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现阶段,阿勒泰矿带已发现的矿化包括塔拉特铁锑矿、阿巴贡铜矿、特米尔特铜锑矿、萨勒阔布金矿、察夏钢铁矿化、乌拉斯沟铜锑矿、大东沟锑矿床等。受沉积相和后构造影响,上亚组地质构造沿途膨胀、汇聚。相应的成矿堆积出现在每个突起区域。
1阿勒泰地区概述
阿勒泰地区位于次大陆核心区,构造板块位于西西伯利亚板块和白俄罗斯准噶尔板块的交界,阿勒泰多金属材料成矿带是我国重点成矿带之一,该带以塔尔巴哈台-三塘湖复合岛弧带南界为北界,南界以西以准噶尔地西北缘为界,向东北延伸,南部早奥陶世逐渐成为白俄罗斯-新疆伊犁古陆北端的内陆边缘。中奥陶世和志留世为洋壳,晚志留世转为团聚体;北部志留系逐渐扩张,在石炭世出现泥盆洋壳,石炭纪转为团聚体,以活动火山复理石和碎屑岩构造为主,晚石炭世早期土壤发育。钾长石花岗岩在土壤中生长发育。在新大陆地壳生成后的活动期,陆内盆地和脊分裂阶段产生了大规模的推覆构造,具有控制部分矿产资源生成和聚集成铅、锌、酸化区的作用,并且铁和金等点集中。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区域地质构造包括志留统中上库鲁姆提群(S2-3kl)、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D1k)、泥盆统中军阿尔泰镇组(D1k)。物种占主导地位。S2-3kl以对称的形状遍布各处。浅灰色和浅绿色条纹混合岩为主要岩石类型,表观厚度约85-850m。D1k位于阿勒泰复合体向斜第二翼,针对上下两群进行优化。D1k为近海及滨海县相碎屑岩,浅至中度霉变,基性火山岩。它位于阿勒泰复合向斜的核心和第二翼的内端。是比较常见的褶状,径向NW(315)-SE,趋于NE,倾角为60°,轴长>50公里,西北方向的转折点在尤勒肯塔尔赛伊以西,东南距康利克泰以东约3公里。从岩心外侧开始的地质构造依次为D1k和D1k,S2-3kl。
2.2区域地球理化特征
(1)物性特征:该区为阿尔泰阶梯重力异常区,沿阿尔泰-富蕴向西北和东南方向成束扩展。异常值北低南高,梯度方向>1mgal/km,位于区域中部,它是正负极之间电磁场波动的面积,康布铁堡组磁化极强,中强磁铁成分异常。(2)化学特征:该区1:50,000的水沉积物异常紧密地围绕着阿勒泰复合向斜的两翼,呈半环状分布。异常主要元素的组成具有从Fe-Pb-Zn→Cu-Pb-Zn-Ag→Au-Pb-Zn-Ag组分→Au-Cu-Bi-Sb的转变规律。
2.3地质
该地区的关键结构是阿尔泰综合建筑向斜。该区构造复杂,褶皱、断层发育。区内褶皱形态以闭合线状背斜和向斜构造为主,二级褶皱生长发育。如石炭系包古图组整体地质构造由褶皱组成,变形明显,表现为相对封闭的径向和近SN向褶皱;上石炭统西贝库拉斯组主要表现为宽阔平缓的复式构造背。斜向构造,由于中后期断层构造更新改造,背斜两翼不对称。该断层大致以达拉布大断层为界。东北方向为主导方向,东西、西北和近南北相结合。中东断层以东西断层和西北断层为主。通康布铁堡组外围以环状分散断裂为主,东段以阿尔泰镇组东北向断裂为主。西北-西北向构造和东北-东北-东向构造是在南北主压内应力作用下形成的一对共轭构造。它们也是一组相对发育的断层,是右伸扭转断层。近南构造的重点生长和发展在包古图地区。关键褶皱为Hibekulas背斜,核心为包古图组,第二翼为Tailegula组。关键断层为包古图断层,为NW向拉扭断层。
岩浆岩。①火山岩。该区早泥盆世火山活动强烈,以酸碱性为主。关键是流纹岩、活火山碎屑岩和火山岩;泥盆纪火山活动相对较差。关键依据基本上是石灰岩和凝灰岩的地质结构。②侵入岩。关键是海西期和燕山期酸碱性侵入岩,及西山桥状岩层,也有少量中基脉。③脉岩。该区石英斑岩、石英钠长石、伟晶岩、大理岩、角闪岩、辉长岩脉受构造控制,经营规模较小。以东南为基础,其次是东北和东,海西末期侵入福建,这也是燕山的初始物质。
