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术教育在乡村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一)培养乡村青少年审美能力。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乡村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观念。通过美术教育,乡村青少年可以学习到各种艺术技巧和手法,如绘画、雕塑、版画等。同时,美术教育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周围的美丽景观和自然环境。可以考虑在农村中小学的美术课上学习中国画的基本技巧,并以当地的风景为题材进行创作。这种实践性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绘画技能,还使他们对乡村美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美术教育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着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乡村美术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可以帮助乡村居民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本土文化,从而提升乡村的整体文化水平。可以考虑政府投入资金支持美术教育项目,对乡村学校进行美术教室和设施的改造。这些投入使得乡村学生有了更好的美术学习环境,激发了他们对艺术的兴趣,从而提升了当地的文化软实力。
(三)传承和弘扬乡村民间艺术。美术教育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具有传承和弘扬民间艺术的作用。乡村地区往往拥有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如剪纸、土画、刺绣等。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将这些传统艺术的技巧和精神传授给乡村青少年,使他们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可以考虑地区的美术教育项目更注重对学生们进行剪纸、泥塑等民间艺术的培训;并提升学生对乡村代表性传统建筑及古民居的文化认知和保护意识。这种教育模式不仅有助于传承民间艺术,还能激发学生们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二、美术教育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
新农村文化建设战略,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其中,文化建设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文化建设中,美术教育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然而,在现实情况中,乡村美术教育仍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亟需进一步发展和提升。需提供创意和技术支持。例如可以考虑政府支持乡村居民学习壁画制作及传统木作技艺传授,并为村庄环境美化及代表性古建筑的保护传承提供技术支持,从而提升乡村环境美观度及文化内涵。
(一)塑造美丽乡村形象。美术教育在乡村环境美化中扮演重要角色,有助于塑造美丽乡村形象。通过美术创作,乡村居民可展示当地特色文化、民间故事和美丽风景,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如开展乡村环境美化活动,邀请美术专家指导乡村居民进行壁画创作、民居室内外布置、古民居修缮提升改造等,将村落打造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从而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
(二)提高乡村社区凝聚力。美术教育在乡村环境美化过程中,有助于增进乡村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居民通过共同参与美术创作活动,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提高乡村社区凝聚力。可以考虑让村民共同参与乡村环境美化项目,通过绘制壁画、修缮、景观改造等方式,改善村庄环境,同时增强村民之间的凝聚力,并吸引有志于新农村建设的学子们回乡创业,造福乡村。
(三)培养环保意识。美术教育在乡村环境美化中可帮助居民树立环保意识。美术创作活动中,居民们将废弃物品再利用,制作成艺术品。这种“垃圾变艺术”的创意既美化乡村环境,又提高乡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如居民利用废弃物品制作环保艺术品,降低环境污染,为村庄增色添彩。
为实现这些目标,需采取一系列策略,例如优化政策体系、完善师资队伍、创新教学方法和加强社会支持。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相信乡村美术教育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构建美丽乡村、促进乡村全面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新农村文化建设与美术创作实践有效衔接的意义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战略视野中,艺术创作对促进乡村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各个村庄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必须从农村的特点出发,进行不同的区域文化建设。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所以农村地区就成了国家重点关注的地方之一。乡村地域文化是乡村发展的一种历史沉淀,是国家需要加以保护的一种文化资源。我们要将传统的本土艺术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创作出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并在实际中加以应用,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篇章。除了保留有价值的文化、非物质文化、历史建筑等,还能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为当地的饮食、住宿、小商品经营、旅游等提供更好的服务。艺术介入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必然是由乡村而来,再由乡村回归。民俗是地域特色资源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保护和传承过程中,要把民间手工艺和建筑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地域特色的艺术创造。当前,我国的民间美术作品已有相当的成绩,具有较高的艺术质量,可以充分反映地方美术的本土特征和审美特征;它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发展紧密结合,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种精神动力。在表达思想、传达概念的过程中,艺术就是用亲切的方式传达最直接、最便捷的语言。不同艺术形式的延续,在于它产生于某一区域独特的文化与社会经济环境,它是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艺术的特点与作用可充分表现为:①艺术语言是以艺术作品作为特殊的象征而构成的一种美学话语的内在构造。这种象征语言以一种非常优雅的形式表达,这种表达是以一种直观的视觉感觉为基础的,没有任何言语沟通的障碍。艺术语言能够跨越国界、种族,在人与人之间形成共识、实现思想共通。②艺术的手段要比行政命令和其他方法相比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艺术用看不见摸不着、春风化雨般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传达着人的内心,它是友好交流的工具。③艺术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美好生活和艺术存在着一种自然的关系。艺术不仅在人们的美好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人们的生活也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艺术振兴乡村是要借助于艺术形态来重构人和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和社会之间的联系。艺术对乡村的干预重点不在于艺术自身,而在于以艺术手段对乡村礼俗秩序与伦理精神进行干预还原,唤起村民主体性与参与感,并维持民众心灵深处的崇敬与温情。
四、结束语
期待乡村美术教育能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与发展。与此同时,乡村美术教育也将为乡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增强乡村社区凝聚力,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美术教育将为新农村文化建设贡献出它独特的力量,助力乡村走向繁荣和美好。
参考文献:
[1] 马建丽,李珂.新农村文化建设视角下的创意油画新探[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26(4):89-92.
[2] 陈炯.艺术振兴乡村的策略与方法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35(2):163-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