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疆阿勒泰地区是我国多种金属矿的成矿带,该区域的板块构造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位置。经过多年的地质勘查工作,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总结出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多金属成矿带的成矿划分规律以及地质特征,从而为今后的多金属找矿工作提供支持。认真研究和分析此区域的地质特征,也为今后我国金属矿开采奠定基础,从而推动我国金属矿开发的发展,有助于提升金属矿开采的水平,促进我国矿产业发展。
1、多金属成矿区域的成矿背景
新疆阿勒泰地区处在欧亚大陆腹地位置,具体板块构造在西伯利亚板块和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的交界位置。此区域富含多金属矿产,是多金属的成矿带,在我国金属矿产资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此成矿带的北界是塔尔巴哈台至三塘湖复合岛带南界,西面的界限是准噶尔西北缘,保持着北向东的展布,哈萨克斯坦-伊犁古路北侧中大陆边缘为南部早奥陶世;中志留世洋壳是中奥陶世;进入到汇聚为晚志;张拉阶段是北部志留纪,在泥盆纪的时候出现洋壳,而石炭纪的时候转到汇聚。类型是火山复理石或者碎屑岩,在晚石纪的时期开始固结[1]。
2、地质特征
2.1岩浆岩的构成
第一类:火山岩,早期泥盆世的火山活动非常激烈,处于区域中部,特性是酸性,具体类型为火山岩、英祖火山碎屑岩、流纹岩;而泥盆系的火山活动,却不是非常激烈,仅为基本类型,凝灰岩地层和玄武岩地层。
第二类:侵入岩,依照特性进行划分,分别是燕山期的酸性侵入岩和海西期的侵入岩,花岗质的岩石,参有极少数的基脉。
第三类,脉岩,类型分别是长石、伟晶岩、石英钠长岩、石英斑岩等,此区域内斜长角闪岩以及辉绿岩脉,是由构造所控制,并没有很大的规模。基础部分在东南位置,然后为东北偏东,接着为前侵海西晚期,也就能看出,这是燕山早期产物。
2.2构造特征
此区域为阿勒泰的复式向斜,有着非常复杂的构造,并且断裂和褶皱发育比较明显。此区域褶皱形态呈现为,紧闭型线性背斜、向斜,低一级的则是褶曲类发育。譬如,石炭系的包古图组部分地层,在总体上看,就是变形非常巨大的褶皱,呈现出紧闭轴向,S-N向的褶曲;另外就是上石系的希贝库拉斯组,呈现宽缓复式背斜的构造形态,而因为后期的断裂构造对其产生影响,所以背斜的两侧并不是对称的形式。此部分断裂的分界应当以达拉布大断裂为划分标准,该部分向北的部分和北东向的部分是主要部分,还有北西向、东西向、近南北向,这里面的中西段,主要就是东西向以及北西向的断裂;中段则是康布铁堡组的岩体周围,分布的状态是环状分布断裂带;还有东段,其在阿勒泰镇组的北东方向的断裂上。除此之外,北西至北西西向的构造和北东-北东东向的构造,在南北向部位的主压应力作用下,形成了一对共轭构造,该部分为断裂带,并且发育非常良好,是一种右旋压拗性的断裂。接下来就是近南北向的构造,在包古图带上发育。此部分褶皱是希贝库拉斯的背斜,包古图组是核部,太勒古拉组是两侧。断裂的主要形式就是包古图断裂,呈现为北西西向张拗性的特点[2]。
2.3地层特点
主要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分别是泥盆系中统的阿勒泰镇组、泥盆系的下统康布铁堡组、志留系中上统的库鲁母提群。其中,第一种地层,是一种浅到中等变质的浅海和滨海相的碎屑岩以及基性火山岩等;第二种地层,将其详细划分成上亚组和下亚组;第三种地层,是对称分布,灰绿色和浅灰色的条带状的混合岩分布,外露的厚度大约有85米到850米。
