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与实施策略
汤萍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汤萍,. 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与实施策略[J]. 土壤研究,2022.8. DOI:10.12721/ccn.2022.157100.
摘要: 土地整治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旨在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四川达州万源地区为例,探讨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中的具体作用,包括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同时,分析了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其解决策略,如政策支持、公众参与和科技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积极开展土地整治能有效推动万源的乡村振兴,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为其他山区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土地整治;乡村振兴;生态环境;四川万源;山区发展
DOI:10.12721/ccn.2022.157100
基金资助: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旨在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土地整治作为其核心内容之一,通过系统性改善土地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为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四川达州万源地区,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面临着资源匮乏、生态脆弱等挑战,亟需通过土地整治实现经济转型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

万源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形为山地,大巴山主脉白西北向东南绵亘于境内北部,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东北部系中山峰丛峡谷区;东南部为中低山带坝区;中部和西北部为单面中山峡谷区;西南部为阶梯状台地峡谷区。万源市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亚热带,冬无严寒,夏无酷热,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本文将结合万源的实际情况,探讨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与实施策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与借鉴。

土地整治在万源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1.1.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土地整治通过科学的规划与管理显著提高了万源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率,土地整治在万源乡村振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尤其是在增加耕地数量方面,通过对闲置和低效土地的整治,实施平整、改良和灌溉等措施,有效恢复了退化的耕地。这不仅提升了土地的生产能力,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集中与规模化经营。整治过程中,合理规划和流转土地,使更多农民能够获得耕种资源,扩大了可耕种面积。此外,结合生态恢复与水土保持,增强了耕地的可持续性。这一系列举措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生产空间,确保了粮食安全,助力万源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1.2.促进生态环境修复

土地整治在万源地区的实施显著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修复,通过一系列系统性措施,改善了当地的自然生态。例如,推动土地平整工程的建设,如格田、坡改梯和水渠系统,有效减少了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提升了土地的保水能力。此外,鼓励采用生态农业和有机肥料,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从而提高了土壤和水体的质量。这些综合措施不仅恢复了生态系统的健康,也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1.3.增强农民收入

土地整治通过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和促进多样化经营,显著增强了万源地区农民的收入。首先,土地整治优化了耕地资源配置,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帮助农民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从而直接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益。其次,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如一年生草本中药材和有机农产品,使他们能够在市场上获得更高的价格。此外,土地流转机制的推行,使闲置土地得以高效利用,农民通过出租或合作经营获得稳定的收入。同时,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为农民提供了资金保障,帮助他们进行农业升级和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收入水平。这些措施综合作用下,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促进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1.4.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土地整治在万源地区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通过整治项目,乡村道路得到升级,农民的交通运输更加便利,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与销售。同时,水利设施的建设增强了灌排能力,有效保障了农业生产用水,减少了极端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使得农民能够获取市场信息,参与电商交易,提升了整体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了乡村的吸引力。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不仅为万源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支撑,也为居民创造了更为便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土地整治的实施策略

2.1.政策支持与法规保障

政策支持与法规保障是土地整治顺利实施的基石,首先,地方政府需制定明确的土地整治政策,包括实施目标、具体措施和时间框架,确保各方责任到位。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土地使用权、流转和管理的规定,防止非法占用和纠纷。此外,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以减轻农民和企业的资金压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土地整治项目。同时,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奖励表现突出的农民和组织,提高参与积极性。综上所述,健全的政策与法律框架为土地整治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

2.2.多方合作与公众参与

多方合作与公众参与是土地整治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通过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可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项目进展。政府应与非政府组织和学术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借助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提升土地整治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同时,鼓励农民积极参与,通过建立农民合作社和召开村民会议,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需求,确保项目设计切合实际。此外,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对土地整治的认识与参与热情,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向公众通报项目进展和成效,接受社会监督,促进透明度和信任感。这种多方合作与公众参与的模式,不仅增强了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还提升了社区凝聚力,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2.3.科技支撑与创新应用

科技支撑与创新应用是推动土地整治的重要动力,能够有效提升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效率。通过引入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精准监测与动态管理,帮助决策者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此外,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优化土地整治的规划和设计,识别潜在问题并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为了促进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政府和科研机构应加强合作,开展技术培训与推广,提升农民的技术应用能力,从而推动土地整治的高效实施。

2.4.监测评估与反馈机制

监测评估与反馈机制是确保土地整治项目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首先,应建立一套系统化的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对土地整治的经济效益、生态影响和社会反馈进行全面评估,通过数据分析评估项目实施的成效和问题。同时,设立信息公开平台,及时向公众和相关利益方通报评估结果,增强透明度。此外,建立动态反馈机制,鼓励参与者提供意见和建议,根据反馈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政策措施,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监测与评估,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项目目标的实现,从而推动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土地整治在万源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修复,还显著增强了农民收入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科学的政策支持与法规保障、多方合作与公众参与,以及科技支撑与创新应用,土地整治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展望未来,继续优化实施策略、增强各方协作、推动可持续发展,将为万源地区的繁荣与进步铺平道路,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为构建美丽乡村和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闻达. 政府投资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8):223. 

[2]卫田霖. 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及实施路径研究[J]. 农村科学实验,2021(17):25-27.

[3]蔡方明. 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机遇与挑战[J]. 低碳世界,2018(4):349-350.

[4]周宁. 精耕细作中的山水林田之路--黄桥探索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新路径[C]. //江苏省土地学会202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 2020:186-18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