时监督管理,确保每一个工序都严格遵守规定而执行。另外,在实际工作中勘察现场的条件可能对勘察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说我们必须要对勘察结果进行校对检验,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测试和验证,从根本上避免勘察数据失真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勘察工作并不是一定要与规定勘察范围完全相符,为保证测定结果的有效性也可以适当的扩大勘察范围,让取得的样品更具有代表性。同时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制度的完善、体系的建立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制度和体系保证勘察工作的准确程度,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保证制度得以完全落实,提升勘察工作者对自身工作的责任心和重视程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的取得相关数据,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定期组织勘查工作者进行培训和再教育,让他们掌握业内第一手的技术资料,从而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及素质,为勘查工作的标准化提供保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问题是工程地质勘察中急需解决的内容,其对工程质量、工程的使用寿命有直接的影响。在充分认识水文地质勘察内容的同时,还需要了解水文地质条件是如何影响建筑工程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水文地质勘察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水文地质勘察水平,使工程整体的质量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