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影像在土地变更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龚厅 周应辉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龚厅 周应辉,. 遥感影像在土地变更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土壤,2023.10. DOI:10.12721/ccn.2023.157049.
摘要: 在当前城市快速发展阶段,土地资源是不可或缺但有限的资源,因此促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是未来土地管理工作的趋势和方向。要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需对土地利用的全过程进行跟踪与监管。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遥感影像在土地变更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分析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 遥感影像;土地变更调查;动态监测
DOI:10.12721/ccn.2023.157049
基金资助:

随着科技进步,遥感影像的技术也在不断完善与发展。遥感卫星技术所获得的资料十分真实,高分辨率遥感资料既能全面反映国土资源的现状,又能为有关部门的科研、调查提供精确的资料,可以对土地的真实状况和变化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而且遥感影像成本低廉,对国土资源的调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土地资源调查中遥感影像的作用

遥感影像技术与其他调查技术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前者能让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数据信息,而且这些数据信息有较高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所以在土地资源调查工作中,应用影像遥感技术可以拓宽视野,不仅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准确定位的效果,还能为后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主要是因为遥感影像技术能充分发挥卫星遥感技术的稳定作用,可以通过电磁波更加清晰地展现各种画面,工作人员也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土地边界。由于我国部分地区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较为复杂,应用卫星遥感影像技术不仅能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能将野外工作转移到室内开展,在降低整体工作强度的同时,突破外部环境的限制,调查单位不需要花费较多的管理费用。另外,工作人员应用这种技术还可以提高勘察质量和效率,缩短勘察工作所需时间,最终形成动态性地区地形监测模式。

2 遥感影像技术

2.1遥感影像矫正

工作人员应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相关遥感影像信息,充分掌握大地水准面和坐标系的标准以及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影像中物体的实际位置,严格按照现实环境几何坐标矫正遥感影像数据。一般情况下,影像矫正涉及较多步骤,第一步就是位置的计算,合理地选取位置是确定控制点不可缺少的环节,控制点的选择会对影像矫正精度产生较大影响。工作人员在选择控制点时要遵循易分辨、特征明显的原则,确保控制点在后续影像处理中发挥良好的作用,只有找准位置才可以开展相关的工作。此外,在选择控制点时还要在影像边缘留出一定数量的控制点,以降低误差产生的影响。

2.2遥感影像的识别

遥感影像的识别和判读会对相关工作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合理利用观察和计算机自动分类方法,然后从专业的角度对遥感技术监测到的影像进行合理的判读。工作人员在识别和判读时还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将人机交互的方式落到实处,不仅可以将多种影像信息有效转变为矢量数据和文本数据,影像的描述性和可视性也会得到提高。

3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常用的方法

3.1目视解译法目视解译法

往往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为基础,并对各地类解译标志给予充分明确,在遥感图像上划出各地类界限,并与各时相的遥感分类图进行对比。除此之外,GIS人机交互系统可实现自动化解译制图,以便进行大面积土地遥感解译。

3.2目视解译和计算机图像处理相结合法

这是一种既应用人工解译法,又紧密结合计算机自动分类的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变化类型的精度,提高效率。该方法在分辨率不高的影像信息的获取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分辨率低的影像提供的信息量不多,应经过影像进行融合。比如,多光谱影像与全色影像的融合,增加影像信息量,有了地形图DRG的辅助,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目标信息的不确定性,通过DRG图和影像的叠加对比分析,可将指导和定量的解译结合在一起。

4遥感影像在土地变更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

4.1严格的核查体系

国土调查是一项重要的调查工作,它对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采用“统一标准、实事求是”的建设模式,必须严格遵守“省级全面核查、国家复核”的原则,以省级为依据,科学地确定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同时,结合全国第一、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效率低、工作量大等问题,第三次国土调查采用各种新的数字化测绘技术,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市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有效地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测绘精确性。

4.2发现变化信息

这是提取土地利用信息的首要阶段,往往有以下几种变化信息的发现方式:第一种是多时相光谱数据直接比较法,该方式可分为差值法和光谱特征变异法。差值法按照一定差值图像发现变化信息。应用期间,应充分利用软件中的ARI功能,对各个波段数据产生的影响进行减法处理,进而能得到差值图像。与此同时,在多波段差值图像中,由于不同土地类型显示的颜色不同,排除掉其他干扰信息后,便可清楚了解变化的信息。差异主成法和差值法区别不大,具有相似的地方,即不同时相中各个波段的数据,都是利用软件中的功能实现减法。当相减完成后,可得到多波段差值图像,且两个阶段的遥感影像中的一些变化信息均被包括其中。图像通过主成分变换处理后,部分产生变化的信息往往会在第一主分量中集中显现,这种方式是比较准确的。主要因为,该方式可以将多个波段产生变化的信息集中在一起,但这一过程也很可能受一些因素的干扰。第二种就是对分类后的呈现结果进行比较的方法,该方法可合理分类每一个时相点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对比变化信息,这种方式往往对新旧时期的影像对比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该方式可将一些定量信息和变化类别分析出来,但操作步骤较多,工程量较大。

4.3地图校正模式

在对单一遥感影像进行实地调研和动态监测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发现,单一遥感影像覆盖的面积大约在几百平方公里。在进行陆地测量与动态监测时,利用航测方法获取资料点的坐标,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针对上述问题,将航空测量的野外模型转换成室内的图形模型,可以有效地克服上述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在应用office图形模型时DLG向量文档在地图修正中的应用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4.4不动产灭失导致的注销登记

因地质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导致的房屋灭失,抑或大量年代久远的危旧房屋被拆除。权利人或征迁实施主体申请注销,需要核实不动产是否灭失,如果有最新的遥感影像则能很好地判断申请办理的不动产是否已经灭失,为后续不动产办理提供依据。

4.5提高权籍调查质量和效率

自2015年全国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以来,不动产单元号在不动产登记中具有重要作用,大量已登记的房屋不动产单元号的编制就显得十分重要。由于我国近些年的飞速发展,街区及门牌调整十分普遍,给单元配号的准确性带来一定的麻烦。借助遥感影像可以很好地辅助判断单元号定位的准确性,减少不动产登记失误、辅助查找不动产实际位置。
结束语

土地利用现状的变化与其所处的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必须重视对土地的调查与动态监测。遥感影像技术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技术手段,既可以保证调查资料的准确性,又可以为自然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人口布局、合理、科学地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等方面提供参考,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土调查中,要充分利用遥感技术,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提高工作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王宗磊.浅谈卫星遥感影像在国土资源管理与调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32):236-237.

[2]杨笑尘.土地变更调查外业核查系统设计与实现[D].长安大学,2018.

[3]金泽华.土地利用常态化调查系统设计与开发[D].山东科技大学,2018.

[4]刘明亮,罗斌,廖丹霞.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探讨——以湖南省为例[J].国土资源导刊,2015,12(04):60-62+75.

[5]程瑜琪.遥感技术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5(06):149-15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