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野马泉铁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韩生荣 李军 李增军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韩生荣 李军 李增军,. 青海野马泉铁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J]. 冶金技术,2021.11. DOI:10.12721/ccn.2021.157101.
摘要:
祁漫塔格地区是东、西昆仑成矿带的纽带,因其大地构造位置与成矿作用独具特色,历来都是有关地质工作者重点关注的地区之一。目前在区内不仅有已估算资源量的肯德可克铁钴铋金矿床、尕林格铁(钴)矿床、野马泉铁锌矿床、迪木那里克铁矿等,还发现有20多处铁多金属矿点。因此,研究区内铁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及成因类型,对区域成矿规律认识具有借鉴作用,并进一步指导找矿。
关键词: 野马泉;铁多金属矿床;特征;成因
DOI:10.12721/ccn.2021.157101
基金资助:

祁漫塔格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华力西-印支期是该带最重要的成矿期,以岩浆成矿作用为主。区内的肯德可克铁钴铋金多金属矿床、野马泉铁多金属矿床、迪木那里克铁矿床成因类型各异,成矿作用具有多期、多样性。本文就以野马泉铁多金属矿床为例,对该区域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分析,为该区域的矿资源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1区域地质

祁漫塔格构造带属新元古代一早古生代祁漫塔格北坡一夏日哈岩浆弧带,又称中生代东昆仑北岩浆弧带。北邻柴达木陆块,南与东昆仑南坡裂陷盆地接壤。而东昆仑野马泉铁多金属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祁漫塔格—都兰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缝合带或东昆仑弧盆系,挟持于北部柴达木陆块和南侧东昆中陆块之间,经历了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复合造山作用,发育多期(次)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

2区域地质特征

2.1地层

区域地层主要集中在晚太古代、元古代、早古生代寒武纪一奥陶纪、晚古生代石炭一二叠纪、中生代三叠纪及新生代。由老到新分布的地层为晚太古界古元古界金水口岩群白沙河组,中元古界长城系小庙组、狼牙山组,上元古界丘吉东沟组,下古生界寒武一奥陶系滩间山群,上泥盆统耗牛山组,石炭一二叠系怀头他拉组、大干沟组、缔敖苏组、打柴沟组,上三叠统鄂拉山组和新生界路乐河组,及不同成因类型的第四系。

2.2岩浆岩

本区岩浆岩侵入较广泛,主要发育华力西期早印支期侵入岩和晚印支期燕山期侵入岩,前者属裂谷、俯冲、碰撞岩石构造组合,后者属后碰撞岩石构造组合。

2.3构造

研究区处于昆北断裂与昆中断裂之间。由现今构造格局、构造分带差异性可见,东昆仑地区东西向构造发育,而造成此种格局的主要原因在于昆北、昆中区域断裂。受昆北断裂的影响,研究区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一般均密集成带分布。按其走向延伸大致可分为北西向、北西西向、近南北向和北东向四组,其中以北西西向断裂构造最为发育。研究区前更新世地层普遍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褶皱变形。保留下来的以造山期后的海相盖层褶皱为主,轴向多呈北西一北西西向,以短轴及隔档式皱曲为特点。由于受后期构造改造,褶皱形态不完整,通常残迹可辨,仍可反映盖层褶皱之一斑。由于研究程度较低,对皱褶与成矿、控矿的关系尚不明确,目前未发现典型控矿褶皱。

3野马泉铁多金属矿床

矿区内有南北两条矿带,北矿带矿体产于含黑云母闪长岩与元古界金水口群下岩组大理岩接触带,长达数公里,成矿岩体为印支期含黑石母闪长岩,面积0.15km2,岩体呈岩舌、岩枝状沿层间构造和节理侵入于元古界金水口群下岩组地层中,形成多处岩舌型凹陷。南矿带位于矿区中偏南部,沿钾长花岗岩与石炭系灰岩接触带分布,呈向南突出的马蹄形,长约13km。成矿岩体为燕山期钾长花岗岩,面积1.98km2,岩体呈岩株状、岩枝状沿层间构造和层节理侵入于上石炭统四角羊沟组地层中。

矿体形态呈似层状、透镜状、扁豆状或椭圆状,亦呈脉状。矿石以浸染状构造居多,部分为致密块状、脉状构造。南矿带由几个小铁矿体组成,浸染状矿为多。北带主矿带,矿体多、小,厚度变化大,品位变化大,铁、锌矿体伴生,层状铁矿体形成在先,脉状锌矿体形成在后。矿石矿物组合及矿石类型基本与肯德可克相似,但缺少金、钴矿石类型。

4矿床成因分析

印支期,岩浆活动强烈,较强的火山、岩浆作用,将矿源层中的Pb,Zn,Fe,Ag等元素从深部运移到地表,在岩浆岩和火山岩与地层的接触部位,产生热接触交代作用,形成夕卡岩,与此同时,形成Pb,Zn,Fe,Ag等的富集而成矿。研究区大部分矿床形成于该期。总之,祁漫塔格地区以铁为主的多金属矿床成矿时间跨度比较大,历经了晚太古代、早一中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构造演化。晚太古代一中元古代,本区经历了三次克拉通化和三次裂离。早古生代,当时的多岛洋构造环境下,受加里东事件的影响,发生进一步碰撞,最终形成统一的陆块,即西域板块,在群力、莫河下拉等地区形成了铁矿源层。晚古生代,受天山事件的影响,西域板块裂离,多岛洋环境的形成,在卡尔却卡、肯德可克等地区形成了铁Co多金属矿源层。中生代,二叠纪晚期和晚三叠世,受印支运动的影响,古特提斯洋闭合,远程作用的影响,岩浆岩侵入,促发了铁多金属矿的富集,形成群力铁铜矿、四角羊铁多金属矿、肯德可克铜铝矿等。另外,本区野马泉地区发现的大量与花岗岩有关的矽卡岩型Fe、Cu、Pb、Zn、Ag等多金属矿床或矿化点,矿床的形成与碱质A型花岗岩关系密切。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具有深部来源特征,与幔源基性岩浆底侵及其与壳源酸性岩浆的混合作用有关。野马泉Fe、Cu多金属矿床产于岩体与碳酸盐地层接触带及其附近的断裂带中,受接触带及断裂构造的控制,属于典型的与酸性岩浆有关的矽卡岩型矿床。

参考文献

[1]赵一鸣,丰成友,李大新,刘建楠,肖晔,于淼,马圣钞.青海西部祁漫塔格地区主要矽卡岩铁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化蚀变特征[J].矿床地质.2013(01)

[2]张爱奎,刘光莲,丰成友,莫宣学,杨六成,刘永乐,何书跃,马永寿.青海虎头崖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控矿因素研究[J].矿床地质.2013(01)

[3]刘建楠,丰成友,赵一鸣,李大新,肖晔,周建厚,马永寿.青海野马泉矽卡岩铁锌多金属矿区侵入岩、交代岩及矿化蚀变特征[J].矿床地质.2013(01)

[4]雷玮琰,施光海,刘迎新.不同成因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研究进展[J].地学前缘.2013(04)

[5]赵军,张作衡,刘晓阳,刘敏,张贺,朱维娜.新疆阿吾拉勒成矿带西段铜矿床碳、氧、硫、铅同位素研究——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环境探讨[J].矿床地质.2012(0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