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输尿管结石是临床上泌尿系统疾病的高发疾病,尤其是随着居民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1]。目前,输尿管结石的治疗强调手术,但目前许多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受到一定的创伤,因此舒适度较低,必须结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进一步缩短康复时间,这对于输尿管结石的整体治疗效果来说,也有一定的改进[2]。此次研究中,重点分析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1年01月-2021年12月纳入我院收治的133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男性33例,女性34例,年龄47~88岁,平均(65.32±3.01)岁;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33例,年龄46~87岁,平均(65.41±3.12)岁。比较以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形式,包括用药相关的监督,并加强对饮食的管理,做好体征监测。
实验组采取加速康复外科理念:(1)手术前,护理人员积极了解患者的个人情况、家庭背景和合理的身心需求,鼓励患者说出导致焦虑和抑郁的想法,护士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指标开始心理疏导,以缓解患者的内心压力和负面情绪为主要目标,帮助患者优化内心的不良心态,从而改善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患者家属共同努力,鼓励和支持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引导患者自愿接受治疗。此外,在手术前对患者的疾病发展进行了密切监测,当患者出现发热、发冷、疼痛等临床症状时,及时通知主任医师,协助完成急诊治疗,降低感染风险。此外,术前应指导患者注意呼吸频率的调整和咳痰训练的完成,避免术后因呼吸不畅或咳痰方法不正确而加重病情。完成术前X线等基础检查,合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评估围术期可能发生的疾病风险,以及降低潜在风险的可能性。(2) 具体的术中护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当患者到达手术室时,护士会首先查看信息,引导患者根据舒适度选择体位,为手术提供方便。2.密切观察术中出血情况,如果出现大出血,配合主治医生停止手术并及时止血,在出血得到控制后,进一步协助医生完成手术。3.手术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心率、血压等指标的密切监测,当出现异常变化时,可以在第一时间与医生协调进行保护性干预。(3) 根据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概念,围手术期体温过低管理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三部分。1.术前隔离:术前护理人员应充分预测体温过低的危险因素,并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应特别注意老年人、体弱者和手术时间长的患者。加强护士与患者的沟通,尽量减少手术等待时间;2.术中保温:手术室采用层流通风设备,保持室温24-26℃,相对湿度40%—60%,减少冷刺激和热损失。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接触,保持患者温暖,手术部位除外。皮肤消毒液和冲洗液应加热至37℃。每15分钟监测一次体温,及时注意保温效果,避免过热;3.术后保温:术后立即用保温毯覆盖,不仅能保暖,还能维护患者的尊严,体现对患者的尊重。当患者的体温超过36℃时,才能将其送回病房。在路上也应该注意保暖,病房护士应调整适当的室温,对所输液体提前进行加温,并使用带防护罩的热水袋保护寒战患者。临床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复合保温的方法进行加热,包括温暖的环境、外科薄膜皮肤覆盖物、输液加热、保温毯、皮肤消毒剂和乳液加热等。(4)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是术后康复护理的重点之一,术后长时间卧床休息会降低肌肉力量,损害肺功能和组织氧化能力,加重静脉淤血和血栓形成。术后早期活动可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肺部感染,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士应及时制定护理计划,确保术后锻炼的有效实施。(5)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加强健康侧肢体的主被动活动。例如,将健康的侧腿放在床上,慢慢抬起膝盖,然后反复向下移动,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双脚下垂。同时,还需要锻炼股四头肌,随着病情的好转和消退,可以增加训练次数,延长训练时间。(6)在患者泌尿系统感染护理干预中。首先,应根据患者心理状态的不同,对其尿潴留情况进行护理干预,对其肌肉松弛进行缓解,加快尿液排出;在排尿过程中,出于对患者隐私保护的意识,帮助患者做好遮挡,避免患者出现尴尬、心理不适等情绪困扰。此外,患者出现排尿不畅、排尿困难等情况,也要帮助其积极分析其中原因。例如,一些患者长期保持不良就寝习惯。此时,可以告知患者纠正休息姿势。
1.3观察指标
手术指征对比术中出血量与肛门排气时间以手术记录时间为准。
以SF-36表对比生活质量,内容为心理、肢体、饮食、角色,得分越高质量越优[3]。
心理状况采取焦虑(SAS)抑郁(SDS)表测量,所得分值越高其焦虑、抑郁症状越明显。
并发症指标:恶心呕吐、尿潴留、胆漏、便秘。
1.4统计学分析
