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朱含峰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朱含峰,. 土地整治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J]. 土壤研究,2023.7. DOI:10.12721/ccn.2023.157152.
摘要:
土地整治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升生态功能和改善水土环境,土地整治工程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稳定与恢复,提升区域生态环境的质量。土地整治工程对于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优化土地利用、提升生态功能和改善水土环境,能够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提升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这将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关键词: ​土地整治工程;区域生态环境;影响
DOI:10.12721/ccn.2023.157152
基金资助:

引言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加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成为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土地整治工程作为一项关键性的环境治理措施,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影响不仅限于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还包括生态功能的提升和水土环境的改善。土地整治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升生态功能和改善水土环境,土地整治能够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这将为构建生态文明、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助力人类建立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一、 土地整治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1. 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土地整治可以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通过对土地进行规划、整理和优化利用,可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首先,土地整治可以优化农业土地利用结构。在农业领域,通过合理规划和组织土地,可以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农业布局,实现农作物的多样化、适地性种植。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土地的潜力,提高农田的产出,并减少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同时,农业土地整治还可以提供现代化的农业设施和技术支持,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其次,土地整治可以改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整治可以推动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和土地开发的有序进行。通过规划城市用地,划定不同功能区域,如居住区、商业区、产业区、公共设施等,能够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空间的优化配置。同时,土地整治还可以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服务设施的覆盖率和效能,增强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此外,土地整治还可以推动生态保护与恢复。通过划定生态保护区、建设生态公益林等措施,对于生态脆弱地区和生态功能重要的土地进行保护与恢复,实现资源的合理保护和配置。此举有助于保护重要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综上所述,土地整治在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实现资源高效配置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优化农业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推动生态保护与恢复以及调整产业结构等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性。因此,在土地整治中,需要注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加强监测与评估,确保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善和资源配置的高效实现。

2. 提升生态功能,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土地整治工程可以进一步提升生态功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通过恢复和改善受损的生态系统,创造适宜的生境条件,为各类生物提供繁衍生息的环境。

土地整治工程可以恢复破坏的植被覆盖。针对退化的土地,可以进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工程,通过种植适应性强的本土植物,恢复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完整性。不仅可以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也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防治水土流失,并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庇护所。土地整治工程可以创造湿地和水域生境。湿地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通过修复和创造湿地,可以提供养殖、产卵和栖息的场所,吸引大量水生物种聚集。同时,湿地也具有调蓄水源、净化水质的功能,提供其他生态系统所需的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土地整治工程可以打造连接性生境。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建立生物廊道和连接生境之间的通道,促进生物的迁移和探索。这有助于维持物种的基因流动,避免遗传分化和物种灭绝。同时,连接性生境也提供了更广阔的生境空间,为不同物种的互动和共生创造条件。总之土地整治工程不仅能够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还可以提升生态功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通过恢复植被覆盖、创造湿地和连接性生境,以及提供物种保护和栖息地恢复,为生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和繁衍条件。这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土地整治工程中,需要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和方法,并加强监测与评估,确保工程的生态效益得以实现[1]

3. 改善水土环境,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土地整治工程可以改善水土环境,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工程手段,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水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水土保持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土地整治工程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土地退化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建设防治水土流失工程,如梯田、沟道治理、植被覆盖等,能够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防止水源地的泥沙淤积,保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同时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土地整治工程可以改善水质。在整治过程中,采取生态修复、湿地建设等措施,能够净化水体,提高水质。生态修复可以恢复土壤的自然过滤功能,减少农业和工业废水的污染物流入水体;湿地建设可以运用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净作用,去除水中的营养盐、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提高水质的净化能力。土地整治工程还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如节水灌溉技术、水资源配置规划等,可以降低农业和工业的用水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通过水土保持工程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水分的流失和蒸发,有助于实现节水目标。土地整治工程还可以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和水库等水资源管理设施,增加水资源的供给和储存能力。雨水收集系统可以收集和利用雨水资源,减少对地下水和表面水的依赖;水库可以调节水流量,保证干旱季节的供水需求,并用于农田灌溉、生态补水等用途,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综上所述,土地整治工程在改善水土环境、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水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可以实现水土保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因此,在土地整治工程中,应注重水资源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并加强监测与评估,确保工程的水环境效益得以实现[2]

结语

土地整治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虽然土地整治可以带来一系列的环境改善和生态恢复效益,但也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短期影响。因此,在进行土地整治工程时,应综合考虑生态保护和发展的关系,采取科学的措施和管理手段,确保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实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首先,土地整治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有积极的影响。通过整治工程,可以恢复和改善退化的土地,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提高土壤质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例如,针对河流湖泊的整治工程可以改善水质,增加水生生物栖息地,促进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流域综合整治工程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增加植被覆盖,改善水源涵养能力,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然而,在土地整治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潜在的负面影响。例如,土地开垦和填埋等工程可能导致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此外,土地整治工程可能引发土壤侵蚀、水污染等环境问题,特别是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需要在土地整治工程中采取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例如,在项目规划阶段,应充分评估生态环境风险和环境敏感区域,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防护措施,减少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同时进行生态补偿和植被恢复等措施,以保证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恢复。综上所述,土地整治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尽管存在一定的短期影响,但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并实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在土地整治工程中,需要坚持生态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确保土地整治的环境效益和生态红利的实现。只有在坚持环保的前提下进行土地整治工程,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王步远.土地整理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J].住宅与房地产,2020(21):61.

[2] 李树长.浅谈土地整治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生态文明建设策略[J].现代农业,2020(06):92-93.DOI:10.14070/j.cnki.15-1098.2020.06.07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