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北县延军农场石墨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关系
臧宝红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臧宝红,. 萝北县延军农场石墨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关系[J]. 冶金技术,2021.12. DOI:10.12721/ccn.2021.157115.
摘要:
延军农场石墨矿床主要产于中-新元古界大盘道组中段片岩地层中,以长石云母石英片岩、石墨石英片岩为主要含矿层。矿体受地层控制明显,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形态多为层状、似层状,矿体与围岩呈整合接触。混合花岗岩多呈脉状侵入石墨矿体内,对矿体有破坏作用。
关键词: 地质特征石墨大盘道组构造
DOI:10.12721/ccn.2021.157115
基金资助:

延军农场石墨矿床在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境内,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兴蒙造山系、佳木斯地块、兴东变质基底杂岩东北部,伊-舒裂谷的北西部。矿体主要赋存在中-新元古界大盘道岩组地层中。本文通过对该矿床的地层、侵入岩、构造进行综合研究,分析与其成矿关系,为该地区以后的找矿工作提供参考价值。

一、成矿地质背景

延军农场石墨矿床处于佳木斯地块北西段,西邻嘉荫-牡丹江结合带,东邻黑龙江断裂,区域地质构造复杂。新太古代形成古陆核,古元古代形成了本区结晶基底,区域上经晋宁旋回、加里东旋回使陆壳发生增生与改造,形成陆壳的最终固结;晚古生代边缘裂陷盆地的形成,使印支旋回表现为滨太平洋构造域的活动特点,形成了鹤岗隆起区和三江沉降带区。受其活动影响区内褶皱、断裂构造发育。石墨矿为区域内的主要矿产,矿床主要产于中-新元古界大盘道组中段片岩地层中,以长石云母石英片岩、石墨石英片岩为主要含矿层。矿体受地层控制明显,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形态多为层状、似层状,矿体与围岩呈整合接触,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型。所以中-新元古界大盘道组地层是寻找石墨矿产的有利地段。

二、矿床地质特征

1、地层

矿区内主要地层为中-新元古界大盘道组,分布于整个工作区内。岩石类型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斜长片岩、云母片岩、含石墨石英片岩、片麻岩和大理岩等。大盘道组地层受区内北西向F7、F-1、北北东向F-2、北北西向F-3断裂构造的影响,地层产状变化较大。在矿区南部地层总体走向240°-250°,东部和中部地层总体走向270°-300°,北西部地层总体走向330°-350°,倾角均为40°-65°。石墨矿体主要均赋存在大盘道组长石云母石英片岩、含石墨石英片岩地层中,呈层状、薄层状、透镜状产出。

(1)长石云母石英片岩,在矿区内大面积分布,为本区的主要岩石,呈灰-灰白色,粒状片状鳞片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岩石由石英、斜长石、钾长石、绢云母和石墨组成。石英:粒状,粒度小于0.2mm,无色,透明,干涉色一级灰,含量:40%±。钾长石由条纹长石和微斜长石组成,粒度:0.2-0.35mm,微斜长石呈格子双晶,微斜长石为主,含量:15%±。斜长石:粒状,粒度:0.2-0.3mm,聚片双晶,含量:5%±。石墨:片状及片状集合体,充填在斜长石和石英之间,含量5%±。绢云母:鳞片状集合体,含量:25%±。

(2)石墨石英片岩呈灰-灰黑色,鳞片粒状変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由主要由片状矿物石墨、白云母和粒状矿物组石英、长石组成。石墨:鳞片状,不透明, 片径在0.2-2.0mm,含量10-15%,白云母:细小片状,多为集合体出现,充填在石英之间含量25%;石英:它形粒状,粒度0.1-0.3mm,彼此镶嵌,含量约35%,长石:粒状,粒度0.15-0.35mm,含量约25%。

