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是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其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综合勘查技术应运而生,它通过整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多种勘查手段,为地质勘查提供了更为全面和精确的数据支持。然而,地质勘查中的综合勘查技术的实践中存在诸多难题。本文旨在探讨地质勘查中综合勘查技术的实践难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地质勘查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1. 综合勘查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作用
综合勘查技术对地质勘查起着关键性作用,不同勘查手段与资料的整合可以提供更全面、更精准的地质信息。该技术整合在提高勘查数据可靠性与精确性的同时,也有效地促进勘查工作高效进行。综合运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多学科技术,勘查人员能够较好地查明复杂地质环境下矿产资源的方位与分布,从而为其后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另外,综合勘查技术也可以对资源评估模型进行优化,减少地质风险,为决策者合理开发与管理资源提供更多可靠参考数据。
2. 地质勘查中的综合勘查技术的实践难题
2.1 数据集成与数据共享的困难
地质勘查涵盖的范围很广,涵盖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以及其他各种资料来源,这类资料一般都是以不同的形式与准则进行。如何把这些异质数据高效整合在统一平台中便于进行综合分析就成了一项复杂的难题。数据的标准化与一致性问题往往会给数据处理带来难度,并进一步影响其精度与效果。另外数据共享受信息安全,数据隐私及技术能力的诸多限制,特别是跨机构或者跨区域合作中如何确保数据安全完整,也要使信息高效流通是目前一个重要课题。
2.2 传统勘查方法与新技术的结合问题
传统地质勘查方法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技术也层出不穷,如无人机探测,人工智能分析等等,其准确性与效率都比较高。但是,如何把这些新技术和传统勘查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却是一项复杂的难题。传统的方法通常是依靠长期累积的经验与固定的操作流程来实现,新技术需要全新的操作模式与技术支撑。该技术与方法的整合既涉及操作流程调整问题,也涉及人员培训,设备更新等诸多因素。
2.3 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的矛盾
地质勘查综合技术应用一般所需投资较大,其中设备购置,技术研发和数据处理费用较大。但在实际运行中如何控制成本,保证经济效益,往往是个矛盾重重的棘手问题。尽管高科技手段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勘查结果,但其高昂的投入成本往往使得项目预算面临压力。实际勘查中高成本投入会对工程经济效益造成影响,尤其当资源价值未知时,前期投入过高会造成后期经济回报差强人意。另外,成本控制还要考虑到技术更新换代,市场需求变化,在保证经济效益最大化前提下维持工程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勘查项目在管理与决策上。
3. 地质勘查中的综合勘查技术的实践策略
3.1 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共享
为解决地质勘查中的数据集成和共享问题,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是至关重要的。这样的平台应当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支持各种数据格式的输入、处理和存储。例如,在某大型金属矿区的地质勘查项目中,之前由于各个勘查团队使用的系统和数据格式不统一,导致数据整合困难。后来建立了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能够兼容包括卫星遥感数据、地质钻探数据、地球物理勘探数据等多种格式。其中,卫星遥感数据量达到了 500GB,地质钻探数据超过 2000 组,地球物理勘探数据涵盖了 100 平方公里的范围。通过标准化的数据格式和接口,实现了不同数据源之间的无缝对接和集成,从而形成了一个全面的地质信息系统。在平台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确保信息的传输和存储符合相关法规。此外,为了提高数据的共享效率,还需要推动跨部门、跨机构的数据合作,形成一个开放、透明的数据共享机制。
3.2 推动多学科融合,促进新旧技术的协同应用
地质勘查工作复杂而又多元化,涵盖了众多学科知识和技术,主要有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任何一门学科都有着自己特有的方法与技巧,它们运用于勘查工作也各有千秋。所以通过推动这几门学科间的协同合作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进而提升勘查工作的全面性与精度。如地球物理学利用深层探测技术可以深入到地下获得地层结构、物质分布等资料。但仅仅依靠地球物理可能很难对地层化学成分和特征有一个整体认识。此时,地球化学表层分析就能派上大用场,它通过土壤、水体及其它样品化学成分的分析来弥补地球物理数据之不足。结合这两种技术,我们不仅可以得到更为立体的地质数据,还可以增强对资源分布的预测精度。此外,在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中,各种新技术不断被引进,给地质勘查工作带来新机遇。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技术可以在海量数据分析中找出潜在规律与趋势以优化模型改善勘查效果。这些新兴技术在加强数据处理能力的同时,也可以使勘查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大大提高传统方法效率与精度。但跨学科合作既要在技术上融合,又要在学科间交流和合作。各学科专家要联合制订工作标准、研究方法等,以保证在技术上无缝对接。该合作模式可以促进各学科之间知识的相互补充,从而使地质勘查工作在资料的采集,分析和判读过程中达到最优配置。在实践中,组建跨学科团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协同应用方式。团队成员均为各学科专家,可在项目前期充分讨论、明确自身优势与作用、建立合理工作流程。
3.3 制定合理的预算与项目评估机制,提升经济效益
地质勘查工作中,编制合理预算,建立项目评估机制,是促进经济效益提高的关键所在。预算计划需结合工程实际需要进行科学编制,预算计划主要涉及设备购置,技术研发和数据处理成本。同时要建立并完善项目执行期间预算控制与审核机制以保证所有支出都在预算内完成。对于项目的评估机制,它应该涵盖对勘查成果的量化和质化评估,通过将实际的成果与预先设定的目标进行比较,来判断项目在经济和技术上的效果。预算与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适时调整预算计划与评价标准,以保证工程经济效益最大化。另外,建立一套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地评价项目实施的效果,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整体经济效益提高的目的。
结束语:综合勘查技术不断发展,给地质勘查工作既带来新机遇,也带来新挑战。通过构建统一数据管理平台,促进多学科融合以及制定合理预算及项目评估机制策略能够有效破解实际工作困境,促进地质勘查工作高效优质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文赫.综合勘查技术在矿山地质勘查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9,(16):108+110.
[2]王晓强,周子琴.综合勘查技术在矿山地质勘查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9,(13):107+111.
[3]吴占毅,邓晓英.综合勘查技术在矿山地质勘查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9,(03):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