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中的作用分析
王红玲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红玲,. 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中的作用分析[J]. 心脑血管病研究,2021.11. DOI:10.12721/ccn.2021.157105.
摘要: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经常在医学临床治疗中使用的药物,有较为悠久的使用历史。在现阶段,有关使用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当中进行预防的实验研究开始日益增多,究其原因,大体是因为随着人类生活作息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罹患心血管类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也正因为如此,有关研究者开始研究如何使用药物来为潜在患者预防心血管类疾病的发生。但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的同时是否会引发负面效用,仍然是需要进行分析与研究的问题。本文将对这类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阿司匹林;心脑血管疾病;作用分析
DOI:10.12721/ccn.2021.157105
基金资助:

引言:由于心血管疾病的致死率较高,因此在医学界,心脑血管类的疾病一直都有极高的关注度。就目前我国的发展情况而言,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变大,人们身体健康情况显得于法不容乐观,与压力相对应的不良生活作息,导致许多人的身体都开始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诸如高血压、高血脂等。而高血压、高血脂也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一大重要因素,因此相关研究者们开始对心脑血管疾病日后的发病率增长速度进行估算,估算结果不容乐观。针对这种情况,使用阿司匹林来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显然是种较为行之有效的办法。由于阿司匹林不仅能够止痛,还能够有效的进行血栓抑制,故而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当中能够起到十分明显的效果。但就目前而言,阿司匹林仍然是心脑血管类疾病二级预防使用的药物,关于其预防效果是否能够是其达到一级预防的地位,还需要进行充分的研究与讨论。

1 阿司匹林的使用历史概述

阿司匹林的使用历史十分悠久,大体上可以追溯到公园前5世纪,这就意味着阿司匹林的使用是有相当悠久的历史了。当时的人们会使用白柳树树皮当中的一种提取物来进行镇痛,但是大家并不知道那就是阿司匹林。一直到了19世纪,欧洲的科学家才对白柳树树皮当中能够起到镇痛功效的组成成分进行证实,这种成分是水杨酸。再后来,有关科学家开始实现脱离白柳树树皮,直接在实验室里进行乙酰水杨酸的合成,这种药物能够产生绝佳的镇痛效果,这便是如今的阿司匹林。但是在那时,有关研究人员只发现了阿司匹林的镇痛功效,并未发现阿司匹林的凝血功效。一直到上世纪的九十年代,有关科学家才发现阿司匹林可以用来进行心脑血管类疾病的预防,于是阿司匹林的药物研究,便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2 阿司匹林的相关研究概述

由于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已经有科学家发现阿司匹林可以被广泛的运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当中,故而阿司匹林咋心脑血管类疾病的预防中,已经取得了二级预防的地位。在医学治疗中,存在着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以及三级预防的分别。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所谓一级预防,指的是在有关人群有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的潜在风险,但并没有正式触发该类疾病的情况下,使用相关的措施对可能触发该类疾病的风险因素进行抑制,就被称作一级预防。而所谓的二级预防,指的是有关患者已经确定患上了心脑血管类的疾病,通过相应的预防措施,来预防病情急剧恶化,争取使得病情得到控制。而所谓的三级预防,指的是在患者已经进行了相关病症的治疗过后,使用相对应的药物来帮助患者降低病症再次出现,以及相关并发症出现的概率。而所谓的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处于二级预防的地位,即阿司匹林能够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触发该类疾病时,帮助抑制以及延缓病情。目前的医学界正在就阿司匹林是否能够作用于一级预防进行研究。为此,相关的研究者们进行了各项研究实验数据统计。

由于心脑血管类疾病在触发前会有一些较为明显的危险因素,诸如血管内有血栓,患者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病。因此有的研究者对进行血栓预防测试的患者进行了阿司匹林治疗,结果发现大体有20%的有效率。换句话说,使用了阿司匹林进行血栓预防治疗的患者,患上心脑血管类疾病的概率要下降20%,这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当然,还有的研究者对罹患高血压的患者在治疗研究问题上引导部分患者接受了少量的阿司匹林药物治疗。结果研究显示,使用阿司匹林进行高血压治疗的患者,其在治疗过程完成后罹患心血管类疾病的概率大体上要减少15%,而心肌梗死发生的概率要减少大约36%,这也就意味着阿司匹林确实能够在心脑血管的预防中起到良好的效用。

3 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中的使用

由于阿司匹林通常作用于二级预防的过程当中,因此大多数人已经对阿司匹林的使用形成了思维惯性,认为阿司匹林只有在症状得到确定,甚至心脑血管疾病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身上使用,才能够起到较为明显的效果。然是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由于我国的缺血性血管类疾病在现阶段的触发概率明显呈上升趋势,而阿司匹林的使用是能够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的,因此有关医学研究者应当及时对阿司匹林的使用进行推广,使得民众对阿司匹林的治疗使用印象发生改观。但是由于阿司匹林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及肠胃系统有相关病症的患者在进行阿司匹林药物使用时,会有较为明显的不适感,故而有关医护人员在给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药物选择时,应当根据各人的体质与身体状况来进行恰当的药物搭配。对于肠胃系统存在问题的患者,应当让他们选用肠溶性的阿司匹林来进行治疗。肠胃系统存在疾病的患者倘若使用肠溶性的阿司匹林,其不适症状能够得到较为适当的缓解。这个问题假使能得到解决,那么阿司匹林就完全可以在一级预防的过程当中进行使用。这就意味着,有关医护人员不仅仅要在已经确诊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群中进行阿司匹林的应用,还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可能触发心脑血管疾病可能性的潜在患者群中进行运用。当然,在潜在患者群中的使用,与在确诊患者群中的使用还是有较大差异的。在潜在患者群中的使用,需要严格的控制剂量,切不可使用过量。再者,由于阿司匹林的使用会让肠胃系统存在问题的患者产生较为明显的不适,故而对于患者以及潜在患者而言,最佳的药物服用时间是在餐前,在餐前进行服用,能够帮助相对应的患者降低不良反应的感觉。当然,虽然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中能够起到较为明显的效果,但在一级预防中所起到的效用并没有那么明显,故而对于有关患者以及潜在患者而言,在发病前或者发病早期进行阿司匹林的服用的习惯,应当要注意长期保持,只有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才能够起到较为明显的效果。当然,由于各国的研究进度存在差异,故而有关于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当中的一级预防,世界各国并没有取得统一意见,但是由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罹患人群呈明显上升趋势,故而有关医学研究者应当对阿司匹林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

4 结论

阿司匹林拥有十分漫长的临床使用历史,但其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中还未曾各国医学研究者获得一致的认可。有关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类疾病的一级预防中能够起到的治疗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临床试验进行认证。但是不论如何,其在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当中能够起到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希望在未来能够在有关研究领域得到较为明显的发展与突破,使得心脑血管疾病的罹患人数的增速得到控制。

参考文献:

[1]陆佳楠,张建民.脑血管病防治:从心脑血管病联防联治谈起[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1):25-37+42.

[2]黄选海.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预防与治疗作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8):166.

[3]潘小波.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阿司匹林治疗依从性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19):9-11.

[4]刘继伟,刘娟.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04):2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