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发展现状与实践对策
王奇浩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奇浩,.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发展现状与实践对策[J]. 中国土壤,2023.12. DOI:10.12721/ccn.2023.157059.
摘要: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以及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乡村土地开发和利用日渐加剧,导致乡村耕地分布零散,乡村空间布局杂乱无序,存在大量闲置、低效利用的土地,而且整体农村生态质量持续性恶化,建设用地严重不足,非常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性实施。因此,需要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引领下,展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强化农田耕地保护力度,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高土地整体资源利用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从而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性改善。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现状;对策
DOI:10.12721/ccn.2023.157059
基金资助:

1土地综合整治转型构思

1.1以人为本

从以往的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来看,相关部门及单位将土地作为主要的工作对象,但是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逐渐将工作重心变成以人为本。土地作为联系自然生态与人类活动的一种媒介,表现出极强的动态性及联系性。传统的土地综合整治观念没有考虑到人与土地之间的共生关系,导致土地管理工作停滞不前,由土地带来的经济效能优势未能充分发挥。现阶段,新兴战略发展要求下,土地整治工作将重心转移到服务对象上,将有效保障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

1.2目标导向

由于传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局限性,导致耕地保护与城乡建设发展用地之间冲突频发,极大影响了我国城乡均衡发展、资源合理分配等工作的推进。在处理土地保护与使用的问题时,相关部门应统一管理农用耕地,重新开发荒地或废弃地,保证总体耕地面积的稳定性。同时,开发乡村区域的部分建设闲置用地,防止出现城乡建设发展用地侵占农用耕地的情况,避免发生矛盾冲突。

1.3统筹治理

传统的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通常采用分散式管理方法,不会干涉生态、生活、生产等综合性空间,使乡村区域的土地具有分散性特征。同时,乡村地区的土地整治工作所面对的服务对象具有多元化特征,由于缺乏相应的指导性建设方针,使现阶段的土地整治力度失衡,不利于提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成效,同时无法保证土地整治的工作质量。在全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下,土地的综合整治工作需要时刻做到对整体工作进行科学性规划布局,通过创新治理方式、建立综合整治体系,强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成效。土地整治工作需要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及单位协同发力、上下联动,提升土地整治工作质量,保证顶层设计的完整性、科学性,建立以生产、生活、生态为主要工作对象的三位一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办法。

2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发展现状

我国土地整治的主要对象在农村,随着耕地保护政策的不断细化、要求不断提高,借由占补平衡项目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建挂钩等项目的实施,极大地补充了耕地数量,为全国范围内城镇化发展土地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由于试点工作起步较早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国大部分地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仍处于实施方案编制阶段,在具体工作开展中也不能全面把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真正内涵,在财政资金拖入不足的背景下,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则成为项目实施所需资金的有效补充,但由于目前尚未有健全的政策和相关机制,社会资本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收益回报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但可以看到的是,我国目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仍处在起步阶段。在未来,全域土地整治工作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3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策略探究

3.1加大监管力度

在信息技术支撑下,构建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对相关数据进行全面整合,包含现状数据、规划数据、管理数据、社会经济类数据等,从而构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监管系统,在此基础上设置规划管理、项目管理、监测预警、统计分析等功能,这样可以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全过程进行动态跟踪管控,如立项、审批、实施、验收等环节。

3.2提升农业用地效能

首先,将土地整治工作的范围扩大到乡村产业发展的整个生产流程中,保证乡镇土地资源可以快速实现转型升级。通过不断创新、改善农业耕地的整体种植结构体系,引导并鼓励农民尝试多样的生产经营形式,激发特色文化产业对于相关产业的带动、促进能力,充分结合实际的产业发展需要,预先保留相应建设用地与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用地,保证产业升级与土地转型的共同发展,使农民增收与乡村产业复兴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带动的关系。其次,提高农业用地的利用率,落实土地整治工作。通过零散土地资源的整合归并,实现了乡村土地的功能性科学划分,并为满足企业不同的生产运作提供了便利条件。进行基础交通设施建设,保证交通的便捷性,将有利于实现分散土地的整合,使其与各农业设施用地进行有效串联,提升农业用地使用效率,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建设 。

3.3改善跨区生态问题

对现状进行分析可知,土地整治工作主要依赖于对土地进行科学性的开发、保护、调整、布局,保证土地资源的转型、重构。土地的重构是保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完整性的主要媒介之一,不同的土地使用方式将直接影响到本区域内的生态发展与产品供应情况。在进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时,地方需求、目标导向、经济利益之间存在差异化发展需要,导致土地整治工作忽视了自然规律与生态平衡的要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是人文与土地资源的协调化发展,是实现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方式,需要相关单位及部门树立明确的生态保护理念,从跨区域角度考量并强化生态服务能力。建立绿色发展机制与生态网络,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的合理布局,提升其环境承载能力。

3.4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是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基础与前提。要加大人才培训和再教育力度,结合实际工作需要,进行针对性、有效性的业务技术培训,既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理论基础,还要增加知识储备,强化其专业技术能力,同时需要引入案例分析方法,对典型案例进行拓展性分析,拓展知识视野,锻炼操作能力,使其对新知识、新技术进行全面掌握。此外,还需要强化后备人才培养力度,在高校设置相关专业,培养综合性、专业性技术人才,同时对高校人才培训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形成政、产、学、研、用等协同办学模式,能够真正培养专业性、实用性的土地整治专业人才,增加人才支持;要加大技术研发,为土地整治工作的综合开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各个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增加对科研人才的培养力度,对自主研究成果进行积极转化,为国土综合整治工作的创新发展创建良好的条件。

结束语: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农用地利用效率,实现整治区规模化经营,为下一步土地流转做好准备工作,而通过对现有建设用地整理,进一步推进了城镇化进程,农民进城务工意愿强烈,搬迁至新农村,各类公共配套设施有保障,提高生活幸福指数。此外,对煤矿塌陷区及当地生态进行修复保护,进一步提高了当地人居环境,提高适宜居住指数,也有利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同时,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乡村自然景观进一步得到保护。

参考文献:

[1]王维锦,李彬,喻军,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2(14):212-214+218.

[2]曾柳絮,宾联明,陈柯夫.耕地保护目标下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探究[J].国土资源导刊,2022,19(2):63-65+91.

[3]周文兴.田肥地沃水清河畅丽水市莲都区谋划推进碧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J].浙江国土资源,2022(2):57-58.

[4]王真.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21.

[5]房泰安.全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座谈会召开[N].黔西南日报,2021-09-07(00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