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教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1.1就业岗位需求现状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第一步,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的普惠性和普惠性水平是我国“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中的主要目标, 要求2025 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 9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 85%以上,实现学前教育全覆盖。在幼儿园幼儿中,公办园所占比例在全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 50%以上。据数据统计,到 2020 年,全国幼儿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 85.2%,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 84.7%,有效缓解了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等老大难问题。对此,幼儿园中仍旧需要很多幼儿教师加入到岗位当中,近年来虽然我国生育率逐渐降低,学龄前儿童数量相比之前有所下降,但对于幼儿教师的需求近年来未曾减少,以A市某中职院校为例,其2024年毕业双选会中,30余名学生均找到了对应工作,且工作均来源于A市各大幼儿园,由此可以看出,对于目前的学前教育专业,就业仍旧存在缺口,依旧需要很多人才加入到其中。
1.2学生就业能力现状
近年来,幼师群体素质总体下降,新闻中反馈出的幼师群体文化基础水平薄弱、业务能力差、师德师风问题严重等问题,也在不断出现。幼师生当前的主要矛盾在于文化基本功不扎实,专业理论课薄弱,且缺少“教育”的底蕴,失去了育人的灵魂。同时还发现幼师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这样的幼师培养出来的幼教师资,和社会更新换代的要求是比较符合的。
2.幼教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职业能力竞赛
2.1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职业能力大赛比赛内容会根据工作中真实环境设立,通过模拟幼儿园环境,让学生在比赛中练习专业能力,起到以赛促学的作用。例如:边弹边唱、讲故事、保育实操等项目,让学生直接与幼儿园工作接轨,为其之后工作奠定专业基础。
2.2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
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通常以团队或个人的形式进行,学生在赛过程中需要与队友或合作伙伴进行沟通协作,共同完成比赛任务。这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参与大赛的过程还能使学生对幼教行业的职业规范和要求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上发挥积极作用。
2.3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大赛以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思维为出发点,以激发学生对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的探求为主要内容;既锻炼了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又使他们通过实际练习得到动手能力的锻炼与增强;使同学们在学习中不断开拓自己的思路,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使大赛真正成为学生能力提高的一个载体。因此,可以说大赛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次大检阅。
如参加的才艺展示项目要求结合幼儿教育中已有的传统艺术形式进行发挥创意;参加的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项目要求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已有的实际观察情况,提出具有个人见解的分析和解决方案,并对实际观察情况有深入的剖析。通过上述两个项目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中进一步锻炼了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2.4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职业能力大赛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也为同学们的学习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同学们通过比赛,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可以认识更多的同行和用人单位。这给学生今后就业提供了更多拓宽道路的机会和选择机会。
3.以就业为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大赛实践策略
3.1 明确大赛目标
职业能力竞赛要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明确竞赛目标和定位。大赛应紧密围绕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设置符合行业需求的比赛项目,确保大赛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1.1大赛目标
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促进就业为目标,紧密结合学前教育行业需求和岗位标准,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比赛项目。
3.1.2比赛项目设置
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要求学生根据幼儿所处的年龄段,根据所给的主题,设计教育活动并加以实施。
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分析孩子的心理和发展需求,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才艺展示:展示包括弹唱、舞蹈、绘画、手工制作等在内的学生艺术素养和特长。
3.1.3 大赛组织与实施
为确保比赛活动公平、公正、公开,制定了详细的竞赛规程和流程。
本届评委团将邀请幼教领域的专家、老师以及园长作为评委团,以确保评委团的专业性、权威性。
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做好竞赛活动的宣传动员工作。
3.2加强赛前培训
赛前培训是增强学员参赛能力、提高比赛效果的重要环节。中职院校应组织专业的师资力量,对参赛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指导。培训内容应包括确保学生在竞赛中充分发挥潜能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素养培训、心理调适等多个方面。此外,学校将其拆分成校级小项目赛事,鼓励学生全员参与。校级职业技能比赛是众多学生最容易接触到的赛道,辐射范围广,学生均可以主动报名参加,动员学生踊跃参加。定期开展校级幼教专业技能大赛,深化园校合作,邀请优秀园长或幼儿园教师担任大赛评委,与校内专业教师一起,提高校级大赛的专业性,通过大赛的举办,促进幼教专业技能大赛的成功举办。
3.3增强教赛融合
一是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要结合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进度安排等要素,突出赛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征,将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内容与三年总体教学计划相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二,课程标准要体现出赛教融合的特征。将竞赛项目内容与岗位技能、课程标准对接,明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标准与目标、课程结构与内容、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内容,依托技能大赛,修订完善课程标准,实现竞赛与课程教学一体化。
3.4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一条重要道路。中职院校联合举办职业能力竞赛,应与用人单位积极建立合作关系。中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调整,了解用人单位用人需求;正确认识幼儿园在育人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价值,打破传统职业院校本位的模式。建立园校合作机制,是为了追求幼儿园在育人过程中强化主体地位,双方共同进行“双场教学,双导师联合育人,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实行双主体评价”的双元育人制度的育人目标的设计和运行。
4.结论
学前教育专业就业仍旧未来可期,有很多进步空间,专业毕业生素养也可以进一步提升。以就业为导向的幼教专业职业能力大赛,对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推动。中职院校要重视职业能力大赛的举办和实践研究,通过明确大赛目标,强化赛前培训,健全竞赛机制,加强校企合作等措施,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幼教行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