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着全新世海相软土,厚度几米至几十米不等。该类软土具有含水率高、干密度小、孔隙比大、液性指数小、渗透性差、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特点。在此类地基上进行建筑物构建,多采用置换法、排水固结法、直排式真空预压技术、强夯与强夯置换法等先处理方法。本次通过对某输气站工艺区地表变形机制、沉降速率及后期沉降量的分析,提出了采用高压旋喷桩+钢筋混凝土承台+植筋的措施进行地基后处理,经后期监测数据反应,该方法有效阻止了地表进一步变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1 工程概况
某输气站场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街,2019年12月内完成施工,站内工艺装置区包括收发球筒装置区、旋风分离器装置区、过滤分离器装置区、自用气撬装置区、计量撬装置区和调压撬装置区,工艺区总占地面积约2520m2,每套装置分为地上工艺装置及地下混凝土基础,各工艺装置由管道相连,每套装置重量在1~5t不等,占地面积2~5 m2,基础采用C40混凝土结构,基础埋深80~100cm。
2022年2月,该站场工艺设备区发现不均匀沉降,根据现场观测显示,工艺设备区地面、支墩有不同程度下沉,个别工艺管线、阀门、撬装设备连接管件受支座下沉拉动后产生错位,个别支座下沉后支座与管件脱开,产生缝隙高度约5~80mm。
2 场地软土物理力学特征
根据现场勘察成果,该站场发生地表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为地基6~7m处为软土层,为全新统中组海相沉积层淤泥质黏土,厚度为7.10~8.10m,呈灰色,流塑状态,无层理,含贝壳,属高压缩性土,局部夹淤泥质粉质黏土、粉质黏土、黏土透镜体,该层软土地基承载力为70 kPa。其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抗剪强度指标统计表见表2。3 地表变形成因机制
(1)软土地层高压缩性
根据该站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关于软土地层物理力学指标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软土层天然含水率46.15%>35%,且大于液限含水量44.15%,压缩系数0.81MPa-1>0.5MPa-1;说明该软土层饱和程度大,稠度小,高压缩性,易发生变形。
(2)软土地层不均匀性
由于受到沉积环境的变化影响,乙烯末站的软土地层厚度7.10~8.10m,具有不均匀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土层的水平及垂直分布,导致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的现象。
(3)软土地层的流变性
站场工艺设备区主要建筑物相对集中,软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除产生排水固结引起的变形外,还会发生缓慢而长期的剪切变形。这对建筑物地基沉降有较大影响,对地基稳定性不利。
(4)软土地层的含水率变化
根据该站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软土地层最大含水率为54.0%,平均值为42.9%;本次勘查选取9个土样进行含水率测试实验,结果显示最大含水率为40.7%,平均值为34.9%。可以看出,目前乙烯末站软土地层含水率较之前明显减少,且不同位置含水率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地表出现不均匀沉降的现象。
综上所述,该站场软土灾害的形成主要由于软土的高压缩性、不均匀性、流变性及地层含水率变化引起的。该站场软土地层具有高压缩性和不均匀性,场地周边的水文环境条件变化导致软土地层含水率大范围波动,造成地层可压缩能力出现不均匀变化,站场地面主要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此外,站场工艺设备区主要建筑物相对集中,造成软土地层排水固结引发地表变形,并发生长期缓慢的剪切变形。
4 沉降量计算及预测
本次地基沉降计算采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所推荐的“应力面积法”沉降计算公式计算,这种方法按天然土层来分层,并引入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压缩层深度范围采用相对变形作为控制标准;引入附加应力面积概念,采用分层总和法公式计算;计算结果用经验系数予以调整。通过计算自用气撬区地基最终沉降量为61.33mm1[1]。
为了更清晰的了解站场地表变形发展趋势,现场对地表进行了沉降监测,监测点62个,仪器采用RTK,监测时间为11天,根据测量统计结果,估算该段时间地面沉降速率为0.6mm/月~45mm/月。
5 地基后处理措施
5.1 治理措施的选取
工艺区包括收发球筒、旋风分离器、过滤分离器、自用气撬、计量撬和调压撬等重要工艺设备,一旦因地表沉降引起管线应力过大造成管线拉伸或剪切,形成燃气泄漏或爆炸,会严重影响站场的安全运营。此外,该区域设备已经安装就位,如果进行拆移后进行地基加固,站场投入运营会严重滞后。因此,建议对该区域紧挨设备基础进行地基加固,采用旋喷桩加固方式,桩端穿过⑥2淤泥质黏土层,旋喷桩上方浇筑钢筋混凝土承台,承台与原设备基础用植筋连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图5-1 工艺区工程布置示意图
5.2 布设方案
高压旋喷桩直径600mm,桩长均为20m,分布在工艺区已有设备支墩旁边,间距不等,总数共计122根,其中加固桩116根,试验桩3根,测试桩3根;承台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位于旋喷桩顶部,与已有支墩浇筑在一起,并用植筋连接(见图5-3)。旋喷桩内插入HRB40020mm钢筋,插入长度9m,并与承台相连。承台厚0.7~0.8m,对设备基础采用植筋方式,连接钢筋混凝土承台并进行浇筑。
图5-3 工艺区高压旋喷桩+承台+植筋设计示意图
6 治理效果分析
为了检验地基变形后处理效果,在混凝土承台上安装了4台GNSS地表变形监测设备,根据近一年监测数据结果显示,除受温度等气象因素及其它外力干扰监测数据呈现轻微波动外,目前治理后工艺区地基整体处于稳定状态。根据现场查看,工艺区地面未出现明显裂缝,工艺管线、阀门、撬装设备连接管件支座未发现下沉错位等现象,说明采用“高压旋喷桩+承台+植筋”的软土地基后处理方式效果良好。
7 结语
针对天津市某输气站工艺区已建调压撬区软土地基产生的地表变形,采用高压旋喷桩+钢筋混凝土承台+植筋后处理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该处理技术在设计时,除了考虑解决地基变形沉降的问题,也充分考虑了受保护本体的功能、性质,希望为该地区同类型的地基沉降治理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 胡耀锋,卢垠川,韩超等.软土地基输气站不均匀沉降成因分析[J]. 价值工程,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