3、成矿划分
3.1岩性的构造带
本区域之内,有着丰富的矿产,种类比较多,矿产中含有大量的黑色金属、稀有金属、非金属和贵金属,是非常珍贵的矿产资源。依据岩性特征划分,可依据的特点是岩石化学特征以及岩石组合,详细地分成3个岩性分布带,分别是斜辉辉橄岩-斜辉橄榄岩杂岩,地处南部;纯橄岩-斜辉辉橄岩杂岩带的下亚带,地处中部;纯橄岩-斜辉辉橄岩杂岩的上亚带,地处北部。
第一部分:此岩相带地处超基性的岩体的南边缘位置,此岩性的主要包含了斜辉橄榄岩、斜辉辉橄岩,还有少量的纯橄岩,特点是偏酸性。
第二部分:此岩性带存在着三个相互连接不到一起的岩带,其一,东边那一支处于多金属矿矿群的北部,在岩体北部,与上盘非常靠近。地表上的露出范围比较小,大约也有500米长和200多米的宽。其二,南边那一支地处多金属矿矿群的西面,以岩体为南边的界限,经多金属矿矿群的南边,朝着西向进行延伸,大约有500米宽和700米长。具体倾向为北西,朝着下方延伸到南西向,并朝下有300米的深度。此部岩性为斜辉辉橄岩、纯橄炭,与区域北部做比较,是纯橄岩和斜辉辉橄岩的岩带,并属于上亚带,并且此区域的矿产中含有大量的纯橄岩,含量比较多,规模也足够。而在北东向的南西部分矿体的规模非常大,存储量也就更多[3]。
第三部分:此区域岩相带分成两组,南部一组,北部一组。北部以多金属矿矿群的东边为起点,扩散到西经的多金属矿矿群的西边。长度是2千米,露出地表的宽度大约有20米到280米;地下深度可达600米。南部一组从多金属矿矿群的东边到岩体的边界,西经多金属矿矿群都在此范围,多金属矿矿群的北部北界同北支连接。长度超出5千米,宽度大约有100米到200米之间,深度到基底。此部分岩性特是纯橄岩、斜辉辉橄岩,规模比较小,并且纯橄榄岩不是很多。
3.2含矿的构造带
此区域分成两个含矿的构造带,分别是北部和南部。其中北部的含矿构造带位于岩体中的纯橄岩-斜辉辉橄岩杂岩带的上亚带,集中多金属矿矿群,其他则只是零星矿点。南部的含矿构造带位于岩体中的南部纯橄岩-斜辉辉岩杂岩带的下亚带,成矿规模可观,并赋存萨尔托海岩体的矿群。
其中南部的含矿构造带在延伸的方向上一致于岩体延伸方向,并且岩石的组合构成非常复杂,呈现为纯橄岩的离体分布状态,相数比较多,并且内部有金属矿的部分,其岩性的变化非常复杂,有一些辉长岩脉,构造带中岩石表现出强烈蛇纹石化的碳酸盐化。另外,构造带的构造发育非常突出,片理岩化的表现突出,在局部为部位可以看见断裂发育;矿群分布的主要位置都在构造带中下部位,特别是岩体较大的部分;延伸方向比较特殊,深部的矿体有着非常明显的规模。最后,含矿构造带呈现高磁低重的特点,高磁的中高磁位置是矿体主要存在区域,低重却相对于比较高重[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阿勒泰地区的多金属矿产的开发,一定要以详细的地质特征勘查分析为基础,总结出此区域的成矿划分规律,才能科学地进行开采工作,进而保证采矿的品质,才能在更大程度上丰富我国金属矿产资源。
参考文献:
[1]牛木沙.新疆阿勒泰市锡伯渡磁铁矿点地质特征[J].新疆有色金属,2020,43(05):31-33.
[2]曹亮.新疆阿勒泰市喀拉哲腊-那林卡拉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J].新疆有色金属,2020,43(03):33-34.
[3]张学文.新疆阿勒泰市哈腊苏地区铅锌矿区域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J].世界有色金属,2020(08):70-71.
[4]张永智.新疆阿勒泰哈腊苏—巴斯铁列克一带钨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9(1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