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主要指对目标区域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项目地质等进行勘察,只有保障这些数据的真实有效,后续工程建设才得以高效进行,安全事故的发生也能得到遏制。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技术人员对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缺乏正确认识,导致该技术的效用发挥受限,严重时还会给工程建设带来安全风险,需要有关人员加以重视。
1 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的效用
1.1 能够给工程建设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的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相比以往得到了明显的进步,如勘察手段逐渐革新,且形成了多项先进的勘察技术体系,使得该技术被广泛用于勘察行业中,以给工程建设提供更加全面、科学的数据信息,为建设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另外,由于部分工程建设区域地地质条件相对复杂多变,很容易在汛期产生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1]。因此,在此类地区开展工程建设时,施工单位需提前开展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根据勘察结果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以保障后续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1.2 有助于提高对工程风险的管控
工程建设普遍具有较高的危险系数,若管理人员没有在施工开始前对现场的地质条件等信息加以全面调查,就可能引发安全防护措施不合理等问题,增加坍塌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给现场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另外,有的施工单位没有在设计环节对内部的安全隐患加强关注,常会给现场作业人员带来严重的安全风险。近年来,我国对工程建设相关问题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这使得有关人员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进行科学设计,以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各环节间也能得到良好衔接,有助于推动工程建设整体的有序进行[2]。此外,合理的作业体系还可以实现对安全隐患的有效预防,避免现场的地质结构出现稳定性不足的问题,这也有助于达到对风险系数的管控。
2 常用的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
2.1 GPS勘察技术
GPS全球定位系统是当前行业中最先进的勘测技术,无论在陆地还是水上,均能给工作人员提供实时且精确的导航服务。对此,应用GPS技术开展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不仅可以摆脱外部因素对勘察结果的干扰,还能进一步提高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另外,通过对该技术的应用,勘察人员还可以对环境中的水文分布进行实时监测,并掌握污染排放以及地质灾害等信息,进而在第一时间实现对监测数据的传输及处理,从而有效提升勘察效率及质量,为后续工程建设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持。
2.2 RTK技术
RTK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微型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具体而言,该技术通过将整合后的数据传输至基准站,由基准站在接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测量。此过程中,研究人员需明确供GPS信号发出位置与其实际位置间的差异,并做好对相关技术的应用,通过无线传输的范式,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到流动基准站处,以实现对检测目标的准确定位。现阶段,RTK技术的应用相对广泛,不仅具有预防及控制环境污染的功效,还能实现对水文及地质灾害的实时监测,进而为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电法技术
在水工环地质勘察中,电法技术的应用原理为通过分析电流在地下的传播情况,确定地下介质的性质。对此,应用电法技术进行勘察时,勘察人员需对待测区域的地质条件、水文背景以及岩性特点等信息进行综合考虑,并根据实际情况优化电极布置以及电流源的设置方案,从而使方案内容与实际情况相一致。同时,技术人员还需做好对电极的选择,这是电法勘察技术应用中的关键因素。此外,为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技术人员还需根据地质条件及勘察目的等,对电极进行合理选择,并严格按照电法勘察的实验规程完成操作,从而保障测量过程的科学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4 GPR技术
GPR技术(即地质雷达技术)是利用频率在106~109Hz之间的无线电波,对地下物体分布进行检测的先进技术。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该技术不仅可以给检测人员提供近距离的工程检测信息,还能绘制精细化程度较高的图像,给水文环境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另外,GPR技术还具有高分辨率及操作简单的特点,使得该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数据精确度,还能促进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发展。特别是在对破碎带、隐藏断层以及岩层起伏厚度等的检测过程,其应用价值更加明显。
3 水工环地质检测技术的应用
3.1 在应对矿山地质灾害中的应用
针对地质灾害的处理,技术人员需对地质灾害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加以了解,增强对相关数据的掌握,并采取适宜的措施,从而提高对地震灾害的预防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能够在有地质灾害发生时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以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时,检测人员还可以将水工环地质技术与遥感技术进行结合与应用,通过遥感技术实现对待测区域内的地形地貌的全面了解,提高数据收集效率,为地质灾害的判断提供数据支持。另外,检测人员还需加大对现场的勘察力度,以此为基础对待测区域实施风险评估,进而提高对地质灾害的应对效果。由此可见,加强对现场的勘察力度能够充分发挥水工环地质技术的效用,以便有关人员制定地质灾害的防治策略。
3.2 在地面沉降及裂缝治理中的应用
针对地面沉降的治理,工作人员需对地下水位以及水污染情况进行检测,并结合地下岩土的应用情况,制定完善的技术应用方案,以确定地下水的具体位置,实现对地下水开采情况的实时掌控,这也有助于加强地下水抽取量的把控。由此,当地下水位下降时,可减少地下水的抽取量,使水体得到自然补充,直至地下水位恢复正常。同时,在应对地面裂缝的过程中,有关人员还需对地下水抽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减少人为因素对矿山自然环境的影响,避免有地面裂缝等灾害发生。由此可见,通过对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应用,勘测结果的准确性能够得到提升,有助于保障地质灾害防治的有效性。
3.3 在塌陷及滑坡灾害中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塌陷及滑坡等灾害的发生主要源于对矿山资源的不合理开采,这就要求企业技术人员加强对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应用,针对塌陷问题构建完善的预防机制,避免有资源不合理开采的问题发生,这也可以减少因资源过度开采引发山体结构破坏的问题,保障山体的承载能力。因此,在对塌陷及滑坡灾害进行处理时,企业需利用水工环地质技术做好预警工作,进而实现对山体的科学检测,并以此为基础明确待测区域内的地形结构、地表水情况以及地层岩性等,再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及植物分布等,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极端自然环境、气候等对当地的影响,计算出缺陷及滑坡等灾害的发生概率。由此,企业可根据这些数据信息开展防治措施,提高对地质灾害的预防效果。
结束语
在当前的地质勘察过程中,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勘察效率,保障勘察结果的准确性。由此,本文对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与应用进行研究,通过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提出了水工环地质勘测技术在应对矿山地质灾害、地面沉降及裂缝治理、塌陷及滑坡灾害等措施,以提高勘察结果,为后续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业.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2022(6):0120-0123.
[2]刘智伟.研究水工环地质勘察及遥感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2022(6):0226-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