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相关资料显示,当前,国内的土地资源污染呈现出点多面广、复杂持久的特征,为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于土壤环境的关注程度,在前期工作中,采样布点环节要注重其位置和深度的选择,并且要依据该地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采样方案,合理布置采样点,从而才能切实地改变受污染地区的土壤质量,为我国的生态环保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1.污染区土壤环境初步调查采样的布设
1.1准备阶段
在调查的开始阶段,采样点位的分布和密度将会对调查研究成果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在样点布置之前,必须对现场进行详细的考察,并精准反映出现场的污染状况,相关人员可以利用卫星图、地下线路图、调查统计信息等方式来了解实际情况。同时,还要采用实地调查、人员访问、书面调研等方法,来掌握场地周边重点区域的分布信息。最后,通过现场调查发现,目前各个场地都存在着不同种类的污染,且由于场地地形的复杂性,形成了高危险环境和造成了污染物质识别困难,加之已有的环境资料并不完备,因此,在实际开始布点前必须要由主管人员深入现场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勘察,以把握场地特征,确定切实可行的布设方案。另外,在准备阶段中,需要了解污染场地过往的使用情况、现实状况和功能分区,以及周围的区域分布情况。因此有关人员要积极进行资料搜集、现场调研,保证能够采集到更多、更完整的污染区信息,重要的是对周围的生产、化学品研发储存的工厂位置进行熟知。
1.2布设要求
要严格按照取样点的布设规定落实工作,其包括:①采样点定位。在前期工作中,要尽可能全面、详尽地了解受污染地区的土壤状况。针对潜在的污染源以及地下水的变化情况,既要在主要污染源内进行监测、布点,也要在厂区周边与其有关联的区域进行布点;②采样位置选择。通过关注功能区的划分,按照厂区生产、工作、仓储等分区实行科学的布局,强化重点污染区的布设力度,提高布点检测的数量和密度。如果是具有高度危险性的区域,则通常采取随机布设的方法,例如:当该区域的污染种类较为复杂和繁多时,可先对其进行基本的判定,依据其在各种环境中所具有的危险程度来进行系统性布置;而对于其他较为重要的危险源,可采用专业鉴别方法,依据对该公司具体状况的把握,实行重点布设;③选择点位深度。在实际布点时,要注重点位深度的设置,尽量将表面采样的深度控制在0~0.2m之间,至于深层采样需与具体场地检测的结果相配合。
1.3布点流程
在前期工作完成后,要通过采集的数据和信息,来规划布点方案,并让专业的研究专家到实地来判定识别污染物种类,之后再根据其反馈意见进行方案的修改。在具体进行操作时,首先要通过现场考察,对布点技术进行初步的构建,在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后,再与地下线路的布设位置相结合,来调节相应的样点位置和具体数量,最后确定好布点计划。
2.污染区土壤环境初步调查采样
2.1采样准备
对于实际取样,需要制定采样方案、确定采样地点、以及采样的设备和仪器等,而这些工作环节要依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进行,包括采样目标、布点、样品存贮。其中采样点可以用现场调查和RTK软件来决定,还可以根据对采样现场调查的信息,选择所需要的资料和仪器,从而提升初调的效率。
2.2采样方法
污染区内土壤采样的方法包含表面采样和层状采样两种。第一种的采样深度要求在0~2m范围内,以深排污位置和对照位置为主;第二种方法又包括表层采样、中层采样和深层采样,其每层的取样深度取决于现场检验的结果。而在表层采样时,可以使用铁铲、竹片等工具,如果场地杂物较为繁多,就应该先将表面的植被与砂石清理干净,再进行采样工作。另外,层状采样主要是以钻井打井为主要方式,采用手工和机械两种方法来进行。通常,在土壤比较疏松的地区,采用的是手工打孔,但在进行打孔之前,必须先调查好当地土壤的强度。如果是在硬质地层取样,就必须在彻底清除表面杂质后,才能使用机器进行采样。其实践采样的具体过程为:
第一:选择采样地点,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采样计划,确定采样位置;
第二:将相关的工具、仪器、容器、标签等备好,以便收集表面或剖面的样本,之后应用PID检测仪对其进行处理;
第三:选取适合的容器放置、存贮采样样品,同时对其特征进行观察记录;
第四:清洁有关用具,还原现场,确保场地整洁、工具齐全。
2.3样品存贮
对于在实际场地采集到的样本基本上都是各有差异的,所以应当按照其不同的特征和种类选择与其相适应的存储方式。若按照种类进行区分,便应选用布料的封装袋对无机盐样品进行保存、制样、研究;对于挥发性比较高的样本,如VOCS、SVOCS等物质,应该被存放至密闭的玻璃器皿中,并将容器温度调节至4℃以下,放置在避光地点,防止发生氧化反应,之后要及时送至实验室检验。因为该物质的保存时间若大于7天,则很可能会因为其发生质变而导致测试结果不理想;针对地下水和重金属等物质特性,应将其保存在塑料罐内;对于含挥发性有机物的样品要使用顶空瓶储存;像PCBs、PAHs这种类型的样品,就需使用棕色玻璃罐来存贮。此外,在检验土壤污染程度时,通过对污染区进行实地考察确定污染来源,以便在样品存储时,可依据污染来源决定检验重点。
结语:目前,土地污染的覆盖范围较大,污染物质的种类杂多,所以需要尽快开展相关的干预工作,来改善污染情况。为做好前期的调查工作,就需要注意对采样点位置的科学选取和布局,在各个环节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制度,提高采样的质量和样品的代表性。在采样阶段,要根据区域状况来规划采样方案,并依据样品特点采用正确的存贮方式,实现以最小成本取得最理想的土壤环境处理结果。
参考文献:
[1]宋帅娣.污染场地土壤环境初步调查采样方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20(14):167-168.
[2]兰新怡.污染场地土壤初步调查布点及采样方法的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2):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