用软件SPSS20.0对两组的临床数据予以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X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检测标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指征对比
实验组护理后手术指征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状况对比
两组护理前负性情绪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输尿管结石是中国南方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但在中国北方仅占10%~15%。输尿管结石占尿路结石的33%~54%,其中下段结石占70%[4]。其中,男女比例约为3:1。在中国,男性和女性上尿路结石的比例相似,而男性下尿路结石比例明显高于女性,约为3.7~5.3。输尿管结石更容易发生在25至40岁之间,20岁之前患有输尿管结石的患者更少[5]。
因为输尿管结石会显著增加对输尿管和肾盂的压力,而肾囊的刺激往往会引起肾绞痛,主要表现为腰腹部的刀痛,并可辐射至小腹、腹股沟和大腿内侧[6]。加速康复外科早在20世纪提出,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手术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应用的主要理念基于围术期实施有效的护理康复措施来预防并发症发生,缓解患者痛苦,对康复起到加速效果。从专业角度来看,加速康复外科所包括的内容较多,揉杂了麻醉、护理、康复、临床等多方面干预,以全方位的措施来促进疾病康复[7-8]。在此次研究中,对比两组手术指征、生活质量、负性情绪、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输尿管结石患者而言,在进行治疗时,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开展围绕整个围术期,并且护理措施的制定相较于常规护理而言,打破了传统的局限性。例如常规护理多站在单一的角度实施护理干预,更强调对原发病的护理,而缺乏对患者的身心关怀,所以对于康复效果的提升极其不利[9-10]。此次护理在术前重点为患者讲解手术治疗的各类注意事项,同时做好护患间的沟通,在沟通过程中有技巧性的询问患者内心需求,这样能进一步挖掘患者恐惧感的来源,从而提出更好的护理对策[11]。在手术期间为了提高康复效果,术前加强对手术选择体位的训练,尽可能地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能够适应手术所选体位,舒适度也能得到提高。在手术结束后,则重点展开缓解疼痛的护理,因为疼痛长期以来是影响患者康复的关键,针对不同的疼痛形式选择合理的止痛措施,如疼痛度较轻,以转移注意力为主,疼痛度严重则予以止痛药物,对于提高康复效果至关重要[12]。
参考文献
[1]曹涧敏,白文芳,胡育萍,等. 垂直律动训练联合系统化护理在促进输尿管结石排出中的作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4):2129-2131.
[2]周沂蔓,钱苏波,顾珺. 基于循证理论的疼痛护理干预在输尿管结石微创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1,25(19):107-110,122.
[3]翟莎莎,姚雪,王康,等. 护理诊疗全流程管理在输尿管结石日间手术模式下的应用体会[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3):2418-2419.
[4]席翔,乔超,颜春连,等. 人性化管理在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中的应用及对尿动力学的影响[J]. 河北医药,2021,43(22):3471-3473.
[5]陈宏,何静,李超,等. 耳穴贴压在输尿管结石疼痛患者中的应用[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21,35(4):256.
[6]孟娟,蔡宏瑜,张旭辉,等. 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尿源性脓毒症的影响因素及外周血NLR、PLR、PCT的诊断价值[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1,31(20):3082-3085.
[7]谭宏,刘跃辉,易玉香. 罗森塔尔效应干预对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22):148-150.
[8]李升平,陈如,马锋,等. 经输尿管软镜取石术后院内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探讨[J].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21,41(1):53-56.
[9]谢莉,徐为群,刁兆香,等. 多学科联合集束化干预对输尿管镜碎石术后感染的效果[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1,24(1):117-120.
[10]刘冉冉,王莉,纪荣建,等. 山东省济南市单中心泌尿系结石成分及特征分析[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1,36(11):893-896.
[11]万晓琼,兰花,张波,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1例孤独肾输尿管结石伴重度肾积水患者的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20,55(z2):678-680.
[12]曹涧敏,白文芳,杨慧姬,等. 清单式护理在输尿管结石排石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8):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