2、侵入岩

工作区内侵入岩不发育,仅见有中-新元古代混合花岗岩。岩石多呈岩脉或岩株状产出,大致沿地层层理分布,在矿区内混合花岗岩总体走向北东40°-50°,北西倾,倾角45°-60°。在矿区中部山脊处有一北西向长条状分布的混合花岗岩,长约1km,具有较强的靡棱岩化,与地层接触界限清晰。在矿区北部混合花岗岩总体走向北西300°-330°,北东倾,倾角55°-70°。岩石呈灰白色,粒状、片状变晶结构,蠕虫结构,岩石基体由斜长石、黑云母和石英组成,含量小于25%。脉体由3.0-5.0mm的石英、斜长石、微斜条纹长石和条纹长石组成,含量大于75%。岩石受应力作用产生碎裂,斜长石晶纹弯曲和错动,黑云母解理纹弯曲,裂纹发育,沿裂纹充填黑云母和绢云母。钾长石边部有蠕虫状石英,见磷灰石。不透明矿物零星分布,新生体中分布着古成体的岩块。区内混合花岗岩多呈脉状侵入石墨矿体内,对矿体有破坏作用。

3、构造

工作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主要由区域性断裂F7派生的次一级F-1、F-2、F-3断裂组成,各断裂主要特征如下:

(1)F-1断裂:分布在矿区中部,沿山脊鞍部通过,物探磁法反映出近北西向的串珠状磁异常带,断层走向北西290°,长约2.0km,被北北西向F7-2断裂错断,形成时代晚于北北西断裂。受其影响断层南北两侧地层产状发生明显变化,断层北侧地层走向110°-120°,北东倾,倾角45°-60°,断层南侧地层地层走向60°-70°,北西倾,倾角40°-65°。推测断层性质为张扭性。

(2)F-2断裂:分布在矿区西部,切割了中-新元古代混合花岗岩和大盘道组片岩、变粒岩。断层总体走向北东15°-20°,长度约2.0km。受其影响断裂两侧地层(矿体)走向发生明显变化,断层西侧地层(矿体)走向150°-170°,南西倾,倾角50°-65°;断层东侧地层(矿体)走向110°-120°,北东倾,倾角45°-60°。推测断层性质为压扭性。

(3)F-3断裂:分布在矿区东部,断层走向北东10°,该断裂错断了中-新元古代混合花岗岩和F7-3北西向断裂,断层东侧混合花岗岩向南位移,断层西侧混合花岗岩向北位移,断距约40m,其形成时代晚于北西向F7-3断裂。受其影响断层两侧地层(矿体)走向发生变化,断层西侧地层(矿体)走向60°-70°,北西倾,倾角40°-65°,断层东侧地层(矿体)走向90°-120°,北或北东倾,倾角40°-65°。推测断层性质为张扭性。

三、结论

(1)矿床主要产于中-新元古界大盘道组中段片岩地层中,以长石云母石英片岩、石墨石英片岩为主要含矿层。矿体受地层控制明显,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形态多为层状、似层状,矿体与围岩呈整合接触。

(2)中-新元古代混合花岗岩多呈岩脉或岩株状产出,大致沿地层层理分布,总体走向北东40°-50°,北西倾,倾角45°-60°,与地层接触界限清晰。矿区内混合花岗岩多呈脉状侵入石墨矿体内,对矿体有破坏作用。

(3)工作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主要由区域性断裂F7派生的次一级F-1、F-2、F-3断裂组成,断层性质为张扭性断层。除上述断裂构造外,大盘道组地层中的层间破碎带极为发育,常见有断层泥及构造角砾。

参考文献:

[1]高原冰.内蒙古查干文都日石墨矿成矿条件与找矿预测[D].吉林大学.2019年

[2] 柴静,刘树友.鸡西柳毛石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J].  黑龙江地质. 1992 (02)

[3]高原冰.内蒙古查干文都日石墨矿成矿条件与找矿预测[D].吉林大学.2019年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