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域背景条件
区域处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海西大陆边缘,大地构造位置属大兴安岭早古生代陆源增生构造带,属小兴安岭~松嫩地块内沐河隆起带洪湖吐河断陷范畴。早古生代是构造隆起区。早石炭纪起,区域开始裂陷,形成裂陷槽,接受晚古生代沉积。中生代以来受滨太平洋构造域控制影响,断裂构造发育,按其性质分为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对地层、岩矿体的形成、分布及成矿有一定控制作用。区域内地层、断裂构造较发育,岩浆岩出露范围较广。
二、矿区地质特征
1、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比较简单,主要有中生代侏罗纪塔木兰沟组、和第四系地层。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北东向、北西向断裂控制着矿化带及矿体的分布。岩浆岩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良好。
2、岩浆岩
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中生代印支期大卧牛河超单元四间房单元和三道湾子单元及潜安山岩,潜安山岩与金矿成矿关系密切。另外见中生代脉岩分布。
大卧牛河超单元四间房单元主要出露矿区东部,岩性为石英闪长岩:灰白色,中细粒结构,弱片麻状~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为斜长石、钾长石、辉石和石英等。斜长石为半自形板状,粒径一般1mm~2mm,部分2mm~3.5mm,杂乱分布,被绿帘石、沸石交代,表面脏。内可见聚片双晶、卡钠复合双晶、肖钠双晶。钾长石为半自形—它形粒状,粒径一般0.01mm~0.05mm,填隙状,土化,表面脏。辉石为半自形柱状,粒径一般0.5mm~1mm,星散状分布,被绿泥石、绿帘石交代,为假象。石英为它形粒状,粒径一般0.01mm~0.05mm,填隙状分布。
三道湾子单元主要出露矿区西部,岩性为中粗粒二长花岗岩:肉红色,中粗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磁铁矿。钾长石:半自形宽板状分布,具条纹结构或格子双晶,由于泥化表面较污浊。交代斜长石并析出蠕石英。斜长石:半自形板状分布,具聚片双晶,有的包含于钾长石中,具弱绢云母化。石英:他形粒状分布于钾长石粒间,表面较干净,有的发育裂纹。黑云母:片状分布,一组极完全解理,单光下具浅棕色~深棕褐色多色性,沿解理缝被绿泥石、绿帘石交代。角闪石:柱状分布,单光下具浅绿色~绿色多色性。磁铁矿:自形或它形粒状分布。
潜安山岩出露于矿区的西南部,呈小侵入体产出,岩石风化面灰褐色,新鲜面灰绿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为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自形板条状分布,具聚片双晶,被绿帘石交代。角闪石:自形柱状,具暗化边,有的被铁质或绿帘石完全交代,只保留晶形。基质为玻晶交织结构,微晶板条状斜长石及玻璃质组成,具绿帘石化。
3、区域矿产
区域上地处小兴安岭成矿带西北端,小兴安岭地处我国东北部,构造位置特殊,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有丰富的金、银、铜、钨、铅、锌、煤矿等矿产资源,如三道湾子金矿、上马场金矿。
三、矿床开采地质条件
1、水文条件
主要工作区域在河流右侧的山地上,侵蚀基准面高度在350米左右,矿区含水层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第四系空隙含水层,该含水层主要分布在一级阶地,组成成分有砂石、砂砾和一定量的黏土,按照连续性分布的特征呈纵向分布,含水层的横向状态受到周围岩石的影响与控制,该区域的潜水深度处于水平状态,而且分流分布和条件良好,厚度比较大,但是有些区域的含水层厚度比较小在0.5m左右,这类含水层的平均厚度在4m左右,富水性良好,水分含量与大气降水有着直接关系。第二,基岩风化裂隙含水层,通过对矿床区域地质条件研究发现,风化裂隙水含量比较多,在该含水层周围主要分布的岩石类型有火山角砾岩、花岗岩等,该含水层的风化厚度和潜水深度比较大,富水性差。第三,构造裂隙含水层,这类含水层存在构造裂隙区域,径流条件比较差。
2、工程条件
矿床工程周围岩石主要为安山质凝灰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在矿床顶底板区域存在也构造破碎区,宽度在1-2米之间,岩石形状多为破碎状,这类岩石整体的强度比较低,容易受到外界作用力的影响而出现破碎情况。矿床地顶底板岩石在热液的作用下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如硅化现象、绿泥石化现象等。间接围岩的岩石结构较为完整,而且力学性能比较强,受外界作用力的影响小。
3、环境条件
该区域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区,全年气温比较低,寒冷时期在半年左右,冬季气温更低,通常都会在-20℃以下,该地区的建筑物长时间在寒冷的环境中容易出现变形情况。在矿区范围内存在许多冻土区,冻土区域范围比较大,一般呈条状或者带状。冻土区道路经常会出现翻浆的情况,这就无法保证交通安全。勘察地区森林覆盖面积比较广泛,没有出现大面积破坏的情况,在进行施工作业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疏干排水,但是对矿区的水文地质环境不会产生较大影响,矿床区域也不会出现塌陷或者沉降问题,发生地质灾害的几率比较小。
四、矿床开采地质条件评价
(1)矿体的分布区域主要为侵蚀基准面以下的区域,该区域地表水流分布条件比较好,但是主要以裂隙含水层为主,其中水分含量不充足,地下水补充能力比较差,所以从整体上来看,该区域的水文条件一般。
(2)矿体周围的岩石结构比较坚硬,主要由安山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等构成,在实际进行矿产开采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好开采的位置,如果选择的区域为裂隙发育地段,在施工期间则需要进行针对性支护,由此可见,该区域矿床工程的地质条件一般。
(3)该地区内没有较为复杂的地质区域,开采环境较为简单。周围排水活动和其他生产活动在开展期间不会对该区域的地质环境造成影响。在矿床区域也没有严重的污染源,地质环境良好,周围矿石不会分解出有害成分,所以该地区的矿床质量可以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体刚,王艳忠,郎利国.黑龙江金厂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J].物探与化探,2007,31(B10):94-97.
[2]李冰,李卉.黑龙江呼玛一带岩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8,No.495(03):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