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环境管理对策研究
潘欣怡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潘欣怡,. 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环境管理对策研究[J]. 土壤研究,2023.5. DOI:10.12721/ccn.2023.157145.
摘要: 土壤与地下水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发展。我国针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开展得较晚,其总体情况不容乐观,一方面造成污染的原因日趋复杂,相关的监管体系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治理难度较大,污染防治工作的效果不明显。本文首先从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危害与来源入手进行详细的分析,紧接着提出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环境管理对策展开讨论与研究,希望能够给到相关专业人士一些建议和帮助。
关键词: 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环境管理;对策
DOI:10.12721/ccn.2023.157145
基金资助:

近几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各种工业生产规模在不断地壮大,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尤其是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不仅制约了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现阶段我国政府和生态环境保护部门采取了多项环境保护措施,并成了专项的机构和管理体系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问题进行监测和治理,并取得了一些成效。根据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规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存在着协调共生的关系,一方面土壤和地下水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共存,相辅相成,共同完成物质的循环和转移;另一方面如果土壤或者地下水其中任何一方被污染,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并且二者的恢复周期都较长,其自身的自净功能很难消除有害物质,因此必须要有效把握两者之间的协调共生关系,坚持防控和管理相结合的思维进行污染环境治理。

一、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危害与来源分析

1.1现实危害

土壤和地下水在遭受污染后,首当其冲受到污染的是农业生产,因为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而农作物的生长也离不开地下水的灌溉,因此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受到严重的影响,其质量和产量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作为食品原材料的农作物还会因其质量问题而危害人们的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其次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会威胁到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都会受到污染的影响而被迫中止生长,严重的还会造成其消亡,因此导致自然界的循环和自净能力大大削弱,进而进入到恶性循环状态,造成污染的进一步扩散。

1.2污染来源

通过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进行大量的调查、走访和监控发现,其污染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海水入侵,因地下水与海水相连接,在物理作用下海洋的咸水层不断地侵蚀陆地的淡水层,一些无机盐成分扰乱了地下水的水生环境,严重影响了地下水的水质,进而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②工业建设污染,其中工业垃圾的排放不仅包括固体垃圾也包括大量的工业废水,不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处理的废水中包含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机物,这些有害物质会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直接污染。另外大量大规模的建筑工程施工、软土地基的改造等等都会造成地基沉陷,严重影响地下水平衡,进而造成地下水污染问题的发生;③生活垃圾,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生活垃圾的排放数量在以惊人的速度上升之中,人类过度的排放与垃圾乱扔直接影响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生活垃圾中包含大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这些物质都不能被直接讲解,因此其危害性很大;④农业生产污染,现代农业生产离不开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因氮肥的用量过度导致土壤出现板结的问题,同时在降雨和灌溉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过剩的氮肥会下渗到地下水中,造成地下水污染。同时农药残留也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进而影响农作物的品质,严重威胁人们的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2.1 污染治理形势严峻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工业化生产对环境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同时因环保和排污管理工作不完善,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尤其是土壤和地下水资源。我国关于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工作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一些工业污水的排放造成的地下水污染问题凸显。尽管近些年来我国颁布和实施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因实施时间较短,企业和民众的责任意识较差,造成我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治理形势严峻。

2.2 污染问题复杂化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复杂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污染源复杂,主要的污染物不仅包括重金属、有机物、化肥、农药等等,而且还包含大量的微生物、病毒、细菌等;二是污染导致的问题复杂化,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生产和人们的饮食安全,而且还会诱发人类大量的疾病,如腹泻、肠道线虫、慢性中毒、恶性肿瘤等等,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2.3 监督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开展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时间较短,其监督管理体系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之处。首先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管力度较差,仍有一部分地区的污染防治工作监管存在着严重不足的问题,因此无法有效开展污染防治工作;其次管理机制有待完善,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需要科学、完善、合理的机制,部分地区因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造成各项工作的难以有效落实;最后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着对各部门之间职权分数不清的问题,造成相关防治和监管任务的无法有效落实,因此土壤和地下水的防治工作难以有序开展。

2.4 技术、设施和人员力量单薄

首先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专业性较强,需要较高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而一些县区监察执法队伍不仅专业技术较差,而且不具有相关的检测仪器,如土壤快速检测仪;其次污染防治设施不健全,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管理工作需要安装一些硬件设施,如水利截取装置、防渗透设施等等,进而实现对排放污染物的集中有效处理。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 污染防治工作更多的是理论宣传,缺少硬件设施建设与改造;最后缺乏专业的人员,由于污染防治工作的技术要求水平高,需要专业素质过硬的技术人员在现场进行识别和判断,但是在基层环保部门缺少这样的专业人员。

三、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环境管理对策

3.1 加强污染源头控制

要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头控制,一方面对已知的各类污染源进行控源计划的制定,明确控源时限、措施、责任单位等;另一方面要结合地方建设、粮食生产等划定区域,做好规划布局和粮食安全等环节的把关。同时要严厉打击非法排污、违规开发等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

3.2 提升防治技术层面

根据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调查和分析结果,积极地采取相关的措施来不断提升污染防治的技术层面。一方面要加强土壤与地面的防渗透设施的安装,降低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可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污染区域进行实验,采取修复与防治相结合的方式来不断提升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技术水平。

3.3 完善相关制度体系

首先构建完善的法律机制和体系,为环境保护部门的监察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和依据;其次要完善追责机制,明确污染防治工作的内容、权限、范围等,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审查;再次在法律的基础上完善环境管理制度,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理衡量标准;最后以防治工作为主,做到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实时观察、监测,为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基础。

3.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污染防治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现场分析、判断能力;另一方面要对工作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解析,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

结语:综上所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刻不容缓,要通过多种方式和技术手段对其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采取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通过加强污染源头控制、提升防治技术层面、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来不断提升环境防治和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胡一鸣.土壤修复工程中的环境污染防治与管理[J].当代化工研究,2022(7):69-71.

[2]任静,李娟,席北斗,杨洋,鹿豪杰,史俊祥.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2,24(5):161-168.

[3]马慧敏.工业建设用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策略[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2(11):106-10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