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主要围绕工业园区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工作方法展开论述。对排查过程进行系统梳理,对排查范围进行明确界定,对排查清单进行科学制定,对采样与分析进行科学实施,对整改与长效机制的建立进行重点监督,力求形成一套高效全面的土壤污染隐患排查体系。以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现场勘测资料数据分析等多种手段,保证排查工作的精确性和科学性,为工业园区土壤环境的安全管理提供有力支撑。并着重强调对整改与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视程度,以促进园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促进经济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1.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的原因
开展工业园区土壤污染隐患排查的工作,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工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大量的生产活动,这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土壤污染的风险。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的原因,部分工业园区可能存在着未被发现或未得到妥善处理的土壤污染隐患,如果这些隐患得不到及时的排查和处置,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身体健康将构成严重威胁。第二,在监管缺失或企业环保意识淡薄的前提下,部分工业园区可能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这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难以弥补的损害。第三,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累积性和难以逆转性等特点,一旦污染形成,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修复,且修复效果往往难以完全恢复原有土壤功能。
3工业园区土壤污染隐患排查的工作方法分析
2.1隐患排查范围确定方法
首先要根据地理位置、产业类型、历史沿革、环境敏感点等因素,对工业园区土壤污染隐患排查范围确定方法进行全面分析。一般情况下,公园的边界范围应首先明确,包括全部生产区、仓储区、附生产区以及公共管理和服务区域都应明确边界范围。随后,根据重金属排放企业、有机溶剂使用单位、危险废物贮存处理设施等园区内各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原辅料使用、废料处理排放等情况,对土壤潜在污染源进行了认定。同时,还要考虑水源地、农田、居住区等环境敏感点,以及历史遗留污染地块或事故隐患点等园区周边区域的环境状况,确保排查范围对可能波及区域进行全面覆盖。在划定调查范围时,为确保调查工作的科学性,还应参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行业标准等进行。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综合确定最终排查范围,并结合现场勘查和收集资料,为后续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2.2隐患排查的工作方法
工业园区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工作方法需要系统细致,首先要根据前期确定的排查范围,按照详细的排查方案,组建由多领域专家组成的专项工作组,包括环境科学、土壤科学、化学等方面。通过查阅企业环评报告、排污许可、环境监测数据等资料,采取资料收集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初步了解土壤污染状况;同时,对污染隐患区域,采取现场踏勘、采集分析土壤样品等方式开展实地核查。在采样过程中,本着科学布点,规范操作的原则,做到了采样有代表性,采样有准头。对采集到的土壤样品,采取理化性质检测分析、重金属检测分析、有机污染物检测等项目,送合格实验室检测分析。此外,还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展空间分析,绘制土壤污染分布图,结合检测结果对污染现状和空间分布特点进行直观展示。对排查出的高危区域和潜在污染源,依据数据分析评估,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和修复意见。
2.3隐患排查工作注意事项和整改要求
在进行工业园区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工作时,需高度重视多项注意事项与整改要求,以确保排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后续整改的有效性。首先,排查工作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确保所有操作合法合规,数据真实可靠。同时,需注重前期准备工作的充分性,包括资料收集的全面性、现场勘查的细致性以及采样方案的合理性,以避免因遗漏或偏差导致的排查结果不准确。在排查过程中,应强化安全意识,确保人员与设备的安全,特别是针对可能存在的高风险区域,需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另外,加强与园区内企业的沟通协调,确保排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引导企业积极配合,主动提供相关信息。针对排查发现的隐患,需及时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措施、时限及责任主体,确保隐患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步消除。
2.4排查清单制定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排查清单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在制定排查清单时应首先对园区的整体布局功能分区企业类型和分布状况等进行了解,以确保清单覆盖所有的潜在污染源和风险区域,方法上可结合历史资料政策法规行业标准,运用分类列举风险等级划分等方式,逐一列出可能的土壤污染隐患点,如化工企业的原料储存区废弃物处理设施生产废水排放口等,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地图上对这些隐患点进行标注,以形成直观的排查路线图。同时也可结合当前环保政策,对已确定的污染源及治理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排查。制定清单时应注意:一是保证清单的完整性,不能漏掉重要污染源;二是重视清单的针对性,根据园区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化设计;三是保持清单的动态性,随着排查工作的深入和园区环境的变化,对清单内容适时进行调整和更新,使之与实际情况相适应。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园区的环境保护工作。
2.5监督企业整改,建立长效机制
对排查中发现的土壤污染问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督促相关企业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对整改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并实行严格的跟踪督查机制,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同时,对未按整改要求落实的企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并责令其继续整改直至达标,从而保证土壤环境的持续改善。另一方面,建立土壤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对促进园区建立土壤环境管理制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要对园区的管理部门企业以及第三方机构明确职责和义务,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同时,加强土壤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提高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健全土壤污染防治风险防控体系,做到防患于未然。另外,为促进园区的绿色化循环化改造,引导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从源头上降低土壤污染风险。
3结语
总之,在工业园区土壤污染排查工作中,将采取科学的办法对污染隐患进行系统的排查和有效的应对措施加以应对。为维护土壤环境的安全与稳定奠定坚实基础的是今后的工作重点之一。为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长效管理机制提供有力支撑,以利于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为有效治理土壤环境污染问题共同为绿色家园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共同的期待和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显辉,刘园,彭园花.浅析工业园区土壤污染隐患排查的工作方法[J].当代化工研究,2022,(16):77-79.
[2]余娇,陈立军.煤化工行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要点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2.41(02):164-166
[3]高碧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2.(02):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