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气是我国化石能源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承担着供能、维稳的关键作用。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平稳发展,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涌现出来,为各行业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受到驱动和滋养,同样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各行各业对于油气资源的需求量均有所上升。如何提高油气资源输送供应安全性,如何防范地质灾害对油气管道造成的破坏性影响,成为了诸多建设者、管理者关注的焦点,有必要进行深入探究。
1油气管道地质灾害危害分析
地质灾害具有较强的突发性和破坏性,容易对石油天然气管道造成冲击破坏。常见的地质灾害共有5种,其中地震由地下构造运动引发,波及范围相对较广,发生后容易导致局部地形不均匀沉降,损坏原本完好的管道基础,致使管道悬空,一旦悬空产生的拉应力超过管道材料极限,便会导致薄弱段断开,诱发管道爆裂、油气大规模泄漏等问题,危害极大。泥石流、滑坡等在多在雨水季节发生,携带泥沙的洪流或者岩土随山体滚下,对管道造成强烈冲击,同样会诱发油气管道破裂、资源泄漏等问题,不但影响区域供能稳定性,还会污染周边环境。此外还有地表塌陷、水毁灾害等,前者多发生在矿山采空区,主要表现为采空区岩体承载能力不足,地表土体大规模下陷。后者多发生在雨季,水流不断冲击和侵蚀油气管道,会直接缩短管道使用寿命,带来供能中断、环境污染等危害。下面对地质灾害防范及应急响应措施进行展开论述:
2油气管道地质灾害风险管控的应急响应方法
2.1加强前期风险预测及管控
针对地质灾害问题,油气管道敷设环节务必要做好前期的风险预测和管控,通过预防性措施降低危害发生概率。对于地震多发区域,要结合地质勘察资料进行选线优化和绕避敷设,尽量避免在活动断层上设置油气管线,这样可以降低地下构造运动时,带来的地基沉陷、管道拉裂风险。对于泥石流、滑坡多发区域,要正确认知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危害,若确实无法避让和改线,也要设置拦截滞留构筑物,做好土层夯实工作或局部护坡处理工作,避免泥沙、土方在暴雨裹挟影响下冲击油气管道,导致管道破裂问题。对于水毁灾害和地表塌陷问题,要综合调查区域的汇水流量、冲刷力和塌陷风险,必要时改线、下沉管线[1]或者是回填采空区。日常管理过程中也要加强巡检,及时发现和上报不合理因素,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2.2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方案
2.2.1开展动态化监管监测
油气管道敷设区域出现地质灾害后,要及时开展动态化的监管监测工作,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科学选择和设置采样点,借助专业仪器进行集中监测,采样频次和方法均要符合设计要求,将现场调研数据整合起来,及时通过应急响应网络传回调度中心,为抢险应急提供决策依据。针对油类管道的泄漏问题,要着重关注挥发性气体的扩散状况,看其浓度是否限制在安全范围内。若周边有河流等地表水资源,还要综合分析气象水文信息,做好油膜厚度、污染浓度等的监控。整个过程采用动态监控、实时传输的工作思路,保证信息时效性。对于气类管道,则要重点关注现场风向风力状况,结合分析结果布置采样点,评估有毒害气体的浓度和扩散范围等,将数据整合收集以备抢险防控使用。
2.2.2控制泄漏点和危险区
通过监测发现泄漏点后,现场工作人员应当根据泄漏情况作出应急判断,对于非环境敏感区域来说,若泄漏量不超过10t,可以判定为Ⅱ级响应,企业一般能够控制,否则应判定为Ⅰ级响应,及时向当地政府、环保等部门报告,联动多元力量提高应急处理效率。对于油气管道泄漏点,要及时采取切断控制措施,配合围挡和喷淋方法,减少油气大规模扩散风险。考虑到石油挥发性较强,天然气则具有一定可燃性,现场还应当做好防护隔离,禁止携带火源进入,场内带电设备也要及时切断,避免出现静电火花等问题。要及时安排人员对隔离区域内滞留的居民、工作人员等进行疏散,并在周边设置围挡或警戒线,配合悬挂和安置警示标志,防止人员误入造成伤亡。
2.2.3搭建可靠的保障机制
地质灾害的突发性较强,一旦导致油气管道泄漏断裂,可能影响的地域范围是相当之大的,因此应急响应时,还要积极完善保障机制,从技术、物资等方面给予可靠保障。技术上,要联动政府、环保等部门成立专项应急小组,做好应急响应的技术指挥,提高响应速度和能力。物资上,要提前配齐配全应急响应所需的清理类和围堵类设施,比如吸油毡、消油剂、围油栏等,将所有物资信息整合成清单。清单上不仅要表明物资的名称类别,还要表明存放地点、用途用法等,通过信息化手段在企业内部传输共享,方便现场工作人员查询和调用。考虑到现场有抢险救援和泄漏点控制需求,物资清单中还应当包含防护类和检测类装备,比如防静电工作服、挥发气体检测仪[2]等。日常管理过程中,也要以应急预案为依托加强训练演习,切实提高油气管道地质灾害响应速度和能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突发性强、破坏性大,一旦发生将会带来较高的油气管道断裂、泄漏问题,给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同时危及现场人员生命安全,实践中务必要给予充分重视。要秉持预防为主、防治兼备的基本理念,在前期设计环节做好调查走访,通过合理避绕及科学敷设减少危害影响。灾害发生后也要及时进行现场应急处置和救援处理,妥善控制泄漏点和危险区,做好人员的疏散和现场的隔离工作,搭建完善的人员及物资保障机制,为油气管道的平稳、安全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蒲秀超,安春琴.油气管道沿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以中缅管道都凯支线为例[J].农业灾害研究,2023,13(04):185-187.
[2]宋一纯.长输油气管道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及安全监控管理体系研究[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21,37(06):16-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