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矿物加工专业《矿物岩石学》课程教学改革
陈友良 樊晓萍 王纪镇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友良 樊晓萍 王纪镇,. 面向矿物加工专业《矿物岩石学》课程教学改革[J]. 地球科学探索,2025.3. DOI:10.12721/ccn.2025.157260.
摘要:
针对矿物岩石学课程的特点,探讨了教学中曾存在的问题,试图运用多种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加强实践环节教学、鼓励学生多方面参与等,达到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甚至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矿物岩石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DOI:10.12721/ccn.2025.157260
基金资助:2019 年校级慕课建设课程

在《矿物岩石学》的教学过程中,曾经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说教灌输式教学,学生主要被动接受传授的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这与很多国内外的教学理念有所区别,而且在学生以后的工作中体现的弊端更为突出[1]。本论文通过发现教学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内容游戏化、亲手制作模型视觉化、教学讲解重点的转移化、作业形式的多元化、学生“小老师化”等新的教学策略,使其运用到不同知识的教学当中,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以此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

2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

在《矿物岩石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的讲述课堂内容而忽略了学生的特点和个性要求。教学方法的不当,这会使得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矿物岩石学》课程原应该是本科阶段比较接近实践的专业课程,但由于受到固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约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没有很好的实现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的一体化。因而,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很快的适应工作的需要,严重影响了矿物加工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显然很难达到当前矿物加工专业的培养目标。

2.2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

《矿物岩石学》课程的现有教学模式,教师还是着重研究“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只考虑把问题讲深、讲透,而不考虑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的问题,不问对象,忽视学生个别差异。除此之外,这种传统教学模式还注重以课堂教学为主,强调教学必须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居于主体地位,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和评定等,都由教师决定。实践证明,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正在进一步侵蚀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它有损学生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总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

3. 改进的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特点,如缺乏主观能动性;对本课程的求知欲、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不佳,特别是缺乏独立专研、思考、自学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创造一种支持性、合作性、挑战性的环境,通过学生和教师的互动、研讨等鼓励学生去思考、探讨和分析问题,帮助学生发展适应环境变化的思维能力。

3.1教学内容游戏化

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原课程设置的宗旨多在于教和学,忽略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面对本教学中枯燥无味的知识很容易产生厌学的局面。将游戏形式引入到教学中是高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段之一。游戏化的教学内容,如针对常见矿物的特征设计挑战过关游戏和知识点竞赛,可以帮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各种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在学院购进了大量矿物标本后,通过标本分类游戏,加快学生熟悉各类矿物标本的速度。

3.2可视化教学

结晶学部分难在对教学内容的空间抽象性,因而充分利用模型能培养学生的空间立体感。除了教学现有模型和多媒体展示模型外,特别设计了学生亲手制作矿物晶体结构模型环节,使其更好的体会矿物的化学组成、形态、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还有动画模型展示结合实验室球体堆积制作共同学习球体紧密堆积知识点,从平面上的结点排列方式到三维空间上的结点排列方式形象的展示出立方最紧密堆积和六方最紧密堆积。

3.3 教学讲解重点的转移化

在矿物岩石学课程原教学中,矿物学各论部分主要讲解几十种常见矿物的化学组成、晶体形态、物理性质和鉴别特征等。通过改革,不再详细讲解每种矿物特征,而晶体结构如何决定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与晶体结构的关系成为教学重点。为了课程的延续性和趣味性,课程将涉及部分矿物的分选方式(如物理性质如何影响分选方式的选择),以及非金属的矿物加工利用(如其与矿物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关系)等。

3.4 作业形式的多元化

教学中通过围绕不同知识点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既开发了学生思维、又激发了学生兴趣。例如,为了帮助学生总结结晶学知识,引导学生绘制知识导图,找到凌乱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为了认识和学习如何描述常见矿物形态,布置了图形化解释定义的作业,从而牢固的掌握了矿物单体的形态和集合体的形态;鼓励学生发挥所长不拘一格的完成作业(如学生以漫画形式完成晶体性质的作业;以黑板报形式完成单形分类的作业等);为了提高学生兴趣,组织学生观看与本课程相关的科普纪录类影片并撰写观后感,帮助他们加深对矿物岩石学课程的了解,进一步体会本课程在矿物加工专业的重要性;在线预习的出现,很好的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4]。这种作业形式的多样,除了使学生加深了对枯燥无味的矿物岩石学知识理解外,又提升了自身的创新能力。

3.5 学生“小老师化”

 针对常见矿物的教学,以往主要以教师讲和学生学的方式,经过角色调换,改为学生教和教师被教的教学模式,从被动的学习到主动学习,从听众到亲手制作教学板书的演讲者,都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增强了自信心。

3.6 加强教学中的拓展延伸

  对于大学课堂教学,教师不该仅局限于对课本知识的剖析和讲解,还应该注意知识的拓展延伸。拓展对于矿物岩石学这门基础专业课程相当重要,除了体现知识的扩展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外,主要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比如在教学各类矿物知识时,结合本专业特点,适当增加一些石墨提纯工艺、金矿提纯工艺、硫化物类矿物的分选方式、硅酸盐矿物的改性、萤石和钾盐的分选方法等知识。

4.结束语

《矿物岩石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基础课,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这门课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增强了教学吸引力,使学生尽可能从抽象的理论教学中摆脱出来。此外,为了强化实践,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可以鼓励学生多去实验室外,还在理论教学的间隙,利用多媒体手段多了解一些和课程相关的知识,尤其是一些典型的矿物、岩石、矿石标本实体照片或录像。

参考文献

[1]曹秋香,吴志春,刘向铜.“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2):1-3

[2]张帅. 结晶学与矿物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8):200

作者简介

陈友良(1982年-),女,汉族,湖南沅江人,讲师,从事矿物加工专业教学工作,陕西西安市西安科技大学雁塔路58号,71005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