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所有课程必须渗透思想德育因素,激励教师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实现全方位育人。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体系建设,需要教学全过程的融炼,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对标课程目标和专业知识点的教育教学目标,固化思政元素,同时不断推进学科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创新,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复合路线,不断磨合最终实现多样化、嵌入式的课程思政教育。因此,可共享可通用的课程思政案例库构建,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抓手,也应当是课程思政建设的起手。
一、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 概念提出以来,全国高校都在大力推广,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理工类为主的院校中,在课程思政如何落实上,仍有很多困惑。
1、专业课教学内容多,专业课教师需要将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时间分配在专业教学目标中,没有时间在课堂上贯穿思政元素。
2、“强行思政”:先在课堂上进行脱离实际的说教,把思政的部分讲完,再讲授专业课的内容,具体的衔接也不紧密,所以形成了思政和专业“两张皮”。
3、有的老师认为,只要讲出设计好的有思政涵义的话,就算完成了课程思政的任务。这样虽然在课程中进行了一部分思政环节教学,但反映出一个现象:一部分专业课教师并没有对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更加深入地挖掘与理解,这种流于表面的形式并不能很好地达到课程思政的初衷。
4、有的老师将课程思政理解成心灵鸡汤,认为课程思政,就是在课堂上讲自己的人生感悟、给学生传递正能量。
将课程思政简单地理解为正能量,这是不对的,也是片面的。忽视了专业知识中的技能、知识、价值、素养等与思想政治相关联的各个方面,就只能进行“假” “大”“空”的情感抒发。
另一方面,许多专业教师在推进思政教育时,找不到将课程内容融入思政教育的合适切入点,只能采取灌输式的授课方式,这就造成了课程思政教学的生硬和流于形式,达不到思政教育以课程立人的目的。
因此借鉴现有可行的课程思政建设经验,结合学校和专业特点,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为专业教师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的育人素材,对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以“航天精神”为例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的路径
1、“航天精神”的内涵
航天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传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 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
2、“航天精神”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
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生能力素质要求,围绕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指标点”从学生的能力产出中逆向设计教学案例内容,并以此设定课程思政的专业课教学案例素材挖掘方向,力求达到“精于专业、精于思考”的双重教学效果,从而提升专业课思政教学的精准度。
可以考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挖掘,分类整理融入案例库,以打造一个特色鲜明的“航天精神”课程思政主线:
(1)挖掘钱学森、邓稼先等中国航天先辈不懈奋斗的成长故事。用榜样人物的经历激励学生成长,引导学生努力做到奋发有为、自强不息。
(2)挖掘“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北斗”团队、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等中国航天英雄集体或个人的先进事迹,教育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无私奉献、为国家建功立业。
(3)挖掘“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 863 计划)、探月工程、中国空间中计划等航天领域的重大事件,教育学生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勇攀高峰,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4)挖掘行业规范、工作规程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遵守规范、敬畏规范,做到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3、“航天精神”课程思政案例库运用与发展
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完成后,可以应用于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教学实践的反馈又能不断总结案例库应用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及时进行更新和订正。
当然,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只是为任课教师提供了一个平台,但如果老师只是简单地将思政案例直接用进课堂,那就仍然是“硬思政”的老样子。专业教师在运用“课程思政”案例库时,可以根据人才的核心素养框架寻找融入点,形成专业点和育人点的全面契合。但课程思政教育是长期的工作,不是建好了就能吃老本,需要根据社会、行业、政策、学科等发展,不断挖掘新的思政素材,合理应用于课程教学中,以充分保障案例库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参考文献:
[1]方美华,余萌,王寅,朱桂平,贾山,董洋洋,郭义盼. 航天精神融入航空航天工程专业课程的价值探索与实践[A]. 教育部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教育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22:238-242.
[2]王秋香,蔡志为,李伟,徐景满,马秋生. 航天特色“课程思政”创新实践研究[A]. 教育部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教育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22:66-71.
[3]张海亮,蔡志为,王秋香,杨宏宇. 航天概论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实践[A]. 教育部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教育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22:72-77.
[4]杜丽娟. 课程思政视域下学生进取精神的培育路径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6):80-82.
[5]游少萍,许思维. 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2,42(08):49-51.
[6]张凯,张道明,代秀峰. 航天类高校航天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2,32(01):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