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在工程地质勘察活动中,相关单位须完善现有的技术管理体系,优化技术分支结构,革新地质勘察方法,结合行之有效的管控措施,构建完善、全面的控制体系、管控架构,从而提高工程地质勘察水平。
一、我国工程地质勘察作业中常使用的技术
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较为丰富多样,在当前我国工程地质勘察环节,对遥感技术的应用较为常见,相关技术结合卫星系统、无人机系统,借助高分辨率的观察设备,可在水文地质环境状况勘测过程中获取到更加直观、完整、全面的信息。在国土空间资源规划、土地利用、城市综合调研、环境监测等诸多环节,均可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遥感技术在GPS技术、GIS技术的加持下,其所具备的功能和价值也得到有效提升。比如在GIS技术的协同下,可将观测得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现,借助三维模型,更加清晰、直观地表达环境信息;而在GPS技术的加持下,可保证探测精度得到有效提升。
在整个技术体系中也分为内业和外业两大工作分支,在前期勘察环节,主要是以外业为主,其中会结合RTK技术、钻探技术、物探技术,对地质环境状况的科学合理评估;而在内业分析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则需要对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进行科学高效应用,完成对整个地区空间模型的构建和打造,对其中的各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评估、管控。在数据差值分析、统计分析、地质信息管理等多个方向,构建完善、全面的评估模型,从而对工程项目风险隐患问题做出更加科学、高效识别管控。因此,在当前工程地质勘测技术领域,相关单位须对各类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无人机技术、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航拍技术甚至卫星技术进行合理利用,根据不同地质环境状况,选取不同的技术措施,在外业工作中提高勘探水平。在内业环节,企业可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设备、分析模型实现对数据信息进行更加科学、高效地展示、表达、描述,从而可保证工程项目得到的结果更加精确、可靠。但是,我国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在勘察环节对勘察点的选用不科学、不合理,对勘察方法的应用不高效,缺少行之有效监督管理手段,在勘察过程中建设单位不参与,主要是由勘察部门独立完成,在缺少监管控制的情况下,极易导致勘察作业流于表面形式。
二、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应用策略
(一)选取科学合理的地质勘察方法
相关单位须按照工程建设规模以及周边环境、地质环境状况,选取不同的勘察方法,对岩土层进行精细划分,根据其中的性能指标,在前期测试环节确定相应的勘察作业手段,从而在前期准备工作中能够获取到更加直观、全面的资料,为后续开展精准、高效勘察提供指导和帮助。另外在勘察过程中,工程人员也需要对地质环境做出更加细致、深入分析,比如评估相关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在不同区间范围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比如在相关区域存在较多岩石的情况,工作人员可选用岩心钻探以及地球物理探测等方法;而对于相关区域含水层较多的情况,工作人员则应当将工作重心和要点放置在水文地质勘测环节,结合各种各样的地下水勘测手段,实现对水文地质环境状况更加科学、高效地描述。而在对勘探工具以及技术的选用层面,相关单位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地质环境特征,选取不同的工具类型,比如针对地质环境较为恶劣的区域,可通过遥感技术、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对相关区域的地质环境信息进行更加深入、高效地勘探评估。除此之外,相关单位也需要从经济可行性层面,对勘测方法进行科学高效选用,须从时间成本、经济成本等多个方向做出综合考量。最后,在勘察活动中的作业类型较多,沿用单一的勘测方式可能会无法满足现场勘察作业的实际需求,因此相关单位须结合多种方式相互补充、交叉、验证的策略,从而获取到更加精确、直观的信息。
(二)明确责任主体,强化监督管理控制
现阶段,在工程地质勘察环节,对地质勘探技术进行科学高效应用涉及较多指标,相关单位应当对现有的管理职责、管理架构进行科学合理设置,从而保证工程地质勘察活动能够高效开展。为此,相关单位须制定一套科学、完整、全面的管理流程,对地质勘察工作中各方主体职责进行科学合理设定,对建设单位、勘察单位、审计机构的工作任务、工作指标进行合理划分,使其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均具备相应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从而在地质勘测环节能够实现有效协同配合,提高工作管理质量和效率。另外在当前责任管理控制过程中,相关单位也需要对现有的质量评估管理体系以及质量控制架构进行合理设定,将勘察工作风险控制在合理水平,减少质量问题的影响。另外,由于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会涉及多个学科,在质量管理控制过程中,也需要从水文、力学以及多个部门、多个机构层面开展综合全面的管理工作,相关单位须分配更加科学、合适的工作管控目标、方案、计划,使各单位均能够有效参与到勘察活动中,提高工作管理水平。
(三)专业人员训练培训
加大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是必不可少的,相关单位须构建完善的人员培训体系,在工程地质勘察活动中提高勘察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使其稳步高效地推动地质勘察活动的开展。在知识培训板块,地质学科在不断发展演变,其中新理论、新方法层出不穷,在课程培训活动中,可通过学术会议的方式,强化对员工的继续教育,使其不断更新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掌握新时期全新的行业发展方向以及行业规则标准;另外在技能提升层面,企业可结合相应的工作实践项目,衔接地质钻探、地球物理探测以及数据分析等相关工作,引导其参与到实践活动中,通过虚拟训练以及实践操作,提高相关勘察人员的技术水平;此外,在勘察活动中也涉及多个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因此相关勘察人员也应当具备基本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此之外,在当前新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也需要将新技术、新方法向相关勘探人员进行传递讲解,比如引导其掌握GIS技术、传感器技术、遥感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分析手段,使其利用先进技术和方法在工作中有效管控质量问题,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可通过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班、培训课程,引进社会先进单位来开展技能培训,或者联系软件、设备供应商,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除此之外,在工程地质勘察活动中涉及大量跨学科合作项目,相关勘察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土木工程师、环境科学家以及各单位员工开展高效交流沟通。为此,企业在内部应当掀起一股良好的学习风尚,使各专业人员能够紧密配合,实现知识技能互动,从而提高工程地质勘察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工程地质勘察活动中,相关单位须对前期的地质勘探方法进行科学高效管控,须从可靠性、经济性层面出发,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勘察指标、勘察计划进行科学高效设置。
参考文献:
[1]杜争.工程地质勘察技术措施与对策探讨[J].门窗, 2018(11):2.
[2]游成杰,华超明.加强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对策研究[J].大众标准化, 2021.DOI:10.3969/j.issn.1007-1350.2021.03.018.
[3]韩延庆,熊茜雯.地质勘探安全生产工作的思考与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 000(024):332-332.DOI:10.3969/j.issn.2095-6630.2014.24.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