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目前,我国土壤环境形势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耕地质量堪忧,工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此外,土壤污染的原因复杂且危害大,这使得土壤污染控制和土壤修复成为研究的热点。为此,课题组系统梳理了土壤污染现状,从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土壤污染治理监督、技术驱动,加强技术整合和创新、合理控制污染源等方面构建了土壤污染修复建设路径,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土壤污染的现状分析
土壤污染主要是指土壤中涉及的污染物指标高于国家相关标准,导致土壤部分功能逐渐丧失,土壤有机质、养分等营养指标下降,对农作物健康生长和人居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和放射性元素污染。就有机污染而言,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中的各种工业化肥和化肥。这种有机污染含有多种致癌物质,我国很多地区土壤监测中的有机污染超过国家标准。就重金属污染而言,主要来源是城市和工业污染物的排放,特别是在工业化时代,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面积在逐渐增加。另外,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很难降解,控制起来相对困难。特别是污灌区重金属污染面积超过其他类型土壤。此外,重金属污染还会影响食品安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就放射性元素污染而言,主要来自科研、医疗、生物等因素,导致许多放射性元素进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放射性土壤污染会影响食物链的前端,直接造成人体伤害、白血病和各种遗传病。
2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技术
2.1电修复技术
预防和修复土壤污染的方法很多,其中电修复技术是最常用的技术之一。该技术不需要投入太多成本,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使用电修复技术时,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土壤污染情况,将处理设备插入土壤中。该设备在土壤中形成连接电流,通电后污染物向电极移动,从而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电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修复中应用广泛,处理效果显著。电极通电后,水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这也有利于有机物的流动。为了提高土壤污染治理的效果,技术人员可以在土壤中添加适量的络合剂,实现金属匹配。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中,技术人员应调整电气设备的运行效率,以保证更突出的维修效果。
2.2生物修复技术
针对土壤生物污染问题,采取不同措施降低土壤中各种真菌的含量,调节土壤的pH值、温度和湿度,降低有害物质的含量。此外,土壤生物污染的修复也可以通过吸附的方式来实现,主要是在土壤中施用田间吸附剂,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含量,从而起到很好的抑制和降低土壤生物污染程度的作用。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土壤生物污染的范围比较小,可以采取综合性的技术措施,比如利用臭氧的氧化作用来降低病原体的含量。也可以采用生物有机材料高温厌氧裂解产生的一种含碳量高、稳定性高的固体产物。其吸附面积大、孔隙结构发达、表面负电荷多等明显特点,使其成为钝化土壤污染物、显著改善土壤结构、增强作物吸收养分能力的重要载体,从而为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这对解决新的土壤污染问题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2.3化学处理技术
化学处理技术可以保证土壤中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有效地处理污染土壤。例如,如果土壤中有大量的酸性污染物,可以用石灰与酸性污染物反应,提高土壤的PH值,使其与土壤中的各种重金属成分反应,转化为氢氧化物,从而达到沉淀的效果,减少对土壤的破坏性影响。另外,如果土壤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可以用氮肥来合成硝酸盐。
2.4科学应用有机肥料
在污染土壤的治理中,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的肥料含量,对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有重要作用,加强土壤本身的净化能力和效果。如果土壤中有大量的重金属,可以灵活施用有机肥。有机肥可以吸附重金属,改善土壤质量,达到高效治理土壤的目的。在农业生产中,科学选用化肥,合理使用不同的化肥,配施有机和无机肥料,准确施肥,控制化肥用量,对提高农业生产质量至关重要。只有严格控制化肥使用量,才能进一步防止土壤污染,保证耕地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生态效益。
3土壤污染防治及修复措施
3.1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土壤污染治理监督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监管,提高实际环境治理效果。环境监管部门要时刻关注土壤质量和土壤性质,确定污染因子,全面分析土壤性质,结合现有土壤处理方案,逐步提高土壤处理能力。环保部门需要严格按照环保标准执行各项制度,确保各项土地污染治理工作能够发挥自身效果,实现最终的环保目标,为时代发展提供助力。要及时处罚违规操作,及时更换落后设备和工艺,对处理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为了确保土壤污染控制能够满足环境保护目标,各部门需要从法制的角度利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来提高土壤污染控制的有效性。
3.2技术驱动,加强技术整合和创新
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过程中,技术人员应提高科学动机,加强技术集成和创新探索。技术人员需要从源头入手,找出废渣、废物产生的原因,有效整合资源,确保资源治理的效果更加突出,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充分发挥还原、钝化、修复和处理技术的应用优势。针对技术人员可利用的化学技术和工程技术单一的问题,技术人员必须善用各种技术,发挥不同技术的优势,提高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效果。在国内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基础上,政府可以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结合自身技术优势,建立高效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体系。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条件不同,环境质量也不同,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做好环境风险评估,提高环境修复的整体效果。
3.3合理控制污染源
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和杀虫剂的使用。农田灌溉使用的废水种类相对较多,总体废水结构复杂。有些工业废水虽然无毒,但在流动过程中与其他物质混合就可能成为有毒废水。农田灌溉时,应严格遵守灌溉标准,防止污染。此外,要逐步减少农药残留现象,科学调配相关农药,使用农药前了解相关知识,减少农药喷洒范围和喷洒次数,合理应对农药对土地的影响。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可以积极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害虫天敌防治病虫害。病虫害的物理防治方法具有环保作用。当地管理部门需要向农民宣传环保知识,让农民充分认识到土壤保护的重要性,最终达到理想的环保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改善土壤污染是目前人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制定完善的土壤环境治理计划,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协调各流程的工作内容,保证土壤治理更好的开展。有效地引导和调动各部门的力量,实现准确的市场定位。同时,要选择正确的土壤污染防治技术,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的优化和创新,提高修复技术的应用效果,加强全过程监管,考虑和权衡利弊,提高土壤修复效果,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秀伟.土壤污染防治及修复的有效策略思考[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11):122-123.
[2]崔小爱,张楠楠.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二次污染及防治分析[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03):113-115.
[3]乔艳.武山县土壤污染防治现状的分析[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11):108-10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