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中职教育体系中,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和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中职学生的就业环境和市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提出了更高和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中职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发展需要。因此,必须结合时代的特点,对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进行规范和完善,引进各种新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切实提高教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一、中职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一)有助于明确学生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
中职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对社会和行业岗位的了解不多,这就导致了很多中职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毕业后的工作岗位和就业方向都是茫然的,很难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规范。而过去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主要是从集体和宏观的角度来进行的,将行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起来,让学生们能够对工作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比较茫然的,很难从这些知识中掌握到重点和核心的信息。因此,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改革和优化工作,站在学生的个性化方面,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多角度地给学生讲解岗位工作信息和发展信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并在今后组织中进行针对性更强的训练和学习,进一步激活自我价值!
(二)有助于学生专业素养培养
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是以社会发展为基础,以专业发展需求和发展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素养,这与中职专业课的教学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以促进专业课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而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新时期,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中职各专业的教学目标也在不断完善,各专业的教学目标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逐渐成为各专业教学的核心目标,包括帮助学生获得足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完善的专业思维和想好的习惯意识,促进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等。
二、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研究
(一)引导学生认清自我,思考职业规划
中职学校的学生主要以农村地区的初中毕业生为主,他们通常在十五六岁的年纪踏入校园,对社会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很多学生在入学之初,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缺乏明确的认识,思想上尚未形成清晰的职业蓝图。因此,他们对于中职阶段的学习以及未来的职业出路缺乏清晰地认识和规划。在校期间,由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较为淡薄,难以主动积累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使得他们难以从“学生人”顺利转变为适应职场需求的“职业人”。当他们进入工作岗位后,由于之前缺乏足够的职业准备和实践经验,往往难以适应岗位需求,容易受到挫折,难以持续积累经验。这种缺乏核心能力的状况,使他们在人才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所以,从新生入学开始,学校就应该给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客观、清晰的认识,理清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群和中职生在就业市场上的位置,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并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并考虑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个人发展规划。
( 二)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在大一入学时,职业规划课程是必不可少的。完成一学期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后,学生们应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劣势,深入思考“我喜欢做什么”“我适合做什么”以及“我能做什么”等问题。制定规划时,学生应发挥个人优势,尽量细化规划内容,并设定明确的时间表,以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同时,学生还需结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考虑产业发展趋势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确定职业发展方向。职业规划既要立足现实,冷静评估自己的现状,又要着眼未来,清晰地看到个人的成长潜力。通过这样的规划,学生将能够更好地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职业规划是大学生对未来的向往和预测,要想实现自己的蓝图,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提升就业质量,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实现终生学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每个人一生只从事一种职业的可能性已经降低了,唯有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快速的职业进化,同时也能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激励学生做好就业后的“职场学习”,引导他们围绕着明确的职业目标奋斗,激励他们勇于面对变化、适应挑战。
(三)将成功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之中
中职学生在过去的经验中,成功经验比较少,缺乏自信心,导致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高,对自己的前途也不抱太大的希望。所以,教师要把成功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去。运用教材中的励志故事,设疑问法,激发学生对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帮助其调整心态;引导学生认识职业和社会,发掘成功机遇;通过介绍本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明白,中职生同样可以成功,也可以成功,从而增强他们的职业自豪感。
社会实践活动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工作环境,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真正体会到完成一项工作所带来的成就感,增强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的自信心。在社会实践中发现了自身的优点与不足,重返校园后更有针对性地学习目标,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成效。在社会实践中,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职业规划,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职业规划。教师与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实践渠道,为他们创造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都不一样,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使他们明白自己的事业成功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就感。
结语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将来的劳动者,是社会进步的潜在力量。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要想成为高素质劳动者、技能型人才,才能在社会中立足,获得认同与存在感,从而提升自己的就业质量,就需要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切实加深自己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和学习热情,从而增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杨法东.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影响因素分析[].就业与保障,2021(8).
[2]李倩倩.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研究[1].现代职业教育,2021(8).
[3]陈革.议题式教学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探索[J]广西教育,2021(2).
[4]方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接研究[J].时代教育,2018(7).
[5]姚贵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职教论坛,20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