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Ⅰ期心肺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
熊燕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熊燕,.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Ⅰ期心肺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J]. 心脑血管病研究,2021.7. DOI:10.12721/ccn.2021.157063.
摘要:
目的:研究开展Ⅰ期心肺康复护理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是6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Ⅰ期心肺康复护理。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数据对比,观察组明显改善了LVED、VQ2max,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开展Ⅰ期心肺康复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 Ⅰ期心肺康复护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效果
DOI:10.12721/ccn.2021.157063
基金资助:

临床常见冠心病患者,疾病影响因素较多,应做好患者治疗及护理[1]。本组选择60例患者,研究了开展Ⅰ期心肺康复护理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从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将6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选出,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分组办法是随机数字表法,30例观察组患者,男女分别是20例、10例,年龄范围是56岁至80岁,中位65.5岁,30例对照组,男女分别是21例、9例,年龄范围是55岁至83岁,中位65.0岁。比较二组患者资料,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士应根据护理工作内容,将患者口头健康宣教工作做好,涉及入院宣教、术前宣教、术后指导、出院前宣教。

观察组采用Ⅰ期心肺康复护理,在以上护理基础上,将以下护理对策添加:护士应为患者提供全程心肺康复训练指导,核心是运动疗法,包括呼吸锻炼、运动锻炼、健康教育等。在患者入院当天,指导患者开展每日2次的呼吸锻炼,术后,待患者回到监护室,指导患者开展每日2次的康复运动训练,治疗结束后进行,上下午各1次。(1)运动锻炼方法。参照相关资料,将综合运动康复治疗方案制定并调整,运动前,评估患者康复护理情况,包括握力测量、徒手肌力检查、当日活动水平等,分析运动康复七步法,可用于患者目前活动水平判断,练习部分可为患者推荐运动方式,将患者心脏储备能力、心功能明显提高,根据所得结果,对患者运动处方进行制定,对患者心率、血压、血氧等情况进行细致记录,确保患者每分钟基础心率在120次以内,将相关禁忌症排除后,指导患者开展运动锻炼,根据患者评估结果,根据患者自身感觉,对患者当日抗阻训练目标以及有氧运动心率进行科学制定。在术后早期监护室阶段,为患者提供低强度卧床肢体主被动训练、低强度抗阻训练以及坐位训练,若患者采取机械通气,为患者实施呼吸锻炼,在患者脱机治疗时,不开展运动康复,结束治疗后,休息0.5h,指导患者开展运动康复。术后4h且患者病情稳定,指导患者开展运动训练,在制定运动方案时,参照患者肌力评估情况,若患者MMT肌力分级评分法结果为肌力5级,协助患者开展双上肢上举哑铃运动,下肢可以采取踩踏花生球运动,每天开展2组至3组,每组开展8次至10次,若患者肌力3~5级,辅助患者开展体位训练,强度及频率同上,若患者肌力3级以下,每日开展2次四肢被动关节活动锻炼即可。在术后病房阶段,首先开展每日2次的5min至10min有氧运动[2],根据患者心率来决定运动强度,包括热身期5min、锻炼期10min至15min、恢复期5min。(2)呼吸锻炼方法。对患者是否存在气胸进行判定,若存在,呼吸锻炼暂时不开展。在锻炼期间,对患者生命体征改变进行观察。术前,为患者提供腹式呼吸训练以及排痰训练,每天锻炼2组,每次锻炼10min至15min,咳嗽训练中,患者保持间断休息状态,每次有效咳嗽,避免连续咳嗽。在术后监护室阶段,若患者采取机械通气,利用体疗膨肺,促进患者完成肺复张,将患者气管插管拔除后,患者需要开展腹式呼吸训练、拍背以及排痰训练[3],每次控制在10min至15min,每天开展2组运动。在术后病房,患者达到运动康复七步法中第五步,在呼吸锻炼期间,患者采用呼吸操方式[4]

1.3统计学办法

综合分析患者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参照SPSS 20.0统计软件包,表现形式分别是(均数±标准差)、率,判定统计学意义存在的标准是P<0.05。

2 结果

观察组明显改善了LVE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VQ2max(最大摄氧量),与对照组进行数据对比,P<0.05;对比分析二组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6MWT(6分钟步行测试),P>0.05。

表1 二组数据对比

截图1741766139.png

3 讨论

对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来说,采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可有效救治患者,在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患者生活方式改变,可避免患者再次发生粥样硬化病变,可下降患者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对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来说,开展常规护理,不能有效满足患者实际护理需求,因此,临床上提出了Ⅰ期心肺康复护理,效果显著。

本组实验得出:观察组明显改善了LVED、VQ2max。

综合以上,开展Ⅰ期心肺康复护理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临床效果可造成一定影响,会明显改善患者LVED、心肺功能指标。

参考文献:

[1]凌怡.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Ⅰ期心脏康复护理体会[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 006(003):8-9,11.

[2]李小依, 景梦雅, 郝雪云,等. Ⅰ期心肺康复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Meta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 25(32):4163-4168.

[3]卢巧媚, 凌云, 瞿斌,等. 微创胸腔镜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围术期护理管理[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8, 024(001):102-103,117.

[4]邓彬彬, 史鸿丽. 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脏康复护理效果分析[J]. 健康必读, 2019(21).

[5]胡盛寿. 积极推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脏康复[J]. 中国循环杂志, 2020(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