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溶血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的影响研究
霍小巧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霍小巧,. 标本溶血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的影响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2021.3. DOI:10.12721/ccn.2021.159025.
摘要: 目的:研究标本溶血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8年9月到2019年9月收集的86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将86例健康人随机分为溶血组与未溶血组,应用常规法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并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检验两组标本的肌酐、钙、尿素氮、葡萄糖等,分析两组的比对结果。结果:通过对比,发现溶血组和未溶血组的肌酐、钙、甘油三酯、尿素氮无明显差异(P>0.05);溶血组的葡萄糖、谷草转氨酶、甘油三酯、肌酸激酶、总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总蛋白数值明显高于未溶血组(P<0.05)。结论:标本溶血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有着很大影响,在检验过程中注意避免可能出现的标本溶血现象,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关键词: 生化检验;标本溶血;影响
DOI:10.12721/ccn.2021.159025
基金资助:

在临床常规生化检测中,样品溶血主要是由于操作不规范或采血不当造成红细胞损伤。当细胞内的物质进入血清后,颜色会发生变化,从而促进细胞内某些成分的释放,影响血浆成分的浓度,影响检测结果[1]。本文选取我院2018年9月到2019年9月收集的86例健康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溶血组与未溶血组,应用常规法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并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使用动力学方法和连续检测法对溶血进行临床常规生化检验,为临床常规生化检验提供有效参考,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9月到2019年9月收集的86例健康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溶血组与未溶血组,溶血组43例,未溶血组4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基线数据并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如表1所示,且本次研究中,所有人员的标本溶血离心后没有脂浊、没有黄疸情况。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1.png1.2方法

采取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4ml。采用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室温条件下对非溶血样本进行分离。30分钟之后,再以1200R/min的离心进行血清10分钟分离操作,取1毫升正常血清备用,并将检验标本标注为非溶血组。对溶血组采取与非溶血组相同的离心方式,并将标本标注为溶血组。操作过程中需要与试剂盒的操作步骤方法相符合。并分别对两组的血清测定10次,从而取得平均数值,并对肌酐、钙、尿素氮、葡萄糖、谷草转氨酶、甘油三酯、肌酸激酶、总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总蛋白指标进行对比,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1.3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研究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比两组的标本发现溶血组和未溶血组的肌酐、钙、甘油三酯、尿素氮无明显差异(P>0.05);溶血组的葡萄糖、谷草转氨酶、甘油三酯、肌酸激酶、总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总蛋白数值明显高于未溶血组(P<0.05)。具体如表2所示。

表2溶血组与未溶血组检验项目对比(X±S)2.png3讨论

随着当前医疗技术的发展与更新,每一项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逐渐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患者病情的诊断与治疗大多都以生化检验的结果作为基础[2]。随着先进自动化检测设备与高质量试剂盒的广泛应用,实验室常规生化检验质量不断提升,不断提升了临床医学中生化检验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然而生化检验的结果会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其实验误差约为70%左右[3]。生化指标属于实验室常规检验项目,其准确度与试管不干净、质量控制工作不完善、采血不当等诸多因素有关,可导致样品溶血,而样品溶血是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原因。阐明溶血对临床常规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对提高生化指标检测的准确性有着重大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比溶血组和未溶血组的标本发现溶血组和未溶血组的肌肌酐、钙、甘油三酯、尿素氮无明显差异(P>0.05);溶血组的葡萄糖、谷草转氨酶、甘油三酯、肌酸激酶、总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总蛋白数值明显高于未溶血组(P<0.05)。由此证明标本溶血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的影响主要有:(1)溶血后葡萄糖指标下降。推测其原因是血清中溶解了大量的红细胞成分,导致血容量增加,葡萄糖浓度降低。另外,与红细胞内干扰成分有关;(2)部分样品溶血后,检测结果明显增高,推测与红细胞内脂蛋白或胆固醇酯浓度低有关;(3)溶血后,样品会产生特殊的红色,血红素属于红色物质,影响对比色分析结果。由于光吸收的增加,甚至空白比色法也会干扰测试结果。(4)红细胞中的酶较多。当它们被破坏时,大量的酶被释放到血清中,从而增加了血清中酶的浓度。红细胞被破坏后,会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其中的球蛋白可以促进白蛋白的水平。

标本出现溶血情况会对很多生化检验项目结果产生影响,容易对患者病情的诊断与医生诊断产生干扰,甚至可能会导致误诊的现象发生,随着当前医疗纠纷的逐渐增多,正确的生化检验结果也在临床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位置。检验过程中,一旦出现标本溶血的现象应该及时通知医生对患者重新抽血,让患者能够得到更加标准的检验。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讲解,解释清楚其出现的原因,取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对临床护士进行相关技术培训,减轻患者由于抽血检验不够标准导致二次抽血带来的痛苦。其次,需要在方法学角度来减少标本溶血对测试结果产生的影响,从而提升临床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一旦标本出现溶血情况,对临床诊断可能会产生影响的时候,检验员要对标本的溶血以及溶血程度进行标注,避免影响临床医生对患者疾病的判断。

总之,样品溶血对许多生化指标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在采集血样时应规范检测过程,进行无菌操作,避免溶血,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龚正.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26(3):406-407.

[2] 谢晓婷,毛凌哲.溶血对11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及对策分析[J].检验医学,2015,30(10):1002-1003

[3] 张丽霞 .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6,24(4):251

作者简介:霍小巧,女,1988年8月生,湖北荆门人,检验技师,从事医学检验工作。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