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输气站工艺区软土地基变形后处理案例分析
牛海岩 孙继刚 程华翠 韩超 胡耀锋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牛海岩 孙继刚 程华翠 韩超 胡耀锋,. 某输气站工艺区软土地基变形后处理案例分析[J]. 中国土壤,2022.6. DOI:10.12721/ccn.2022.157029.
摘要:
天津具有我国典型的软土地层,本次针对天津市某输气站工艺区已建调压撬区软土地基产生的地表变形,设计采用高压旋喷桩+钢筋混凝土承台+植筋的措施进行地基后处理,有效地阻止了地表进一步变形,对输气站的稳定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输气站;软土地基;高压旋喷桩;钢筋混凝土承台;植筋;地基后处理
DOI:10.12721/ccn.2022.157029
基金资助:

天津滨海新区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着全新世海相软土,厚度几米至几十米不等。该类软土具有含水率高、干密度小、孔隙比大、液性指数小、渗透性差、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特点。在此类地基上进行建筑物构建,多采用置换法、排水固结法、直排式真空预压技术、强夯与强夯置换法等先处理方法。本次通过对某输气站工艺区地表变形机制、沉降速率及后期沉降量的分析,提出了采用高压旋喷桩+钢筋混凝土承台+植筋的措施进行地基后处理,经后期监测数据反应,该方法有效阻止了地表进一步变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1 工程概况

某输气站场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街,2019年12月内完成施工,站内工艺装置区包括收发球筒装置区、旋风分离器装置区、过滤分离器装置区、自用气撬装置区、计量撬装置区和调压撬装置区,工艺区总占地面积约2520m2,每套装置分为地上工艺装置及地下混凝土基础,各工艺装置由管道相连,每套装置重量在1~5t不等,占地面积2~5 m2,基础采用C40混凝土结构,基础埋深80~100cm。

2022年2月,该站场工艺设备区发现不均匀沉降,根据现场观测显示,工艺设备区地面、支墩有不同程度下沉,个别工艺管线、阀门、撬装设备连接管件受支座下沉拉动后产生错位,个别支座下沉后支座与管件脱开,产生缝隙高度约5~80mm。

2 场地软土物理力学特征

根据现场勘察成果,该站场发生地表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为地基6~7m处为软土层,为全新统中组海相沉积层淤泥质黏土,厚度为7.10~8.10m,呈灰色,流塑状态,无层理,含贝壳,属高压缩性土,局部夹淤泥质粉质黏土、粉质黏土、黏土透镜体,该层软土地基承载力为70 kPa。其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抗剪强度指标统计表见表2。1.png3 地表变形成因机制

(1)软土地层高压缩性

根据该站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关于软土地层物理力学指标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软土层天然含水率46.15%>35%,且大于液限含水量44.15%,压缩系数0.81MPa-1>0.5MPa-1;说明该软土层饱和程度大,稠度小,高压缩性,易发生变形。

(2)软土地层不均匀性

由于受到沉积环境的变化影响,乙烯末站的软土地层厚度7.10~8.10m,具有不均匀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土层的水平及垂直分布,导致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的现象。

(3)软土地层的流变性

站场工艺设备区主要建筑物相对集中,软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除产生排水固结引起的变形外,还会发生缓慢而长期的剪切变形。这对建筑物地基沉降有较大影响,对地基稳定性不利。

(4)软土地层的含水率变化

根据该站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软土地层最大含水率为54.0%,平均值为42.9%;本次勘查选取9个土样进行含水率测试实验,结果显示最大含水率为40.7%,平均值为34.9%。可以看出,目前乙烯末站软土地层含水率较之前明显减少,且不同位置含水率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地表出现不均匀沉降的现象。

综上所述,该站场软土灾害的形成主要由于软土的高压缩性、不均匀性、流变性及地层含水率变化引起的。该站场软土地层具有高压缩性和不均匀性,场地周边的水文环境条件变化导致软土地层含水率大范围波动,造成地层可压缩能力出现不均匀变化,站场地面主要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此外,站场工艺设备区主要建筑物相对集中,造成软土地层排水固结引发地表变形,并发生长期缓慢的剪切变形。

4 沉降量计算及预测

本次地基沉降计算采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所推荐的“应力面积法”沉降计算公式计算,这种方法按天然土层来分层,并引入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压缩层深度范围采用相对变形作为控制标准;引入附加应力面积概念,采用分层总和法公式计算;计算结果用经验系数予以调整。通过计算自用气撬区地基最终沉降量为61.33mm1[1]

为了更清晰的了解站场地表变形发展趋势,现场对地表进行了沉降监测,监测点62个,仪器采用RTK,监测时间为11天,根据测量统计结果,估算该段时间地面沉降速率为0.6mm/月~45mm/月。

5 地基后处理措施

5.1 治理措施的选取

工艺区包括收发球筒、旋风分离器、过滤分离器、自用气撬、计量撬和调压撬等重要工艺设备,一旦因地表沉降引起管线应力过大造成管线拉伸或剪切,形成燃气泄漏或爆炸,会严重影响站场的安全运营。此外,该区域设备已经安装就位,如果进行拆移后进行地基加固,站场投入运营会严重滞后。因此,建议对该区域紧挨设备基础进行地基加固,采用旋喷桩加固方式,桩端穿过⑥2淤泥质黏土层,旋喷桩上方浇筑钢筋混凝土承台,承台与原设备基础用植筋连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2.png图5-1 工艺区工程布置示意图

5.2 布设方案

高压旋喷桩直径600mm,桩长均为20m,分布在工艺区已有设备支墩旁边,间距不等,总数共计122根,其中加固桩116根,试验桩3根,测试桩3根;承台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位于旋喷桩顶部,与已有支墩浇筑在一起,并用植筋连接(见图5-3)。旋喷桩内插入HRB40020mm钢筋,插入长度9m,并与承台相连。承台厚0.7~0.8m,对设备基础采用植筋方式,连接钢筋混凝土承台并进行浇筑。3.png

图5-3 工艺区高压旋喷桩+承台+植筋设计示意图

6 治理效果分析

为了检验地基变形后处理效果,在混凝土承台上安装了4台GNSS地表变形监测设备,根据近一年监测数据结果显示,除受温度等气象因素及其它外力干扰监测数据呈现轻微波动外,目前治理后工艺区地基整体处于稳定状态。根据现场查看,工艺区地面未出现明显裂缝,工艺管线、阀门、撬装设备连接管件支座未发现下沉错位等现象,说明采用“高压旋喷桩+承台+植筋”的软土地基后处理方式效果良好。

7 结语

针对天津市某输气站工艺区已建调压撬区软土地基产生的地表变形,采用高压旋喷桩+钢筋混凝土承台+植筋后处理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该处理技术在设计时,除了考虑解决地基变形沉降的问题,也充分考虑了受保护本体的功能、性质,希望为该地区同类型的地基沉降治理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 胡耀锋,卢垠川,韩超等.软土地基输气站不均匀沉降成因分析[J]. 价值工程,202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