3原生金矿成矿区
3.1诺尔特金成矿带
该带呈一条狭长的NWW带,向东北延伸至蒙古族边境,北向南,以红山嘴断裂为界。海西期和燕山期,岩浆活动频繁而强烈,侵蚀了辉长岩、闪长岩等岩体。该带沿红山嘴—诺尔特断裂带,部分地区发现金、铁矿等多种金属矿化。
3.2哈巴河金成矿带
该带位于阿尔泰南部构造模块南部带的中西部,朝西进入了哈萨克斯坦境内,由于与额尔齐斯构造带相似,多种作业规模和韧性裂缝对金矿化具有直接操纵作用。研究发现,金矿化倾向沿哈巴河花岗岩和东格尔花岗岩蔓延。带内阿舍勒铜锌矿床含金,但铜锌矿床的成矿特征以活火山堆积射流型成矿特征为主,间接推断是否存在金铜锌矿床,有可能是在不同阶段产生的结论。
4含矿构造带
根据2014年地质环境整改调查、地质勘探精密调查和材料综合科学研究,再次选定2条含矿岩相带。各为北部含矿构造岩相带,散布于岩体中的斑状-斜交石复合体携带亚带。其中,经营规模较大的矿群仅有24个,其余矿群均为矿区。南部含矿构造岩相带,分布于岩体东南部斑岩-气候复合带下亚带,具有一定的成矿管理规模;在含矿构造岩相带南部,形成储集层萨尔托海岩体的重点矿群。①含矿构造岩相带散布于岩体东南部的斑状-斜辉石复合带下亚带。加宽方向与岩体加宽方向一致。岩层的组成比较复杂,含矿构造岩相带总数量较多,含矿区岩层变化频繁,平均区见辉长岩脉,含矿构造岩相带岩石有明显的蛇纹石化和无机盐化。②含矿构造岩相带构造发育片理明显,可见部分裂缝;矿体(群)的重点分布范围在含矿构造带的中下部,尤其是岩体相对较宽(或煤浆囊)区;在含矿构造带深处,深部矿体作业规模明显增加。③含矿构造与岩相带相匹配,高磁低重;矿体的关键分布范围是高磁介质和高磁场,低重力介质相对高重。
5找矿前景展望
断层构造带对金矿体具有直接的操纵作用。断层带是最终材料。它不仅是一种控金导矿结构,还是一种含矿结构。断层促进了矿物在几个活动时期的不断转移和积累,为金矿成矿营造良好的热液安全通道和沉积相。红山铜矿铁帽酸化带长约1500m。东南段38~68电线显著操纵了3个铜矿体。矿化已获得资源量332,333个。铁矿石储量2000万吨以上,经营规模已达到中小型。采用地质调查磁法对地表进行精确扫描,拟定出的AM-1 A级磁场异常在4~68线之间。长度为1500m,异常平均值T>3500nT,孕期磁场强度最高值为13815nT,铁帽带与铜矿体的配合情况良好。在异常内部结构中,存在多个异常低值核(T>3500nT),部分异常中心体有机融合为一个。
结语:
酸化带,特别是深层,是该地区成矿条件最好的地段之一,是该矿铁资源储量最可探、扩容的区域,勘探实践活动发现,铜矿体向深层的扩展较为稳定、清晰。拟以60线为起点和终点向东南方向深层仍有较大的找矿室内空间,资源储存能力有增加投资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李福林, 陈开旭, 李闫华,等. 乌干达优势矿产成矿地质特征及远景区划分[J].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19, 35(1):10.
[2] 白云, 周游, 潘寅,等. 东昆仑成矿带拉浪麦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分析[J].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1, 73(5):9.
[3] 王文青, 刘池洋, 王建强,等. 中国西北地区北部蚀源区铀含量特征及其地质,成矿意义[J]. 地学前缘, 2019(2):12.
[4] 邱学祥, 张庆新. 内蒙古敖汉旗白土营子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 西部资源, 2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