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狭窄以及尿道结石是一种常见尿道疾病,其中尿道狭窄患者以男性为主,多因为骑跨伤造成骨盆骨折以及尿道反复感染等等。在诊治患者期间,必须详细观察患者的尿道是否存在狭窄现象,狭窄严重程度等。临床发现尿道狭窄患者容易合并尿道结石,两者互相影响,加速病情发展,导致患者产生血尿、尿痛以及排尿困难等多种不适症状,最终对患者日常生活、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手术是治疗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的有效方法,本文主要探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的应用效果,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共有100例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在本院治疗,基于随机双盲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有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18-73岁(45.67±14.23)岁,尿道结石直径1-2cm(1.53±0.48)cm,尿道狭窄程度1-1.9cm(1.47±0.45)cm。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18-72岁(45.41±14.28)岁,尿道结石直径1-1.9cm(1.49±0.45)cm,尿道狭窄程度1-1.8cm(1.41±0.43)cm。上述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传统手术),膀胱截石位,硬膜外麻醉。定位尿道狭窄部位,并置入 Wolf 尿道电切镜,用水冲洗尿道位置,借助探视镜探查患者的尿道内部。在尿道孔样通道中置入F4输尿导管,应用冷刀切开患者的12点、4点、8点瘢痕位置,以放射状展现出来,将硬质瘢痕组织一一切除。在膀胱部位置入尿道镜,再次应用电切刀将瘢痕组织切除掉,粉碎并处理相应尿道结石,保证结石无残留,完成手术。
观察组(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术前充分排空膀胱,腰硬联合麻醉,膀胱截石位,消毒后置入F5输尿管导管,借助输尿管镜直视置入 365μm 钬激光,设置能量、功率以及频率,是0.5-3.0J、60-80W、10-30Hz。确定尿道狭窄部位,在前端狭窄管道的7点、12点以及5点方向制作切口。若患者尿道狭窄部位是中膜位,则需进行多点放射状切开治疗,保证深度适当,并将凸起疤痕切除,推进操作、切除操作一起进行,切通狭窄段;若患者前列腺尿道狭窄,利用钬激光,切开狭窄部位、疤痕部位,切除残留腺体,修整前列腺窝,维持平整。在患者的尿道狭窄部位置入输尿管镜,确定尿道结石位置,设置能量、功率以及频率,是0.6-1.6J、15-30W、10-20Hz。在输尿管镜下进行结石击碎操作,直至结石直径在2mm以下,推出输尿管镜,使用尿道膀胱镜,并应用冲击器冲洗体内碎石。之后进行检查,若显示尿道管腔通畅,无结石残留,则可结束手术。
1.3观察指标
两组手术效果,疗效评估标准如下,经手术治疗后症状全部消失,检查显示尿道狭窄以及尿道结石均消失,排小便功能正常无疼痛症状,则为显效;经手术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检查显示尿道狭窄以及尿道结石有所改三,排小便功能改善但伴有轻微疼痛症状,则为有效;经手术治疗后症状、尿道狭窄、尿道结石、排小便功能、疼痛症状均无明显变化,则为无效。
术后并发症,包含尿道感染、尿失禁以及尿道瘘三项。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手术效果评估
观察组手术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一。
3.讨论
尿道狭窄、尿道结石属于常见病,部分患者同时患有两种疾病,对自身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临床认为,手术是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案,可及时清除结石,及时解除尿道狭窄,促使患者恢复正常排尿功能。但传统手术以开放性守护为主,会对尿道造成损伤,无法保证结石全部排出,会影响预后以及生活质量。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是近年来比较推崇的新型治疗方案,钬激光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症状,维持手术视野清晰,提升手术操作的精准度。手术还可有效粉碎高密度细小结石,有效清除相应结石,提升手术整体效果。术中还可结合患者的尿道狭窄情况与尿道结石情况,保证尿道通畅的基础上,及时将狭窄部位瘢痕一一切除,促使狭窄部位恢复通畅。最后,实施该手术治疗,可通过输尿管镜提升手术操作精准性,从现实角度改善尿道狭窄情况,减轻尿道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且手术操作比较简单,更容易在基层推广。
由上可知,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采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具有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